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懂你的人139745566

    世人皆苦。何以佛能笑口常開?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找的。非自己能力所為而強行之,就是你,我,及眾生的焦慮的根本。只有你在那一天忽然頓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不過是這塵世滄海一粟罷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歷驗人生,讓靈魂擺脫身體思想的束縛而四維空間。

  • 2 # 發現爸爸

    知道是性格原因所造成的容易焦慮,那就解決性格短板。

    從孩子的成長角度看,有幾種性格的孩子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 敏感:孩子自我意識強烈,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當他們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威脅或者傷害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在情緒表現上是極易生氣和憤怒。

    孩子在3歲左右,會遇到一個執拗期,他們開始有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想要親自探索周圍的世界、按自己的意圖和要求做事;當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直接大哭大鬧。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一改之前變得愛哭愛鬧,就要考慮孩子在心理需求上的變化,以便做好疏導。

    ◆ 失落:總是沒有來由的感到失落,這樣的孩子脆弱、玻璃心。

    在孩子小時候,學習成績最容易讓孩子感到失落,其次就是同學之間對吃穿、文具、玩具等方面的攀比。

    小學二年級開始,孩子開始懂得真正的失落,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成為父母與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就容易因為充滿挫折而倍感失落,進而變得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細心的家長或許會留意到,當班裡進行優秀學生評選或者頒獎的時候,有些孩子的眼神、表情除了流露出羨慕之情之外,還會直接流露出無法掩飾的失落。

    ◆ 自卑:當失落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會從內心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認定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其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這樣的孩子往往表現出卑微謹慎、瞻前顧後、心理脆弱,或者逞強、好勝、虛榮。

    自卑的孩子,通常都不善於表達自我,面對批評的時候明明憤怒而委屈,但是都不會反駁,只會表現出倔強和自我壓抑。

    ◆ 孤獨:非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過度的獨來獨往,往往要考慮是不是有孤獨症,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會認為別人不理解、不接納自己,於是拒絕與身邊的人交流互動。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分辨孩子到底是內向文靜還是孤獨症,這就需要父母仔細觀察。例如孤獨的孩子喜歡獨自一個人玩耍,並且只對一種型別的東西感興趣,性格文靜的孩子或許也喜歡一個人玩耍,但不會只專注於一種類型的玩具。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要避免過度焦慮情緒的出現,首先就要懂得接納不完美的現實,包括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事情以及不完美的生活,讓身體和心靈迴歸平靜;然後建立自信,找準自己的著力點,突破、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的競爭力,找回積極Sunny的狀態。

    具備這種自我調節能力的孩子,需要父母從生活細節中進行引導。

    1、引導孩子學會理性應對問題

    隨著孩子的成長,要慢慢引導孩子學會理性解決問題。

    無論是失落還是自卑,都是因為對自己的不滿意所導致的負面情緒,但是這種情緒對於解決問題、自我提升並沒有實際的價值。唯有看清自己的短板與不足,並尋找自我提升的辦法,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人和事,別人的完美,一定是因為足夠的努力與堅持。

    另外,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建立情緒釋放的辦法。例如考試不理想,情緒很低落。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因為你在乎這個事情,所以你會深感失落,你可以給自己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讓自己失落,但是,這個時間之後咱們就要針對考試不理想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找出解決的辦法,一味的情緒沉溺,只會讓我們止步不前。

    2、鼓勵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我

    有問題不是問題,有問題悶著不說才是最可怕的問題。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懂得、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內心的想法。

    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習性養成非常重要,在家裡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將讓孩子意識到表達和溝通是人的常態,即便孩子只有1、2歲,爸爸媽媽都要有意識地用語言與孩子分享生活的一切,善於自言自語、自問自答的父母更有助開啟孩子的語言之旅。

    當孩子想表達的時候,要懂得順應孩子的意思傾聽並且進行迴應,不要讓孩子自說自話。

    在平時,儘量創造多樣化的社交條件。把孩子帶到戶外,讓他和更多的孩子接觸;把孩子帶到婚禮現場,讓他和你的朋友同事接觸;把孩子帶到朋友家,讓他接觸別人的家庭環境……多接觸不同的社交場景,可以讓孩子自發自覺的瞭解社交中應該如何與他人相處、聊天、互動。

    在一般家庭,爸爸都相對少說話,但是為了孩子,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狀態,從生活的相處中多與孩子溝通,不要讓家裡只有妻子在“自說自話”,家庭之所以為家庭,一定要有互動和交流。如果爸爸不知道該如何開始與孩子說話,在平時可以多抽時間與孩子一起看繪本,不僅能讓你找到與孩子聊天的切入點,孩子也能從繪本中擴大知識面和詞彙量。

    3、教會孩子建立生活安全感

    建立生活的安全感,可以有效防止社會適應不良。通常,第一次寄宿學校和剛畢業在外地居住和工作,這兩個時刻最為考驗一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因為它需要我們獨立面對和處理自己生活的一切。如果在平時讓孩子擁有足夠多的生活技能鍛鍊,這個時候就能發揮作用,當一個人可以自理自己的起居飲食時,他會無形中有掌握生活的自信。

    另外,爸爸媽媽也要教會孩子一些生活常識,增強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的勇氣。例如,去到一個新環境,我們要第一時間瞭解周邊的交通情況、自己常用的交通線路、超市和菜市場的位置等,儘快熟悉一個環境,不僅是生活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們從心理告訴自己:我能在這裡生活得很好。

    4、讓孩子擁有一項興趣愛好

    儘量讓孩子擁有一項自己感興趣並能堅持的興趣愛好,如唱歌、畫畫、跳舞、彈琴、籃球、足球、書法等等。一來,當孩子有負能量的時候,可以透過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行釋放;二來,可以交到與自己有著共同興趣的朋友,有助於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開啟社交的第一扇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1世紀,人類可以實現在太空建設城市的願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