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少年王二狗
-
2 # 農夫也瘋狂
對於不存水的稻田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對於種植戶來說,種植水稻,怎麼能離得了水呢?可是有些種植戶會發現,自家的水稻田卻常常儲存不到水,剛剛放滿的水,沒一會水田裡又沒有水了,很顯然這樣對於水稻的生長是不利的,那遇到這種情況了,如何解決呢?
其實,導致水稻田存不到水,往往都是水田漏水所致。而導致水田漏水的原因,要麼是田埂開裂了,要麼就是因為泥鰍、黃鱔在自家的田地裡鑽了一些小洞,然後這些小洞又通到比自家水田地勢更多的地方,這樣水田中的水就會流到別人家的田地裡。
以前自家的水稻田也出現過這種情況,這裡說一下過去的處理方法。每年在耕田的時候,一般都會對自家的水稻田進行一番深耕。先是用牛把田耕一遍,把上面的泥巴翻到下面去。之後還得人工拉著梯子,然後把之前翻耕的坑坑窪窪的水田壓平一下。這樣基本上如果水田漏水,經過這樣幾遍折騰,漏水的情況也會得到改善了。
當然了,僅僅這樣做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田埂四周進行一番修整。當水稻田耕好了之後,會先讓它存滿水,看看是不是會漏水。如果還漏水就得從田埂來找找原因,先是觀察那些地方可能漏水,然後用鋤頭會把田埂敲打壓實了。緊接著,還會從水田中挖大量的泥巴,從新覆蓋在田埂上。如果有必要的話,會先在田埂上覆蓋一層塑膠膜,之後再用泥巴覆蓋上,這樣基本上就能起到防止漏水的情況了。
在過去,為了避免泥鰍、黃鱔在自家的田埂上鑽一些小洞,從而導致漏水。往往在耕田的時候,就會在水田中灑一些生石灰。這樣不用多久,這些泥鰍、黃鱔就會被殺死了。如今,水稻田中的泥鰍、黃鱔基本上見不到了,所以水稻田漏水的情況比較少見了。
-
3 # 田俊超白
在我家東北這邊,水田地是家家都有的,也有許多農民想沙土地改種稻田,可是沙土地滲水厲害,水澆不起,於是根據經驗他們總結以下六種辦法,也是最省錢的方法。
第一種,耙地兩遍
水稻旱田改水田,就是不容易存水,我們的辦法是耙地兩遍,先耙一遍找平,然後把田裡的水放出去,等地幹了,在放水耙第二遍,耙的時間要長一些,儘可能多起泥漿。
第二種,不斷水
不存水的地,就不要曬田晾乾了,一旦曬田出地裂,水就供不上,只有時時的儲存有水,耙地的泥漿層,才能不打破,水往地下滲的就慢,從而達到保水的目的。
第三種,田埂邊緣用泥漿包住
水田耙地後的泥漿,如果蓋在莊稼上,什麼莊稼也長不出來,水也澆不進去,我們經常把泥漿蓋在漏水田的田埂上,無論地怎麼耙,田埂的位置,永遠耙不到,所以田梗容易漏水,泥漿蓋住田埂,田埂就不漏了。
第四種,用底膜蓋在田埂上
用底膜鋪在田埂上,然後在蓋上土,把底膜包住,耙地的時候小心點底膜,只要底膜不漏,田埂就不滲水,就是費工。
第五種,經常找蟲洞
我家有一塊地是沙質土壤,而且地還特高,每年都塌方,哪怕是一個蝲蝲蛄洞,當時沒發現,也會塌方1米多,尤其是春天耙地的時候,我的方法是往田埂邊撒蟲子藥,每天三次查田梗,那個累啊,每次都束手無策,今年我要用泥漿蓋田埂,要不太鬧心。
第六點,淺翻田
水田地都要翻地,然後才能耙地,翻地的時候,一定不要翻破犁地層,翻地有15公分左右就夠了,年年都這麼翻,耙,田地就會有一層硬格,非常保水。
以上方法,是我們這麼多年總結的經驗,雖然我知道這有效,但是懶得去做,我家是300米長40米寬,長的漏水,幹起來太費力,直到今年我才下定決心做,因為孩子陪讀,檢查不起田埂了。
-
4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對於不存水的稻田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稻田不存水,如果不是因為稻田土質的原因,那就很有可能是池埂漏水了。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是老鼠和螻蛄打洞造成的水田跑水。
1、土質原因。這種情況一般是特定的地塊出現的,比如這個地塊的土質是不保水的砂質土壤,本身就透水、透氣性相當的好。這類的土質不保水是比較正常的,泡完水幾天的時間水層就滲入到地下了,造成田塊出現不存水的情況。而且,砂質土壤壘起的池埂也很容易被水衝開的。所以,砂質土壤壘起的土埂一定要寬厚一些,甚至需要用裝土的編織袋來加固。
2、池埂漏水。這類情況也是很常見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徵。比如我們東北地區,土壤經過冬春凍融交替的過程變的疏鬆,在春季泡田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池埂的一些部位被水滲透而出現的漏水情況,這在我們東北春季是比較長見的。如果發現某個池子出現跑水,只需要圍著池子走一圈就能看見漏水的地方。這就需要從池子裡挖一些已經溼透的黏土在池埂上在糊上一層進行加固。即便如此,也是需要經常觀察稻田是否有漏水的情況。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動物或者地下生物在池埂上打洞了。鼠洞還比較好發現,畢竟鼠洞的直徑大,漏水快,容易發現;而對於螻蛄等地下生物來說,打的洞就很難發現了。這類洞漏水其實不嚴重,嚴重的是水對小洞口的沖刷,導致的洞口的擴大,造成的水田跑水。需要仔細尋找漏水的點,在進行加固。
所以說,水田不保水有多種原因,處理的方式也有一些區別。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稻田不存水,肯定是哪裡漏水了,這就要田主仔細注意了。一般是田埂周邊被黃鱔、泥鰍之類的打洞通到外面,所以才存不了水,遇到這種情況怎麼做呢?我們這邊通常有兩種做法:
一是靠人沿著田埂邊仔細檢查,注意觀察水流,一般稻田都是死水,如果哪個地方水流有流動跡象,說明那裡漏水了,就用些田泥或者黃泥堵上。不過這樣治標不治本,田裡有泥鰍之類的很容易過不久又給你打通了。
第二就是直接重新加固田埂,這樣工程量比較大,耗時長,而且要等稻穀收割以後。以前老辦法是沿田埂邊挖一條寬20公分左右到肥泥底的溝,然後挑選上好的黃泥拌和蓋一層在田埂裡邊直到肥泥底,用錘子敲緊捶實;現在因為水泥混凝土的興起,好多都改成混凝土了,不過用混凝土也要注意最少也要5公分厚,以保證質量,畢竟混凝土返工工程更難做。
這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