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執古論今

    魏忠賢從一個司禮秉筆太監開始,受及寵信,一步步爬上了權力的巔峰,人稱“九千歲”,後又打擊異己,與東林黨爭權,專擅朝政。加之明熹宗不愛管理朝政,以至於當時“只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

    這樣一位在歷史中權傾朝野,獨斷專行的大宦官,真的能拯救大明朝免於滅亡麼?

    我覺得魏忠賢不死,不敢說大明朝不亡,但一定不會亡的那麼快。

    明熹宗臨死前叮囑朱由檢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無論出於私人感情,還是明熹宗自己昏庸。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至少在明熹宗的眼裡,魏宗賢還是能做事的。

    那麼魏忠賢做了什麼事,減緩了明朝的滅亡呢?

    加強遼東邊疆防禦,啟用袁崇煥等名將

    魏忠賢雖然對內獨斷專行,剷除異己。但他也希望政局穩定,不敢說是因為他愛國,至少國家穩定,他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魏忠賢一直覺得關外的女真是國家的隱患,所以他當權時期,不斷加強邊關軍事力量,日日操練,任命有軍事才能的袁崇煥、孫承宗等人。正是魏忠賢一系列軍事部署,死死拖住了女真部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始終不能越過錦州防線。

    可魏忠賢死後,孫承宗被罷官,袁崇煥被殺,邊疆防禦迅速被瓦解。

    大力征收工商稅,充實邊疆軍費

    邊疆常年戰爭,國庫空虛,魏忠賢對東南富庶地區增加工商稅,西北貧苦地區減少賦稅,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邊疆穩定,鞏固了國家政權。而天啟年間,國庫資金也是逐年增長的。

    然而徵收工商稅觸碰到了東林黨的利益。崇禎帝上臺後,東林黨人集體彈劾魏忠賢,崇禎皇帝也歷數魏忠賢種種罪過,最終魏忠賢自殺而亡。臨死前,他還上書皇帝,如果重用東林黨人,大明必亡。可是剛上臺的崇禎皇帝已經容不下魏忠賢,對自己也過於自信,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道路。

    魏忠賢打壓的東林黨人,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東林黨人上臺後,不讓皇帝徵收魏忠賢定製的工商稅,國庫沒錢了,崇禎向他們要錢,他們厚顏無恥地說“朝廷焉能與民爭利”。朝廷是與老百姓爭利益嗎,其實是東林黨人自己的利益。邊關戰事吃緊,朝廷沒錢了,只能增加老百姓的賦稅,老百姓沒飯吃了,紛紛造反。女真還沒進來,李自成卻打到了皇宮。

    崇禎上吊的前五天,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皇帝估計也十分後悔,命人收葬了魏忠賢骸骨。也算是對魏忠賢在穩固國家政權方面的肯定。

    崇禎皇帝自盡前說,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崇禎皇帝還是太過肯定自己,畢竟亡國之臣大多也是他自己用人不善。

    想要大明不亡,需明君與能臣共同支撐,魏忠賢時期國家已經千瘡百孔,在明朝一個個荒唐奇葩皇帝的統治下,頑疾深固。就算魏忠賢不死,也只能延緩大明的滅亡。畢竟,崇禎皇帝和魏忠賢的組合並不是什麼明君能臣,只是末世中,眾多黯淡無光群星下兩顆微弱的閃光。

  • 2 # 歷史百川

    可以肯定的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也會亡國。但是,魏忠賢不死,可以延緩大明亡國的時間。

    魏忠賢雖然當權期間剷除異己,但是他對國家大事上並不含糊,特別是國家軍防方面。首先,要肯定一點,他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自己有多麼的忠君愛國,而是他明白自己若是想要永久掌握權力,就必須保證明朝不被滅亡。

    在這之前,說一說東林黨。東林黨,其實就是一股儒家文人集團勢力,明朝中後期政治腐敗而產生的改革團體。他們一共有三項主張: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這三點表面上看都很對,但是實際情況上:開放言路、宦官干政都是針對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勢力,魏忠賢自然不會放過他們。而第三條反對礦稅,則是因為礦產業背後的大地主們就是東林黨,若是收取礦稅就會觸害他們的既得利益。

    而,明朝後期處於內憂外患的時期,對內,農民暴動接二連三的發生,對外,大金對大明王朝虎視眈眈。魏忠賢要做的一是要安撫民心、二是要積極備戰。

    安撫民心,就需要降低百姓們的生活壓力。對百姓而言,降低生活壓力的最好方法就是降低稅收。所以,魏忠賢不顧所有人的反對,開始徵收礦稅,礦稅的徵收,國庫充盈起來,百姓的稅收也就隨之降低,所以,在魏忠賢當權的幾年裡,農民暴動的事情少有發生。

    積極備戰,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前面已經說了,礦稅的徵收極大的增加了國家的收入,財力問題得到解決。而人力問題,在魏忠賢與東林黨人勢不兩立的情況下,為了軍事需要,甚至提拔東林黨人、袁崇煥等武將抗金。

    這一系列的行為說明,魏忠賢當權時的政治方針是正確的。在他的方針下,明朝確實延緩了滅亡的時間。

    而明朝已經走向末路,掙扎只是延緩滅亡的時間罷了。明朝內部已經腐爛,再好的政策也只是迴光返照,面對外敵壓境,容不得明朝有喘息的機會。

  • 3 # 見賢超齊

    魏忠賢死與不死,明朝都會滅亡的。

    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亡的會更快。

    魏忠賢是明朝倒數第二個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時期的權閹,為人心狠手辣,把持朝政,禍亂朝綱,害了很多忠臣,將明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由於明熹宗朱由校喜歡幹木匠活,而且把木匠活當作樂趣。魏忠賢抓住朱老大的這一嗜好,每次都趁著朱老大在幹木匠活饒有興致時,跑來請示彙報工作。

    朱老大大罵魏忠賢:“你個死太監,沒看到我正在忙嗎?朝中有什麼事情,你自己去作主和處理,不要過來煩我。”

    魏忠賢每次聽到這話,都非常高興。返回大殿,就簽署了一項命令,殺了不服自己的張大臣和王大臣。

    朱由校在夜深人靜時,心想:自己大學學的是木匠專業,卻選擇了幹皇帝這一職業,真是專業不對口啊!

    朱由校駕鶴西去後,弟弟朱由檢即位。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大火就是要把權閹魏忠賢給燒死。

    魏忠賢自縊而死後,朱由檢非常充分非常徹底的清理了魏忠賢一黨,掌握皇帝實權。

    朱由檢躊躇滿志,計劃當個好皇帝,廢寢忘食的工作,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論朱由檢多麼的勵精圖治和不近女色,就是拯救不了搖搖欲墜的明王朝。

    公元1643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紫金城,朱由檢不甘心做俘虜或逃跑,在親手殺了老婆和可愛的女兒後,自己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明朝滅亡。

    因此,魏忠賢死與不死,明朝都會滅亡的,魏忠賢不死,更加禍亂明朝,明朝亡的會更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在擇偶的時候,面對兩位姑娘,一位清純但窮,另一位有錢但俗,會選擇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