-
1 # 把書讀薄
-
2 # 敷座而坐a
書博採百家之靈氣,薈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萬千氣象,雲集其中。
讀文學類的書叫讀書,讀其他類的書也叫讀書。只要你認認真真地看書就叫讀書。
你一定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
-
3 # 吃素的穿山甲
對這個看似有點“奇葩”的問題,我想,還是先別一上來就氣勢洶洶地一棒打死。還是先區別對待更合乎情理吧。
如果題主是初高中階段“學生黨”,這個階段的讀書還是“從眾”為好,多讀“有用之書”方可為今後人生開啟一片新天地,所以竊以為還是主業為重、課本為綱,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人生每一個階段做好該做的事情,除非天才,再加上機緣巧合,才可以不守陳規而脫穎而出,但這樣的機率在高考這樣的一個指揮棒下,實“難於上青天”,所以幹好自己的分內事才是正道。
好好學習,鑽研課本,考個大學之後才談得上更多的發揮空間,沉迷於文學類書籍甚至是網路文學類書籍而荒廢了學業是得不償失之舉。這點,連曾經“叛經逆道”取得讓人豔羨的鳳毛麟角的成功人士後來的觀點也迴歸“主流立場”。比如名噪一時的韓寒後來說過這樣的話:“當年退學是一件失敗的事,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而陳丹青後來也修正自己的觀點勸讀高中的孩子們還是先把高考這關擺平後才談其他。尤其在現在的高考制度下,蔑視高考不想讀考試大綱類的知識而是想“另闢蹊徑”並非是上策,即使在文學或者藝術上天賦過人,但走通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也並非易事,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文藝類書只能叫“讀課外書”,還真不叫父母老師嘴裡的“好好讀書”中的讀書之本意。
如果題主不是這樣的群體,這個明顯帶有“傲慢與偏見”的問題就有點幼稚的令人髮指了,可以肯定的說這是讀書,而且這個階段的讀書是帶有私人化的特點,無論是文學還是其他,讀點“無用之書”對開拓自己的人生境界善莫大焉。
人之所以為人,物質和精神缺一不可。在安頓好自己的世俗生活好的同時,安妥好自身的心靈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生活節奏極快的變幻莫測的大時代,生活壓力無處不在,行色匆匆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無暇他顧,但越是這樣的境況下,越要給自己的心靈找一片可以徜徉休憩的港灣。
文學類書籍也好,文化類活動也好,除了專業人士之外,確實對普通的芸芸大眾們的日常生活的菜米油鹽之類的事情無甚用途,但就此而全盤否定這類活動甚至質疑讀文學書的意義那就未免矯枉過正了,正所謂“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不僅僅是為了延續生命,更是要過好生活,否則與動物區別何在。
當然,如果你對文學類書籍根本不感興趣,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看就是。但就此對文學類書籍不屑一顧那就大為不妥了,歷史和現實中的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在他們“工作狂”的背後,許多人的業餘愛好就是讀書,看看詩歌小說之類的文學書籍,或者操弄一門樂器自得其樂。
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讀書這事兒,精於一門然後再隨性讀點與自己專業無甚干係的雜書,我覺得這樣挺好,學理的可以看點文科類書籍,學文的可以泛泛瞭解下理科類的知識,這樣對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思維很有好處。
就像人過於挑食不好一樣,多吃點五穀雜糧於健康是很有好處的,讀書亦然。
回覆列表
讀文學類書籍,不叫讀書,又該叫什麼呢?
這個問題,有點嚇到我了,造成一時語塞,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讀文學類的書籍,不叫讀書,那麼,讀什麼書能稱為讀書呢?讀歷史?讀哲學?文史哲,是不分家的,經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蒙森是歷史學家,然而,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比如柏格森、羅素、薩特,都是公認的哲學家,他們也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其實,有很多人,既是哲學家,又是文學家;或是,既是歷史學家,又是文學家。
哲學家,也是要讀文學書的。比如,常讀書,你就能瞭解到,外國的哲人對本國的文學名著相當熟稔,在其哲學著作中經常引用之。
抑或是指,只有讀科學類或是非虛構的書籍,才算讀書嗎?您可以查一查,科學家都讀什麼書。
讀書,怎麼變得如此狹隘呢?
可能是,一些人把讀書看的太功利了吧,只有讀有用的書,才算讀書。
讀書,不只是要增長知識,還需填充靈魂。
如果您讀進去文學書,就會發現,文學書沒有您想象的那麼單一。有的文學書,是百科全書式的,裡面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紅樓夢》。
英國科學家曾做過一項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對文學的熱愛,包括讀書不僅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還可以使人變得更善良。
勞倫斯說:除了生命之外沒有什麼東西是重要的。“小說是一種能充分反映生活的書。書籍不是生活。它們不過是以太中傳來的振動。但是小說作為一種振動,它能使整個活人顫動起來。這種振動是詩歌、哲學、科學或者其他任何書籍的振動無法比擬的。”“要活著,要做活人,要做完整的活人,這才是關鍵。小說,尤其是小說中的上乘之作可以幫你一把。它可以幫助你不做行屍走肉。如今,無論是在大街上溜達的,還是在房子裡踱步的,也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已大半截身子死了。就好比一架鋼琴,一半的琴鍵發不出聲音。”
生活,不只有吃飯、生存,還有詩和遠方。
人為什麼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這是文學書思考的,難道這不重要嗎?
魯迅說的幽默,他說:“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餘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瞭解。現在中國有一個大毛病,就是人們大概以為自己所學的一門是最好,最妙,最要緊的學問,而別的都無用,都不足道的,弄這些不足道的東西的人,將來該當餓死。其實是,世界還沒有如此簡單,學問都各有用處,要定什麼是頭等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