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233699882
-
2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道光是個神槍手,很勇敢而且槍法過人,頗具祖先滿洲八旗的遺風。很多人眼中的道光皇帝應該是個“虛狗”“肥胖病人”的樣子。一旦我說道光皇帝是個槍王很多人會覺得我吹牛。但是道光皇帝真的是個神槍手。
一、道光皇帝的刻板印象說起道光,你能想到什麼?是那個主張禁菸雄心壯志的皇帝?是那個昏庸的皇帝?是那個摳門的皇帝?是那個在鴉片戰爭中率先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皇帝?
其實上面那些說法都挺對。道光皇帝在世的時候,曾經為鴉片煙流入中國而焦慮不安,於是派遣林則徐等人查禁鴉片,進行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一時傳為美談。
道光皇帝本人摳門也確實是摳門。道光皇帝經常穿著帶有補丁的衣服上朝,手下大臣也紛紛模仿,並且以誰補丁越多,誰越顯得簡樸清廉而競爭,最後上朝的時候,一幫人破衣爛衫,連道光皇帝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道光皇帝也確實昏庸。鴉片戰爭期間,面對著氣勢洶洶的英國入侵者,道光皇帝反而罷免了用心備戰的林則徐、鄧廷楨而任用了琦善。琦善揹著道光皇帝簽訂不平等條約卻當面說洋人已經屈服,哄得道光皇帝傻樂傻樂的。最終道光皇帝還是同意簽訂了《南京條約》。似乎清朝末年的皇帝都給人一種昏庸無道、無所事事的感覺。
道光皇帝最後的死因也被人懷疑是因為太過肥胖而暴亡的。
道光皇帝真的一事無成,無才無能嗎?也未必。在鴉片戰爭前,他本人改組軍機處、整頓河防離職,廢除民間的陳規陋習(例如火耗等流傳下來的剝削百姓的法子),平定回回部叛亂等,可以說得上是一個有為的守成之君。
二、槍王之王——道光然而道光皇帝最為傳奇的時候,莫過於他年輕的時候,相對於老年的昏庸軟弱,年輕的道光可以說是“義武奮勇”,甚至稱他一聲“槍王”也不為過,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那時候的道光還不是皇帝,他只是一個名為愛新覺羅·旻寧(皇帝改過名,當時具體叫綿寧還是旻寧沒考證出來,就按《清史稿》叫旻寧)的皇子。他十歲那年(乾隆五十六年)跟隨祖父乾隆去打獵,“上引弓獲鹿”。十歲的時候,旻寧就是一個弓馬嫻熟的人了,可以彎弓引箭射鹿,不愧於滿族遊牧民族之後,繼承了遊牧民族的血勇之氣。
後來天理教發動了叛亂。一直殺到了紫禁城。“賊入內右門,至養心殿南,欲北竄”當時天理教的人已經殺入了紫禁城,想要繼續深入。估計當時守衛紫禁城的侍衛都跑光了。這時候旻寧,“御槍斃二賊,餘賊潰散,亂始平。”皇太子親自出馬,持著火槍擊斃了賊人兩個,平息了這場叛亂。
為什麼說旻寧是槍王呢?因為當時他拿的槍不是現在用的98k、M4,而是普普通通的火槍。古代的火槍的準頭是非常差的,為了彌補準頭差的缺點,火槍手往往都是排成一列來發射以彌補準頭差的缺點。
當時火槍準頭有多差呢?例如說歐洲戰爭中著名的瓦爾密大捷,雙方參戰人數多達20萬人,但是最後戰死者總共不超過200人。因為當時火槍沒有膛線,彈丸打出去就到處亂飛,如果有風的話,那更是隨緣了,因此才有了這麼一場滑稽的戰爭。由此可見當時火槍的準頭是很差的。
而旻寧面對著氣勢洶洶的匪徒,拿著準頭如此差的火槍,卻還擊斃了兩個賊人,可見旻寧的槍法是非常好的,稱他一聲“槍王”也不為過了。而後,面對著皇帝的誇獎,旻寧說:“事在倉猝,又無禦敵之人,勢不由己,事後愈思愈恐。”這樣一個保留著滿人的血性與勇猛,兼顧漢人的謙遜與忠義的皇子,自然是讓人所喜愛了。
三、總結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即位後的旻寧變成了道光皇帝,他骨子裡的那股血性也漸漸消失,而後,大清的統治者也漸漸喪失了這股血性。而後,華人民也漸漸喪失了這股血性。直到民族危亡,直到鐵蹄踏下,直到血滿華夏,華人民的血性才被喚醒,才在近代史上譜寫下一幕幕的壯麗詩歌。
回覆列表
岳飛是距今900年前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的事蹟在中國家喻戶曉,岳飛深受中國老百姓的喜愛也是毋庸置疑的。與岳飛分不開的,還有一個歷史人物,名叫秦檜。
岳飛抗金保家衛國,迎請“二帝”,威脅到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的皇位。秦檜等奸臣窺視了趙構的心裡,認為岳飛的抗金復國不利於當今皇上,抗金比如議和,議和雖然被金國當臣子,但可保住趙構的皇位。正當岳飛將金軍打的退避三舍,眼看能征善戰的岳飛就要直搗黃龍的時候,岳飛就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終,岳飛被莫須有罪名給殺了。讓忠勇的岳飛只得含恨而去。岳飛被害後,宋孝宗為其平反昭雪追封位鄂武穆王,並進武廟。在杭州建立了岳飛墓,用生鐵鑄了陷害他的秦檜夫婦及万俟卨張俊跪像於岳廟前,岳廟題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故鑄佞臣。
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為了更好地加強皇權,他下令除了將孔子的爵位保留,其他歷朝歷代的忠烈之士,只能以當時的封號為稱,後世的加封、溢美之詞都要割去,唯獨岳飛的保留裡。
不知為什麼到了現代有些學者文人,僅憑挖掘來的金國史料便開始攻擊和貶低岳飛。為秦檜等人翻案。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呂思勉就汙衊岳飛是軍閥,同時認為秦檜被冤枉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有一些人卻偏偏置歷史事實於不顧利用網路媒體頻頻為漢奸秦檜翻案,他們統一的說法是岳飛要直搗黃龍府,應徽欽二帝還朝,是不識務,因為那樣,將置宋高宗趙構於何地?所以殺害岳飛的不是秦檜,而是宋高宗趙構,至少是岳飛不諳官場規則,自尋死路,這些說法,用當今流行的詞語可以說是三觀盡毀,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我們的歷代的那些英雄豈不都是不識時務,自尋死路?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有自己英雄卻不知尊敬的民族是可憐的!
宋高宗趙構在國破家亡前是宋徽宗為了和金國和談把他送去當人質的皇子,康王趙構,他是逃跑回來的,如果他沒有一點骨氣乾脆留到金國好了,何必冒著生死跑回來重振河山呢!由此我們可以不難看出,那些為奸賊翻案的都是些什麼人,一是一些所謂的學者,他們喪失了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和做人的基本原則,為了出名,為了迅速走紅,不惜篡改歷史顛倒黑白,炮製出所謂的“歷史機密”;還有一部分人純粹是沒有頭腦人云亦云,聽到了上面那些所謂的歷史事實,覺得有點道理,儘管他們也是敬重英雄的,但為了逞口舌之塊,在所有能傳播的地方盡情演說,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