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波看歷史
-
2 # 李逵的前世是鍾馗
曹植出生這一年,曾經大漢的重臣盧植去逝了。盧植文武雙全,在平定黃巾起義中立下功勳,又能編撰《漢紀》,可見國家對他非常器重。劉備、公孫瓚也是他的學生。曹操也非常敬重盧植,於是給這個孩子取名曹植,以示緬懷。盧植字子幹,曹植字子建,意思都是建功立業幹一番事業的意思。
曹植和曹丕都是書劍傳家,文武全才,都是眼高手低的理論家,又是魏王之後,自然狂傲眾生。
曹植明知自己與曹丕有王儲之爭,還不避嫌的與曹丕妃甄宓往來,惹來風言風語。曹丕也是眼裡揉不進沙粒的人,建安七子之一的劉禎和曹丕是經常一起吃喝玩樂吟詩作賦組團遊的摯友,因在宴會上平視甄宓的美貌,就被曹丕發配去勞動改造。所以曹丕一旦當上魏王,肯定不會忽略曹植和甄妃玩過的曖昧。
曹植這熊孩子城府太淺,狂飲濫醉,一天藉著酒勁他強闖司馬門。這司馬門是皇帝的專用通道,他強行透過,明顯是想過皇帝癮,按律滅誅,曹操活著時一直以忠臣自居,曹植的行為讓曹操認為這孩子任性乖張不可以秉國政。曹操當然不能給兒子定罪,只好嫁禍給看守司馬門的官員。還有一次是隨軍出征那天他濫醉未醒,曹操知道這孩子放縱無約不自律,一點定力都沒有,只能吟詩作賦花天酒地,徹底對他死了心。
曹丕當了王,逼漢獻帝寫禪位詔書禪位給他,獻帝捲鋪蓋去山陽當大夫,免費給百姓治病去了。曹丕當上皇帝,開始對曾經想當皇帝的曹植下手,於是著名的《七步詩》誕生了,礙於母后的情面,曹丕放了他一條生路,但是最後一句相煎何太急,還是讓曹丕心存芥蒂。曹丕雖然封他為王,但是派人嚴密監視他,剝奪了他的政治權力,他還常常寫書信給曹丕,陳述自己的治國方略,彷彿平滅吳、蜀如探囊取物。曹丕也曾經以為滅吳是馬到成功的事,御駕親征,被吳國打的原路返回,才知道自己有幾碗水,當然不會把曹植的策略當一回事。傳言和曹植眉來眼去的甄宓也被打入冷宮賜死。
曹植閒的無聊,寫了一篇《洛神賦》,有人說是為了紀念甄宓,惹得群議洶洶。
曹丕短命,未及天命之年而崩。甄宓的兒子魏明帝上臺後,對曹植也沒太在意,曹植又經常寫書信給明帝,讓明帝多安排老曹家的人參與軍政,不然權力會被外姓漸奪。明帝認為這個叔叔愛亂來,寫信是想要權力,不睬他。曹植眼看司馬氏將來要呼風喚雨,而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終成夢幻泡影,按琴觀花憂鬱而終。不久司馬氏奪權,江山易主。
-
3 # 搞哥讀史“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三國志·曹植傳》
然而,在兩個兒子爭奪儲位的時候,曹操也不得不承認曹植還是讓他失望了:既沒有政治意識,也沒有強力的智囊團,甚至屢屢得罪自己還不自知。反觀曹丕,有心機有城府,司馬懿陳群這些謀士也站在他那邊,於是曹植就沒能當上太子。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三國志·曹植傳》二、奪儲失敗後被投閒置散在曹丕上任前,曹操先殺了楊修;曹丕在上任後又殺了丁儀兄弟。曹植這邊的好朋友兼智囊,可以說是死的一乾二淨了,甚至後面封地都沒人打理。後來曹丕又抓住機會,狠狠地削了他的食邑。
“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並其男口。”——《三國志·曹植傳》對曹植打擊最大的,還是他完全沒有得到任用。曹植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總想著要發揮自己的才能。曹植究竟有沒有才能先不說,因為他也一直沒能當上哪怕一個小官;曹丕和曹叡對他的態度卻一次次地打擊了他。他們對曹植的辭讚不絕口,卻不提讓曹植當官,曹植卻還堅持著一次次上書。
“帝嘉其辭義,優詔荅勉之。”——《三國志·曹植傳》對曹丕和曹叡,曹植一次次上書,請求能夠當官,當武將,卻被一次次回絕;直到最後,曹植近似哀求一樣地求自己的侄子:“你哪怕在做決定的時候,花一點點時間詢問我的意見,我都死而無憾了。”但是曹叡好聲好氣地安撫自己的叔叔,卻不讓他碰任何事務。
“竊揆之於心,常願得一奉朝覲,排金門,蹈玉陛,列有職之臣,賜須臾之問,使臣得一散所懷,攄舒蘊積,死不恨矣。”——《三國志·曹植傳》在《三國志·陳思王植傳》可以看到,曹植一次次上書,措辭都極盡誠懇,毫不吝惜對皇帝的稱讚,無論是曹操、曹丕還是曹叡,他都花費大段大段的溢美之詞來讚美;又自稱為臣,而且屢次“道歉”。曹植做了這麼多,為的只是一個小小的能夠施展抱負的機會,但他得到的只有一次次的失望。
一方面不得暢行其志,另外從曹植《感甄賦》等作品可以猜測,他的悲哀或許還與甄姬有關,所以曹植最後鬱鬱而終,也就不奇怪了。
回覆列表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與父親曹操哥哥曹丕稱為建安三曹。才情決絕,被人稱為“才高八斗”。可惜這位才子最後確陰鬱而終,我認為基本上都是自己找的,咱們來分析一下啊。
1、世子之爭:自曹操長子曹昂和最喜愛的曹衝先後死去,在其餘子中能夠接託重任的就只有曹丕和曹植了。曹植雖然文采飛揚,但是無論處理政事,還是軍紀要事皆不如其兄曹丕。曹植因為文采飛揚獲得曹操的喜愛,使得曹操在立世子上搖擺不定。曹植卻因為自己的書生狂氣,不斷的惹惱曹操,更是做出了醉酒擅闖司馬門,司馬門就是古代的皇宮的城門。最終導致曹操於217年立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便開始醉酒當歌,放縱自己,這時的曹植頗為苦悶了。
2、曹丕:由於因為在世子之爭上,曹丕已經和曹植毫無兄弟情分了,數次逼迫曹植,想要將其置於死地。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曹植著《七步詩》的事件了。多虧了卞皇后,才得以保住曹植的性命,可惜被曹丕貶出朝堂,不斷的轉封。使得曹植只能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付諸於詩詞歌賦中。此時的曹植心中已是淒涼至極了。
3、曹叡:曹植死後,曹叡登基為帝。還保留著雄心壯志的曹植,不斷的向侄子曹叡要求,希望可以得到重用,得償所願得施展自己的才能。可是曹叡只是口頭嘉獎一下,並不重用反而處處提防。最後曹植哀莫大於心死,最後轉封於陳郡,最後陰鬱而終。
從以上三點看出,曹植是個書生狂氣太重,敢闖宮門走皇宮的禁道,這是為恃寵而驕。和哥哥爭奪世子之位,除了文采之外,沒有一樣能和曹丕相提並論,這是為沒有自知之明。所以曹植也是一個生不逢時的可憐之人,若是生在盛世,曹植的這種做法或許會比現在的處境要好的多。
備註:我是活粉,我是活粉,我是活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