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恆實說
-
2 # 祥河詩語
這的確是個讀書人都知道的文學典故,詩題為:《題李凝幽居》。
全詩如下: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故事大家都知道,不重複。
但詩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近來有人提出其實“敲”不如“推”,理由是推門更能表現幽深寂靜的意境,而敲門則破了月下僧人這一特定場境。當然這也是見仁見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事情。
不過要說到此詩除推敲外還有什麼字能替代?恐怕是很難換字了。其實本詩在這裡用“推”字稍覺陰暗,用“敲”字微感突兀,而假如用個“拍”字有些粗俗,再用個“踢”字吧則像是魯智深喝大了回山。還有什麼字可用呢?倒過來從門裡面寫,“僧關月下門”?或者“僧閉月下門”?
其實假如用在今天都可以,誰也懶得去推敲,因為古代慢節奏的社會發展與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從根本上就不同,還是讓古人去推敲吧,我們見仁見智就好。
-
3 # 濤濤179027144
我認為用踹字也合適。可以想象我們自己。兩手都持有東西。不用腳踹嗎!所以應該是鳥宿池邊樹:僧踹月下門!這也非常合理。
-
4 # 心往無待
私覺“僧‘叩’月下門”最為妥帖,符合詩中寧靜寂寥的意境,也符合“僧”淡泊通達的心境,更符合詩人“郊寒島瘦”的詩風。
-
5 # 無題道祖
聊,門前有人聊天,也能體現安靜
分,和尚剛離開,對宿字更貼切,也貼近主旨
齋,門前有和尚打坐,有木魚聲,名詞作動詞,和宿也貼近
家,對宿字也貼切,以門為家,名詞作動詞
發,同分,略差
合,
課,
如果要完全對應開門的動作,那就改擱也行,擱說明是一個柴門,無法敲之推之,更符號幽居的說法
-
6 # 濤聲851
我對這首還真不大瞭解,就詩而言敲還是最恰當的。
原詩: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既然你這麼出題了我就改為問吧!
鳥宿池邊樹,僧問月下門。
-
7 # 荖朽尋禪
一天,唐朝的年輕秀才賈島去京城長安參加考試,途徑河南孟州(今孟州市,現當地政府已修復為韓園)韓愈的家鄉,他騎著驢邊走邊思,突然,想到了兩句好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可是又一想,還是用“敲”字好。走著想著,想著走著,突然,撞上迎面來的韓愈的轎上。韓愈下嬌後,當知道知道是這種情況,非但沒有惱怒,反而還告訴賈島,還是用“敲”字好,敲字顯得更有禮貌些。
古代這種文人騷客,為了一個字,反覆思考,反覆推敲的例子,多而又多。
當然,出題者真想改動這個字,我們不仿把這首詩的意境臆想一下。
一個明月清風的午夜,一個出家高僧,滿身疲憊,飢餓不堪地行走在月夜中。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彎池塘,池塘的四周垂柳婆娑,一群小鳥就靜靜地臥在上邊睡覺。池塘盡頭,隱約可見一戶農家,他就快步來到門前。這時候,他內心的感受是感恩、感謝,此時、此刻,此夜老僧就有歇腳之地了。在未“敲門”之前,他內心有感恩,又忐忑,這個時候,就會“僧謝月下門”。……開玩笑了,還是不改為好!!!
回覆列表
賈島人稱“詩奴”。與詩人孟郊合稱“郊寒島瘦”。關於賈島的故事流傳至今有很多。但“推敲”的故事更為傳奇。
相傳賈島為了所作詩句的字詞,不惜耗費心血來研磨字句。甚至不惜用幾年時間才創作一首詩。當詩寫成之時,他便會熱淚盈眶。這其中包含的不僅僅是賈島先生喜極而悲之情,更是感慨其間的艱辛。當然賈島先生並不是每做一首詩都這麼耗時耗力,如果一首詩一寫就幾年,估計先生也不會留下300多首詩句了!
傳說有一次,賈島到長安城遠郊去拜訪一個朋友。直到入夜這才摸到了朋友的家。不巧的是,這天朋友並沒有在家,院門緊鎖,賈島敲門許久也無人應聲,只得掃興而歸。於是賈島就此事寫了一首詩: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第二天,賈島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他又想起昨夜寫的那首詩,忽然覺“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妥當,也許改用"敲”字會更恰當一些。於是素有“詩囚”之稱的賈島就一邊騎著毛驢,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中就闖進韓愈的儀仗隊中,擾亂了隊伍的行進秩序。隨從親兵們於是就把賈島押到韓愈面前。韓愈見賈島是一身僧人的打扮,就不禁好奇地詢問原因。而賈島此時見擾亂了朝廷高官的佇列,也嚇出一身泠汗。心中正在忐忑不安擔心之際。見韓愈垂問,便實話實說地表明他當時正在琢磨著詩句。
賈島將所作詩句吟誦了一遍, 坦言道“僧推月下門”有一處自己尚拿不定主意,正在琢磨究竟是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哪個更適合當時的情景時。就因為埋頭只顧琢磨“推敲”,才無意間擾了韓大人的儀仗隊。
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聽賈島解釋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笑後對賈島建議道:“我看還是用‘敲’字為好,一是深夜推門怎麼可能一推就開呢?再者去拜訪朋友,又是晚間,作為斯文人還是敲門方才顯得有禮有節啊!更而且一個‘敲’字,多了幾分聲響之意。一詩之中靜中有聲,文章豈不添色?”
賈島聽了韓愈的建議後連連點頭表示贊同。也因“推敲”一事不但沒受處罰,甚至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恆實覺得古人,尤其像賈島先生一批文人,無論是做事還做文章,都是報著一種嚴謹、敬畏之情。而賈島先生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則被認為是文人追求精益求精求精的典範之作,佳作得來不易,文心且待雕龍。
賈島先生這種追求極致的苦吟精神,對後世影響也極為深遠,“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為尋得一首佳句,不少文人都不惜耗費心力來雕琢詞句。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後人借鑑與學習
賈島先生的這首詩,可以稱得上是雕字般的經典了,詩句已近完美字詞無可替代。恆實在此也是班門弄斧。根據昌黎先生與賈島先生二人的理解,和詩句中那“靜中有動”的含韻,嘗試著用一個“叩”字來替換詩句中的“敲”字。
整首詩變為了: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叩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