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至簡守中

    文明的承載者一定是人!

    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很久以前就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模式為天子負責管理,帝師負責傳道,比如岐伯之於黃帝。

    禮崩樂壞,帝王之學流於諸侯,甚至民間,老子棄走函谷關。何故?書還是原來的書,物還是原來的物,但理解就千奇百怪,以至於諸子百家氾濫,但相同的是~離文明的本源越來越遠。所以,文明的承載者一定是人,有了人的物才有他應有的意義。

  • 2 # 午龍古文化

    某種虛擬的人物,或者活動形式,或者某種建築都是文明的載體。比如古希臘那些神明。比如類似於巴黎聖母院的建築,類似於宗教活動。但是沒有一種真實的人物是文明的承載者。因為文明本質是人類的某種需求催生出的這麼一種概念形式。

  • 3 # 陽光最喜歡

    文明一定是傳承個後來的人的,這一點無可非議。人們傳承的精神也好物品也好,都是給後啟示,希望後來人能明白自己的文化精神

  • 4 # 獨孤求爛

    人類文明分物質文明和意識文明。所有的文明都從意識啟蒙開始,就是從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比如人類使用石器工具,就是在生活實踐中認識到使用工具的優點,才會去發明使用。對世界的認知還指導了生產活動。如認識到編織茅草能遮風擋雨,於是用來造房子;懂得三角形的穩定性,把房頂用金字梁來支撐。……工具的發展增強了改造世界的能力,無數的發明不斷充實壯大了文明,才有了今天偉大的物質文明。而發明的發明並不是自己長出來的,而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並且不斷在認識的引導下不斷創造的結果。如科學技術對人類物質文明的貢獻最能說明。表面看,物質文明是輝煌的,其實都是依靠意識文明的支撐。

    意識文明就是文化。文就是知識,知識可以化萬物。知識是需要儲存,累積才能發展,否則每個人都從零開始,世界永遠不過如此如此。因此,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傳承。物質文明的載體是親愛的地球,而意識文明的載體是人腦,還有電腦、手機、石壁、……紙。

    紙,別笑!就是說紙!紙太常用了,可以說一天都離不開了。學習辦公,擦嘴抹臺,月事尿事,包裝墊物,驅邪拜山,打獎淨身。還有更先進的紙內褲,紙房子,紙飛機。紙由平賤變高精了。現代生活實在離不開紙了。在人類文明史上,除了文字,沒有什麼發明對文化的推動可以和紙相比。先來說說紙的歷史沿革吧。

    歷史上公認造紙術是東漢蔡倫發明的。聽說蔡倫是一個太監,他發明的動機有著皇族的需要和輔助,就是說他不是憑一己之力去完成的,其實在他之前造紙術已經存在了,蔡倫只是作了改進,使紙張的質量更好,更加適合書寫。所以把造紙術完全歸功於蔡倫是有失偏頗的。蔡倫之前造紙術的發明者已無法考證,蔡倫能流芳百世應該與他的身份和影響有關,畢竟皇家對大事的記錄比較完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社會需要是科學發展的第一動力,紙的發明也循應這個規律。紙是怎樣做成的呢?先看紙字,用絲旁,即是它的生產竟跟絲有關聯。史上記載蔡倫是用破魚網、爛布頭等廢料造紙,應該可以作為紙和絲織品有關的證明。那之前呢?誰吃飽了沒事幹會拿一些破魚網等破爛用水來泡幾個月,泡成了細纖維狀的漿,再用密眼的網繃在方框上用來撈那些漿,使纖維均勻地附著在網上,然後再晾乾,然後輕輕揭下來呢。這麼長時間這麼複雜的造紙過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應該有一連串的巧合。很多的科學發現也是因為巧合。

    下面作一個情景設想。

    很早以前,中國古人紙雖不會造,但卻會織布。他們種棉紡紗,養蠶繅絲,還有剝麻皮泡出纖維絲,再織成布。我們的設想就從泡麻開始吧。這應該是當時比較主要的生產活動。因為穿衣取暖是生存的必需,棉花生長在北方,蠶絲太難得,只有生長在溫暖地帶的蕁麻是比較容易種植,所以窮穿麻,富穿綢成了定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部落,泡了一池麻皮,麻皮腐爛剩下白絲,這時敵人來進攻,必須跑,可是剛織好的一塊麻布及織機來不及帶走,為了不讓敵人搶走「那時的織布機是高科技,織一張布是一絲絲的手工穿梭,日夜操勞沒個十天半月是見不到多少成績的,所以古人男耕女織也是沒法,總不能不穿衣服去幹活吧。」靈機一動把織機連麻布一起投入浸麻池中,池中水濃黑濃黑的,充滿了腐敗的麻皮渣,敵人一定找不到。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那群人回家了,池水已乾涸,織機上的麻布上有一層黑黃的韌膜,可以成張地揭下來。這奇特的現象引起了研究,終於有了原始的造紙術。最初的紙很粗糙,比較厚,顏色也不白,所以很多年代中都難以用來寫字,只是用來包東西。後來發現加些石灰一起泡能把樹皮泡得更爛,做出來的紙更薄,顏色更淺,韌性更好,才開始在書寫上起了一些作用。及至蔡倫用纖維更細的布頭等造紙,紙的質量才真的稱得上無問題。從此,紙成了文明的載體,延續至今,才有了今天繽紛多彩的的紙世界,才能有紙醉金迷的奢華,所以說,小小的一塊麻布,竟成了人類文明的開拓者。至此,你有沒有發現,紙字右邊的氏字其實就是那塊麻布呢。

    我說造紙技術輕描淡寫,其實真正的造紙過程很複雜,優質的紙要經過大小七十二道工序,比如聞名遐邇的宣紙製造技術就因為技術複雜,紙張紋理不粗不滑,又薄又軟兼且韌耐屈折不易起皺,吸水性強不滲墨的特性而成為國術。可惜後來還是讓小日本把技術偷走了。造宣紙的原料只有一個地方出產的一種小樹的皮才行。「地名和樹名忘了,懶得查。」

    中國有許多古老的技術都是要在特定的地方才能成功。如貴州茅臺酒就只有茅臺鎮釀的才好吃。聽說是因為這個地方地下有一種特殊的細菌分解了埋在地下的酒缸裡的酒才好吃,風味特佳,醉不上頭,成為酒中之極品。而酒總得用陶缸來盛,「鐵銅等都不行」細菌才能自然感染上再經過長時間的埋藏分解過程「聽說越久酒味越醇」最終出土成癮。沒有誰會為了加快感染速度而造假,往酒缸裡撒泥,或把酒直接倒在地下。因為一定有人試過了。

    還有東阿阿膠,也只能用山東東阿養的驢皮並且一定要用當地的水來熬才行。龍泉寶劍的製作也一定要用一條河「又忘了」的水來淬火才又硬又韌又鋒利。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介紹了用同一塊鐵同樣的方法打出的兩把劍,一把用別的河水,一把用那條河的。結果是拇指粗的鐵枝,用別的河水的那把一砍劍就斷,用專用河水的那把是輕砍鐵枝斷,彷彿有了魔力似的。後來的科學研究證明了東阿阿膠和龍泉寶劍都是因為水中特有的微量元素影響的,而且人工無法複製。世界真奇妙啊!

    意識文明創造了物質文明,物質文明中的紙和文字記載傳播意識文明,再創造出更高階的文明……紙,真是文明中的特殊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的帶隊能力真的能和喬丹比嗎,有哪些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