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潘恩:《常識》主要泛論政權的起源和目的,並簡評英國政體。 潘恩發表了影響深遠的激進小冊子《常識》,公開提出美國獨立革命的問題,並竭力強調革命之後建立共和政體才是該書的宗旨所在。
《常識》一出,立時席捲北美大陸,改變了每一個人,成了美國獨立革命的教科書。 “1776年《常識》一書把國王和議會的權威撕成了碎片,……從那以來,除《湯姆叔叔的小屋》外,在美國,再也沒有一個出版物曾發生那樣巨大的反響。”拿破崙極為推崇潘恩,告訴潘恩他枕下總放著一本《人權》,稱潘恩為“共和國的火炬,一切傳奇中最偉大的人物”,後拿破崙背棄共和,實行獨裁,潘恩毫不留情地譏之為“前所未有的江湖騙子”。
羅伯斯庇爾在他自己創辦的專政刊物《憲章捍衛者》1792年6月號摘要轉載了《人權論》,熱情稱讚潘恩“是一個人類權力最雄辯的辯護者”。一位西方學者認為:“發生在柏克和潘恩之間的這場大辯論,可能是英國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意識形態論戰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場論戰。”羅曼·羅蘭為潘恩的悲劇打抱不平,曾預告要給“勇敢的空想主義者托馬斯·潘恩”作傳,把潘恩列入他的英雄長廊,與貝多芬、托爾斯泰等人做伴。
至於與潘恩同時代的那些大革命家、大專政家,他卻一個也沒放在眼裡。迪安事件之後,美國上層社會說:“他升起像一支火箭,墜落如一根柺杖。”美國公使莫里斯寫信給國務卿傑弗遜說:“他在獄中以著書反對耶穌自娛。我傾向於認為,他在獄中如果安分守己,或許能有幸被人遺忘。
他若引入過多注意,那把早就懸在他頭上的利斧就會落下來了。”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一個人即使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也需要有些世故,才能得到讚揚。” 潘恩是激進的民主主義和自然神論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傳建立“世界共和國”,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資限額的提出者之一。
在潘恩思想體系中,國王與貴族不存在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他對教會持極為嚴厲的批評態度。他說:“宗教裡的基督教體系是對常識的一個侮辱。”“至於稱為《聖經》的書,說成是上帝的話,是一個褻瀆。
那是一本充滿謊言和自相矛盾的書,記錄很壞的時代和很壞的人的一段歷史。”潘恩以他的《常識》吹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號角,從而為獨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對潘恩還曾以《人權論》在英國鼓動了一場民主運動之功,很多人卻不甚瞭解,或者未給予充分的評價。
《常識》出版後,潘恩投筆從戎,加入格林將軍的志願部隊,曾在軍隊士氣敗落之際推出《美國危機》鼓舞人心。但北美戰爭結束後,他卻受到排擠。後來不得不避居英、法。
1789年,他參與法國大革命,成為領袖之一,但因為政見相左(潘恩反對處死路易十六),被羅伯斯庇爾投入監獄。數年後,他幾經周折返回美國,也是應者寥寥。
1809年,這位美式政體的開創者孤獨地死於紐約,身後竟乏人送葬。不能不說,這是歷史和潘恩開的殘酷玩笑。所以他是被歷史辜負的人。
命者,天定也,人一出生就被劃定了時代圈、人際圈、資源圈,此為命。社會由各圈之間碰觸交集而形成,碰觸交集產生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的各種偶然與必然的結果,此結果對你來說就是運,對運的把握取決於人的本性,故有同命不同運。
如果你出生在唐朝,你肯定沒有玩手機的命。 如果你出生在野蠻部落,你最好的命運無非是當個酋長。 這就是命,一出生就註定了,無法更改。若想更改這個命,只能在出生前下功夫,這點我們後文再表。
命註定了,那麼運呢?運是各種“圈子”的運動! 你一出生,先獲得的是親人圈,然後是玩伴圈,之後又有同學圈、戰友圈、同事圈,以及興趣圈、交誼圈等朋友圈,還要交集到社會上諸如官權圈、文化圈、教育圈等等,這些圈子的運動對你產生各種各樣影響,從而形成了你的運。
命與運,都可以看作是外因,內因則是你的本性。內因外因相結合,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明白了命和運,如何去改變命運,就很簡單了,外因對你來說,是客觀事實,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那唯一能改變的,就是內因,改變本性這個內因,就能改變命運。
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你早上出門,無意間向左看一眼,或向右看一眼,也許今後面臨的命運就截然不同。向左看,沒什麼值的注意的,然後你繼續你的人生。向右看,你發現遠方走來一個熟人,這時,本性就開始起作用了。 若你本性淡漠,你會裝著沒看見那人,扭頭走掉,什麼事也不會發生。 若你本性和善,你會遠遠地向那人打招呼,等那人走過來聊上幾句,可能就是這幾句閒聊,讓你得到了一個重要資訊,你利用了這個資訊,從此走上了另外一條人生路。
還有一個了凡四訓的故事,說一個書生偶遇高人,高人給他測算了命運,日後果然一一應驗,於是書生以為天命已定,遂消極處世。後入一禪院,有僧人講了行善積德的好處,書生試行之,竟然走出宿命,獲得了測算中未有的前程。
表面上是行善的功德帶來了福報,實際上,是書生的本性發生了改變,他從消極被動的人生態度轉為積極主動,而且是主動向善,這才改變了命運。
所以說,改變本性才能改變命運,如果書生改變本性主動去作惡,不也能改變命運嗎?作惡必有牢獄之災,這個結果也不在高人測算之中吧? 雖然你的本性無法決定圈子的運動,但可以決定圈子的變化! 本性一變,利害關係全跟著變了,比如一個不良少年浪子回頭,從前對他疏遠的親友很快會變得親善起來,而從前跟著他混吃混喝的狐朋狗友必然漸漸疏遠了。
所以,改變命運的前提就是改變自己的本性,消極的性格怎麼可能會有積極的命運呢? 命,決定著你的起點。 運,決定著你的過程。 本性,決定著你的結果! 有多少生於貧民之家的孩子,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高官富豪?又有多少官二代富二代淪為紈絝子弟,乃至流落街頭? 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災禍和福氣又沒長眼睛,也沒長腦子,怎麼會主動上門找你呢?一言一行常為別人著想,命運自然多喜樂,逢凶化吉的機率高,而命中常被磚砸狗咬的,肯定是個小偷。
佛學主張修來世,說今世的苦修可以換得來世的福報,能轉生顯官富貴之家云云, 生活不易,很多人被所謂的高人給繞暈了,搞不清方向,所以迷茫。作為人不解決最根本的哲學問題,就很難在社會上出人頭地。你到底憑什麼過上好的,自由的優質幸福生活。
托馬斯·潘恩:《常識》主要泛論政權的起源和目的,並簡評英國政體。 潘恩發表了影響深遠的激進小冊子《常識》,公開提出美國獨立革命的問題,並竭力強調革命之後建立共和政體才是該書的宗旨所在。
《常識》一出,立時席捲北美大陸,改變了每一個人,成了美國獨立革命的教科書。 “1776年《常識》一書把國王和議會的權威撕成了碎片,……從那以來,除《湯姆叔叔的小屋》外,在美國,再也沒有一個出版物曾發生那樣巨大的反響。”拿破崙極為推崇潘恩,告訴潘恩他枕下總放著一本《人權》,稱潘恩為“共和國的火炬,一切傳奇中最偉大的人物”,後拿破崙背棄共和,實行獨裁,潘恩毫不留情地譏之為“前所未有的江湖騙子”。
羅伯斯庇爾在他自己創辦的專政刊物《憲章捍衛者》1792年6月號摘要轉載了《人權論》,熱情稱讚潘恩“是一個人類權力最雄辯的辯護者”。一位西方學者認為:“發生在柏克和潘恩之間的這場大辯論,可能是英國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意識形態論戰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場論戰。”羅曼·羅蘭為潘恩的悲劇打抱不平,曾預告要給“勇敢的空想主義者托馬斯·潘恩”作傳,把潘恩列入他的英雄長廊,與貝多芬、托爾斯泰等人做伴。
至於與潘恩同時代的那些大革命家、大專政家,他卻一個也沒放在眼裡。迪安事件之後,美國上層社會說:“他升起像一支火箭,墜落如一根柺杖。”美國公使莫里斯寫信給國務卿傑弗遜說:“他在獄中以著書反對耶穌自娛。我傾向於認為,他在獄中如果安分守己,或許能有幸被人遺忘。
他若引入過多注意,那把早就懸在他頭上的利斧就會落下來了。”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一個人即使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也需要有些世故,才能得到讚揚。” 潘恩是激進的民主主義和自然神論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傳建立“世界共和國”,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資限額的提出者之一。
在潘恩思想體系中,國王與貴族不存在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他對教會持極為嚴厲的批評態度。他說:“宗教裡的基督教體系是對常識的一個侮辱。”“至於稱為《聖經》的書,說成是上帝的話,是一個褻瀆。
那是一本充滿謊言和自相矛盾的書,記錄很壞的時代和很壞的人的一段歷史。”潘恩以他的《常識》吹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號角,從而為獨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對潘恩還曾以《人權論》在英國鼓動了一場民主運動之功,很多人卻不甚瞭解,或者未給予充分的評價。
《常識》出版後,潘恩投筆從戎,加入格林將軍的志願部隊,曾在軍隊士氣敗落之際推出《美國危機》鼓舞人心。但北美戰爭結束後,他卻受到排擠。後來不得不避居英、法。
1789年,他參與法國大革命,成為領袖之一,但因為政見相左(潘恩反對處死路易十六),被羅伯斯庇爾投入監獄。數年後,他幾經周折返回美國,也是應者寥寥。
1809年,這位美式政體的開創者孤獨地死於紐約,身後竟乏人送葬。不能不說,這是歷史和潘恩開的殘酷玩笑。所以他是被歷史辜負的人。
命者,天定也,人一出生就被劃定了時代圈、人際圈、資源圈,此為命。社會由各圈之間碰觸交集而形成,碰觸交集產生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的各種偶然與必然的結果,此結果對你來說就是運,對運的把握取決於人的本性,故有同命不同運。
如果你出生在唐朝,你肯定沒有玩手機的命。 如果你出生在野蠻部落,你最好的命運無非是當個酋長。 這就是命,一出生就註定了,無法更改。若想更改這個命,只能在出生前下功夫,這點我們後文再表。
命註定了,那麼運呢?運是各種“圈子”的運動! 你一出生,先獲得的是親人圈,然後是玩伴圈,之後又有同學圈、戰友圈、同事圈,以及興趣圈、交誼圈等朋友圈,還要交集到社會上諸如官權圈、文化圈、教育圈等等,這些圈子的運動對你產生各種各樣影響,從而形成了你的運。
命與運,都可以看作是外因,內因則是你的本性。內因外因相結合,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明白了命和運,如何去改變命運,就很簡單了,外因對你來說,是客觀事實,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那唯一能改變的,就是內因,改變本性這個內因,就能改變命運。
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你早上出門,無意間向左看一眼,或向右看一眼,也許今後面臨的命運就截然不同。向左看,沒什麼值的注意的,然後你繼續你的人生。向右看,你發現遠方走來一個熟人,這時,本性就開始起作用了。 若你本性淡漠,你會裝著沒看見那人,扭頭走掉,什麼事也不會發生。 若你本性和善,你會遠遠地向那人打招呼,等那人走過來聊上幾句,可能就是這幾句閒聊,讓你得到了一個重要資訊,你利用了這個資訊,從此走上了另外一條人生路。
還有一個了凡四訓的故事,說一個書生偶遇高人,高人給他測算了命運,日後果然一一應驗,於是書生以為天命已定,遂消極處世。後入一禪院,有僧人講了行善積德的好處,書生試行之,竟然走出宿命,獲得了測算中未有的前程。
表面上是行善的功德帶來了福報,實際上,是書生的本性發生了改變,他從消極被動的人生態度轉為積極主動,而且是主動向善,這才改變了命運。
所以說,改變本性才能改變命運,如果書生改變本性主動去作惡,不也能改變命運嗎?作惡必有牢獄之災,這個結果也不在高人測算之中吧? 雖然你的本性無法決定圈子的運動,但可以決定圈子的變化! 本性一變,利害關係全跟著變了,比如一個不良少年浪子回頭,從前對他疏遠的親友很快會變得親善起來,而從前跟著他混吃混喝的狐朋狗友必然漸漸疏遠了。
所以,改變命運的前提就是改變自己的本性,消極的性格怎麼可能會有積極的命運呢? 命,決定著你的起點。 運,決定著你的過程。 本性,決定著你的結果! 有多少生於貧民之家的孩子,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高官富豪?又有多少官二代富二代淪為紈絝子弟,乃至流落街頭? 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災禍和福氣又沒長眼睛,也沒長腦子,怎麼會主動上門找你呢?一言一行常為別人著想,命運自然多喜樂,逢凶化吉的機率高,而命中常被磚砸狗咬的,肯定是個小偷。
佛學主張修來世,說今世的苦修可以換得來世的福報,能轉生顯官富貴之家云云, 生活不易,很多人被所謂的高人給繞暈了,搞不清方向,所以迷茫。作為人不解決最根本的哲學問題,就很難在社會上出人頭地。你到底憑什麼過上好的,自由的優質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