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就非常精於自黑之道,某一集《奇葩說》中他說:“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吃軟飯,可爹媽不給我這張臉。我最不瞭解的就是從一個帥的人眼睛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我想這輩子也不會知道了。”引得全場爆笑。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明星們都愛上了“自黑”,靠著自黑火起來,甚至圈粉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在職場上的我們也可以靠自黑博好感嗎?
適當展現自己的弱點能迅速拉近與別人的距離
從心理角度講,適當展現自己的弱點,能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也為自己卸下太多不必要的心理負荷。
暢銷書作者,赫芬頓郵報專欄作家馬克·梅森如此敘述“示弱”的方式:“讓自己看起來更弱勢一些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把自己內心的恐懼與缺乏安全感全部展現給他人。真正的方式在於將自己放在一個可以被拒絕的位置,預先向他人提出自己失敗的可能,講笑話時把‘我知道這可能冷場’放在前面。”
從心理學來說,與人相處時,自黑使人處於弱勢的地位,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和激起他人的優越感,而如果你太“高大上”則會引起人的嫉妒和厭惡,給別人一種壓迫感。
當很優秀的人自黑的時候,會讓人覺得“原來她也有這樣的問題,跟我好像啊”、“其實他並不像我以為的那麼高冷嘛”,從而感到和對方更加親近了。
摘掉自己身上的優越感,才能輕鬆地與人交往,是交際的一大竅門。懂得自黑的人,擅於把世界的惡意和生活的不幸轉換成趣味的思考,既愉悅了自己,又取悅了他人。
暴露一些缺點可以更快贏得他人的信任
從功利的角度講,暴露一些缺點,能夠幫助我們更為快速地獲取合作物件的信任。在人們的通識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逐步建立的——只有在你認識足夠久的人面前,你才會向他們暴露自己弱點,聊起個人的故事。
心理學家毛里斯·施威策與亞當·蓋林斯基去年在他們的暢銷書《朋友與宿敵》中寫道:向你想要交往的物件暴露缺點,事實上會有助於進入更為融洽的交往關係,更容易迅速得到陌生人的信任。這段話的真正含義是“在能力與親和力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你會在看起來更為可信且易於接近”。
事實上,這一觀點來自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利奧特·阿隆森1966年的研究。他發現,輕度的“失態”或者犯一些小錯,可以提高一個人的吸引力。在這一研究中,阿隆森邀請一群大學生集體聽智力競賽參賽者的演講,結果某些參賽者讓受測學生印象深刻,剩餘參賽者則被迅速遺忘。
其中,某位候選人把咖啡灑了滿身。測驗結果顯示,學生們對“出醜者”更為欣賞,記憶也更為深刻。
我們都知道,心理諮詢師的日常工作幫助人們解開內心深處的傷痛與困惑,為此,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贏取病患的信任,逐漸讓交流深入到人們心底,以求探查那些至深的憂慮與愁苦。一名叫做湯姆·德拉根的高階心理諮詢師在診療時做了一個小試驗,他讓手下的三位諮詢師在面對新病患的時候都碰掉鉛筆、潑灑咖啡、講一個糟糕的笑話。
結果顯而易見,病患對諮詢師們的專業程度印象更為深刻,也更快地進入了自我剖析狀態。“這種‘示弱’的做法或者說策略,顛覆了我們慣常認識中信任只能逐步獲取的看法。”《朋友與宿敵》的作者寫道,“暴露一些缺點帶來的好處,其實比你灑掉一杯拿鐵帶來的麻煩要可觀。”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犯錯誤效應 (Pratfall Effect),也叫“瑕不掩瑜效應”,指的是對於有實力的人,犯下某個小小的錯誤反而會提高他們的魅力。放低自己的身段,拉近關係,即便是嘲諷也是指向自己,說不定還在無形中抬高了他人。
自黑是一種自我保護讓別人無處可黑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當下年輕人喜歡自黑?高票答案是:與其讓別人打自己的臉是自己下手更知道分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爆“黑點”的行為是一種自我揭露,但這種主動揭短的行為有時候卻是一種自我保護。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完美的,越成熟越強大就越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回想我們剛剛步入職場時儘管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卻時刻害怕暴露自己的短板,總是想努力去表現自己很強大,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無論是為了逞強還是證明自己,我們在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的同時,還使自己不知不覺成為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自黑讓我們從原本是負面的事物中找到笑點,開自己的玩笑,而玩笑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又促使我們更積極地看待自己。即使我們顏值不高也沒關係,成績不拔尖也沒關係,內心敏感怕受傷也沒關係。我們可以一邊吐槽,一邊欣賞有著這些缺點的自己。
自黑甚至可以形成一種迴圈:人越自信也就越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越面對自己的不足也就有越強的學習動力,這就進入了一個良性的迴圈。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人,很多比我們更優秀的人更敢於講出自己的不足,更坦然地面對別人的批評,然後默默地自我修復變得更為強大。
所以自嘲、自黑不僅僅是幽默細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是否擁有內在的強大和自信。個人的成長,自信是在一次次直面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不再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傷心落淚或暴跳如雷,而是在自嘲的基礎上培養起來的自省和自我修復能力。
自黑讓我們透過幽默的濾鏡旁觀自己的困境,壓力確實存在,但並不代表我們生活的全部。大家對著自己艱難的人生“哈哈哈”笑完之後,反而會感覺喘過來一口氣,能夠繼續與之搏鬥了。
巧妙示弱之前展現自己的能力或專業度
當然,運用這個法則,同樣有注意事項——你必須在巧妙“示弱”之前,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或者專業度——否則,這樣的方式只會迅速瓦解信任。同時,展露缺點的方式顯然應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外。展露缺點的本意在於讓人感知自己人性的一面,並由此產生共情,換取專業度之外的更高層次的信任。
“我知道,要想不被別人拒絕,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絕別人。“這是被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中反覆被人們唸叨的一句臺詞。問題在於,人生在世,誰還不做回乙方,或許對於苛求完美的人而言,“對外示弱,對內自強”是與世界和解的最佳談判思路。
自黑是我們與這個世界相處最高明的手段,它讓人更溫柔的方式面對自己的弱點,更清楚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更能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高曉松就非常精於自黑之道,某一集《奇葩說》中他說:“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吃軟飯,可爹媽不給我這張臉。我最不瞭解的就是從一個帥的人眼睛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我想這輩子也不會知道了。”引得全場爆笑。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明星們都愛上了“自黑”,靠著自黑火起來,甚至圈粉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在職場上的我們也可以靠自黑博好感嗎?
適當展現自己的弱點能迅速拉近與別人的距離
從心理角度講,適當展現自己的弱點,能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也為自己卸下太多不必要的心理負荷。
暢銷書作者,赫芬頓郵報專欄作家馬克·梅森如此敘述“示弱”的方式:“讓自己看起來更弱勢一些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把自己內心的恐懼與缺乏安全感全部展現給他人。真正的方式在於將自己放在一個可以被拒絕的位置,預先向他人提出自己失敗的可能,講笑話時把‘我知道這可能冷場’放在前面。”
從心理學來說,與人相處時,自黑使人處於弱勢的地位,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和激起他人的優越感,而如果你太“高大上”則會引起人的嫉妒和厭惡,給別人一種壓迫感。
當很優秀的人自黑的時候,會讓人覺得“原來她也有這樣的問題,跟我好像啊”、“其實他並不像我以為的那麼高冷嘛”,從而感到和對方更加親近了。
摘掉自己身上的優越感,才能輕鬆地與人交往,是交際的一大竅門。懂得自黑的人,擅於把世界的惡意和生活的不幸轉換成趣味的思考,既愉悅了自己,又取悅了他人。
暴露一些缺點可以更快贏得他人的信任
從功利的角度講,暴露一些缺點,能夠幫助我們更為快速地獲取合作物件的信任。在人們的通識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逐步建立的——只有在你認識足夠久的人面前,你才會向他們暴露自己弱點,聊起個人的故事。
心理學家毛里斯·施威策與亞當·蓋林斯基去年在他們的暢銷書《朋友與宿敵》中寫道:向你想要交往的物件暴露缺點,事實上會有助於進入更為融洽的交往關係,更容易迅速得到陌生人的信任。這段話的真正含義是“在能力與親和力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你會在看起來更為可信且易於接近”。
事實上,這一觀點來自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利奧特·阿隆森1966年的研究。他發現,輕度的“失態”或者犯一些小錯,可以提高一個人的吸引力。在這一研究中,阿隆森邀請一群大學生集體聽智力競賽參賽者的演講,結果某些參賽者讓受測學生印象深刻,剩餘參賽者則被迅速遺忘。
其中,某位候選人把咖啡灑了滿身。測驗結果顯示,學生們對“出醜者”更為欣賞,記憶也更為深刻。
我們都知道,心理諮詢師的日常工作幫助人們解開內心深處的傷痛與困惑,為此,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贏取病患的信任,逐漸讓交流深入到人們心底,以求探查那些至深的憂慮與愁苦。一名叫做湯姆·德拉根的高階心理諮詢師在診療時做了一個小試驗,他讓手下的三位諮詢師在面對新病患的時候都碰掉鉛筆、潑灑咖啡、講一個糟糕的笑話。
結果顯而易見,病患對諮詢師們的專業程度印象更為深刻,也更快地進入了自我剖析狀態。“這種‘示弱’的做法或者說策略,顛覆了我們慣常認識中信任只能逐步獲取的看法。”《朋友與宿敵》的作者寫道,“暴露一些缺點帶來的好處,其實比你灑掉一杯拿鐵帶來的麻煩要可觀。”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犯錯誤效應 (Pratfall Effect),也叫“瑕不掩瑜效應”,指的是對於有實力的人,犯下某個小小的錯誤反而會提高他們的魅力。放低自己的身段,拉近關係,即便是嘲諷也是指向自己,說不定還在無形中抬高了他人。
自黑是一種自我保護讓別人無處可黑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當下年輕人喜歡自黑?高票答案是:與其讓別人打自己的臉是自己下手更知道分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爆“黑點”的行為是一種自我揭露,但這種主動揭短的行為有時候卻是一種自我保護。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完美的,越成熟越強大就越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回想我們剛剛步入職場時儘管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卻時刻害怕暴露自己的短板,總是想努力去表現自己很強大,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無論是為了逞強還是證明自己,我們在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的同時,還使自己不知不覺成為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自黑讓我們從原本是負面的事物中找到笑點,開自己的玩笑,而玩笑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又促使我們更積極地看待自己。即使我們顏值不高也沒關係,成績不拔尖也沒關係,內心敏感怕受傷也沒關係。我們可以一邊吐槽,一邊欣賞有著這些缺點的自己。
自黑甚至可以形成一種迴圈:人越自信也就越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越面對自己的不足也就有越強的學習動力,這就進入了一個良性的迴圈。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人,很多比我們更優秀的人更敢於講出自己的不足,更坦然地面對別人的批評,然後默默地自我修復變得更為強大。
所以自嘲、自黑不僅僅是幽默細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是否擁有內在的強大和自信。個人的成長,自信是在一次次直面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不再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傷心落淚或暴跳如雷,而是在自嘲的基礎上培養起來的自省和自我修復能力。
自黑讓我們透過幽默的濾鏡旁觀自己的困境,壓力確實存在,但並不代表我們生活的全部。大家對著自己艱難的人生“哈哈哈”笑完之後,反而會感覺喘過來一口氣,能夠繼續與之搏鬥了。
巧妙示弱之前展現自己的能力或專業度
當然,運用這個法則,同樣有注意事項——你必須在巧妙“示弱”之前,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或者專業度——否則,這樣的方式只會迅速瓦解信任。同時,展露缺點的方式顯然應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外。展露缺點的本意在於讓人感知自己人性的一面,並由此產生共情,換取專業度之外的更高層次的信任。
“我知道,要想不被別人拒絕,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絕別人。“這是被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中反覆被人們唸叨的一句臺詞。問題在於,人生在世,誰還不做回乙方,或許對於苛求完美的人而言,“對外示弱,對內自強”是與世界和解的最佳談判思路。
自黑是我們與這個世界相處最高明的手段,它讓人更溫柔的方式面對自己的弱點,更清楚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更能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