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呂布楊豬頭
-
2 # 承乾唯慎
第一個當仁不讓的當然是王羲之聚會時的蘭亭。
蘭亭位於紹興。這裡溪流清澈,文人雅士在此處曲水流觴
所謂曲水流觴就是所有人分坐溪水兩側,從上游漂
下裝滿酒的杯子,漂到誰的面前誰就飲酒賦詩。
蘭亭景色優美,《蘭亭集序》中寫到:“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可謂是人間仙境了。
第二則是西晉大富豪石崇位於洛陽的別墅——金谷園。
說起來石崇致富的方法還真是不一般,他是當地方官時搶劫商隊發財的,而建立金谷園的初衷也是為了與王愷鬥富(他倆鬥富的故事在世說新語中有很有趣的記載。)
金谷園有山有水,景色優美,第一美男子潘岳也寫詩稱讚金谷園——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
第三嘛,就是著名的陶淵明歸隱的小園子。
這個小園子就沒有那麼富麗堂皇了,從《歸去來兮辭》看,也不過就是“三徑就荒”的小院子,屋子也很小,只不過“容膝”而已!
但是論溫馨與平和,我覺得陶淵明的小園子還是略勝一籌的。
-
3 # 使用者4666406496409
大書法家王羲之在紹興的蘭亭 陶淵明的小園 大富豪石崇,建了一座富有山林情趣的金谷園。
潘岳對該園是這樣描述的:‘回溪縈曲阻,峻阪落威夷;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欄泉龍鱗瀾,激波連珠揮。前庭樹沙棠,後園植烏椑,靈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飲至臨華沼,遷坐蹬隆坻。’。大富豪石崇整天過著奢糜的生活,竟然也建起了如此清雅的園林,當然是附庸風雅之舉,但也可見熱愛自然之風影響的深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對中國園林藝術創作中的佈局、構圖、手法等,都有較大的影響。他的六法其一是“氣韻生動”,“氣韻”是一幅畫的總的藝術效果和它的藝術感染力。所謂“氣韻生動”,就是要求一幅繪畫作品有真實感人的藝術魅力。
其二是“骨法用筆”,即繪畫的造型技巧。“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徵;“用筆”指技法,用墨“分其陰陽”,更好地表現大自然的陰陽明晦、遠近疏密、朝幕陰晴,以及山石的體積感、質量感等。下筆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筆先”,下筆後“不滯於手,不凝於心”,一氣呵成,畫完後又能作到“畫盡意在”。
其三是“應物象形”,即物體所佔有的空間、形象、顏色等。
其四是“隨類賦彩”,即畫家用不同的色彩來表觀不同的物件。中國古代畫家把用色得當和表現出的美好境界,稱為“渾化”,在畫面上看不到人為色彩的塗痕,看到的是“穠纖得中”,“靈氣惝恍”的形象。中國山水畫家在色彩運用上的這種“渾化”的境界,與中國園林藝術中的建築、綠化、山水等色彩處理上的清淡雅緻等要求是一脈相承的,但自然中的景色入畫,畫的色彩是不變的,而園林藝術的色彩卻可以隨著一年四季,或一天內早中晚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園林與繪畫的不同特點,也是繪畫達不到的。
其五是“經營位置”,即考慮整個結構和佈局,使結構恰當,主次分明,遠近得體,變化中求得統一。中國曆代繪畫理論中談的構圖規律,疏密、參羨、藏露、虛實、呼應、簡繁、明暗、曲直、層次以及賓主關係等,既是畫論,更是造園的理論根據。如畫家畫遠山則無腳,遠樹無根,遠舟見帆而不見船身,這種簡繁的方法,既是畫理,也是造園之理。園林中的每個景點,猶如一幅連續而不同的畫面深遠而有層次,“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這都是藏露、虛實、呼應等在園林建築中的應用,宜掩則掩,宜屏則屏,宜敞則敞,宜隔則隔,抓住精華,俗者屏之,使得咫尺空間,頗能得深意。
其六是“傳移模寫”,即向傳統學習。 從魏晉開始,南北朝的園林藝術向自然山水園發展,由宮、殿、樓閣建築為主,充以禽獸。其中的宮苑形式被揚棄,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處理手法被繼承,以山水為骨幹是園林的基礎。構山要重巖覆嶺、深溪洞壑,崎嶇山路,澗道盤紆,合乎山的自然形勢。山上要有高林巨樹、懸葛垂蘿,使山林生色。疊石構山要有石洞,能潛行數百步,好似進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同時又經構樓館,列於上下,半山有亭,便於憩息;山頂有樓,遠近皆見,跨水為閣,流水成景。這樣的園林創作方能達到妙極自然的意境。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文人雅士厭煩戰爭,玄談玩世,寄情山水,風雅自居。豪富們紛紛建造私家園林,把自然式風景山水縮寫於自己私家園林中。如西晉石祟的“金谷園”,是當時著名的私家園林。石祟,晉武帝時任荊州刺史,他聚斂了大量財富廣造宅園,晚年辭官後,退居洛陽城西北郊金谷澗畔之“河陽別業”,即金谷園。據他自著《金谷詩》:“餘有別廬在金谷澗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田四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水礁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晉代著名文學家潘岳有詩詠金谷園之景物,說明石祟經營的金谷國,是為老年退休之後安享山林之樂趣,並作為吟詠作樂的場所。地形既有起伏,又是臨河而建,把金谷澗的水引來,形成園中水系,河洞可行遊船,人坐岸邊又可垂釣,岸邊楊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樹木配置,養雞鴨等,真是遊玩、吃喝皆具了。
北魏自武帝遷都洛陽後,大量的私家園林也隨之經營起來。據《洛陽伽蘭記》記載:“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於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競爭,祟門豐室、洞房連戶,飛館生風、重樓起霧。高臺芸榭,家家而築;花林曲池,園園而有,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入其後園,見溝讀賽產,石蹬碓堯。朱荷出池,綠萍浮水。飛樑跨閣,高樹出雲。”
從以上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洛陽造園之風極盛。在平面的佈局中,宅居與園也有分工,“後園”是專供遊憩的地方。石蹬碓堯,說明有了疊假山。朱荷出池,綠萍浮水。桃李夏綠,竹柏冬青的綠化佈置,不僅說明綠化的樹木品種多,而且多講究造園的意境,也即是注意寫意了。
私家園林在魏晉南北朝已經從寫實到寫意。例如北齊庚信的《小園賦》,說明了當時私家園林受到山水詩文繪畫意境的影響,而宗炳所提倡的山水畫理之所謂“堅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這成為造園空間藝術處理中極好的借鑑。
自然山水園的出現,為後來唐、宋、明、清時期的園林藝術打下了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