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山聽風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在古代大臣中是一種皇帝對有功之臣,或者是寵愛之臣賜予特殊待遇,或者是權傾朝野,足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皇帝被迫無奈,不得不給予的特殊待遇。

    要了解這些特殊待遇,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待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曹操)

    入朝不趨

    意思是入朝不急步而行。古代臣子覲見皇帝,為了表示對皇帝尊敬,不能按正常的步子前行,更不能大搖大擺的邁著方步,像電視裡地方官員升常時那樣,而是快速地走著碎步向前,碎步也就是很小的步子。而擁有“入朝不趨”的特殊待遇的大臣就可以按平常的步伐,不緊不慢地在皇帝前面走路。

    贊拜不名

    臣子到宮中去覲見皇帝,不是直接進宮,而是有一套固定的程式。臣子要在宮外指定的地方等候召見,然後由禮讚官,也就是高聲通報的官員,向皇帝進行通報,一般情況是禮讚官在通報某某官員的時候,先喊官員的官稱,再加官員的名字。如果大臣有了“贊拜不名”的特殊待遇後,禮讚官只稱其官稱,不直呼其名。

    劍履上殿

    臣子上殿覲見皇帝有嚴格的規定,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都不能帶任何武器,不然就弒君的嫌疑,是死罪。那時有些朝代規定上殿的臣子在上殿前必須脫掉鞋子,還有的王朝連襪子也不能穿,要光著腳板上殿。而有了“劍履上殿”的臣子,不僅可以不脫鞋子上殿,且可佩帶寶劍上殿。

    (蕭何)

    看來古代的臣子覲見皇帝還真是一件麻煩事,規矩很多,且很嚴格。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光著腳板上殿,夠冷的了,可能當時宮殿裡有空調設施吧,要不然有的臣子覲見一次皇帝,可能就要感冒一次。也難怪,很多為人臣子的,他們朝思夜思著要成為“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大臣,做夢都想權傾天下,要享受這種特殊待遇。不過,在中國的封建王朝之中,能享受這種待遇的人還真不多。

    在古代能有這種特殊待遇的人無非就是兩種人,一種是皇帝賜予,也就是這種個勞苦功高,或者是皇帝對其很信任,也很寵受。另一種就大權獨攬,皇帝實際上是傀儡,對這種人無可奈何。下面列舉一下。

    其一,皇帝賜予這種特殊待遇的人。

    如漢朝的張良,劉邦創立漢朝奪得天下,蕭何是第一大功臣,深受劉邦寵愛,被拜為相國。韓信功勞也很大,他排不了第一,因為他還是統一天下之前,趁危公然伸手要劉邦封他為王,劉邦信不過他。公元前196年又協助呂后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後來他也算是省悟過來,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自毀其名”的方法逃避了殺身之禍。看來這種皇帝給的特殊待遇就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刃。

    又如,東漢的梁冀,外戚出身的權臣,也就是他的妹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梁冀與其妹把持朝政,專橫跋扈,為所欲為,東漢質帝在群臣的面叫粱冀說了一句“此跋扈將軍也”,他就將暗中將質帝毒死。他的妹妹梁皇后去世後,對梁冀專權亂政早就不滿的桓帝將梁冀家族全部處死,暴屍街頭。

    (侯景)

    其二,大權獨攬的大臣,不是皇帝主動賜予他們的這種特殊待遇,而是皇帝那裡逼來的。

    這種人就有很多,不勝列舉。如曹操、王敦、侯景、楊堅、李淵等等,下面列舉兩位歷史人物。

    曹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歷史著名人物,就是民間讀書很少的人也知道“曹丞相”的故事,這裡我也就不作過多介紹,只是用史書中的記載來說明曹操在朝廷的地位。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記載曹丞相上殿時的情景:“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侯景,講到這個歷史人物,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侯景之亂”。南北朝時期,當時還是梁朝將領的侯景,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起兵叛亂,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將梁朝軍政大權獨攬在手。侯景實權在握後,把皇帝當兒戲,想立就立,想廢就廢,先後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後來覺得不過癮,乾脆自己做皇帝,過一把皇帝癮。551年侯景自立為帝,國號漢,只是屁股在皇帝位子上還沒有坐熱,552年梁湘東王蕭繹收復都城建康,侯景在逃跑路上被部下殺死。

  • 2 # 歷史漫漫潭

    首先我們先來分別解釋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都是什麼意思。

    入朝不趨。

    “趨”是什麼?就是小步快走,這是表示恭敬。中國古代規定臣子覲見在進入皇帝視線內後,必須保持小步快走的姿勢,表示對皇帝的尊敬;離開時必須面朝皇帝,倒退一段距離,基本離開朝堂或視線後才能轉身,背朝皇帝,小步快走離開,同樣也是為了表示對皇帝的恭敬。

    贊拜不名。

    按照當時的禮儀,大臣朝見皇帝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司儀官,要把他的官銜和他的名字都喊出來。比方說此刻如果曹操去朝見皇帝,司儀官就要喊“武平侯、丞相、領冀州牧曹操,參見皇上”,然後曹操就跪下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麼現在給他的待遇就是曹操兩個字可以不說了,這叫做“贊拜不名”,就是不喊“曹操”了。

    因為在古代,直呼其名它是表示一種什麼意思呢?表示這個被叫名字的人地位是比較低的。古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它的稱呼,如果要尊敬對方是要稱字的,比如曹操字孟德,同級官僚或者朋友就稱孟德兄以表尊重;直呼其名就表示我是上級,或者是長輩,才能對別人直呼其名。那麼皇帝當然可以對大臣直呼其名,當著皇帝面,大臣之間說話也是要直呼其名的,以表示對皇帝的尊重。現在只報官銜,不喊曹操這兩個字了。

    當大臣獲得這樣殊榮以後,並不是大臣可以不需要皇帝的允許而直接闖進皇宮,而是大臣在覲見皇帝的時候,不會再有人喊大臣的名字,但是要稱呼官職:如宣丞相覲見。

    劍履上殿。

    就是可以配劍,穿鞋子上殿。因為我們知道古人這個禮儀它有很多的具體的規定,按照這個規定,卑者見尊者一定要脫鞋,穿不穿襪子看地位高低,地位高的人可以穿襪子,地位很低的光著腳,叫“跣足”。那麼劍呢,是絕對不能帶進宮殿的,在皇宮裡能夠佩戴武器的只有皇帝和侍衛。其他人進宮門之前就要把配劍解下來。劍履上殿意思就是可以佩劍穿鞋上殿,面見皇帝了。

    以上三種特權,皇帝肯定是不會輕易授予別人的。擁有以上集中特權的臣子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皇帝及其信任的臣子像蕭何、曹真,要麼就是強權臣子,如董卓、曹操、司馬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家用網速是寬頻快還是5G快?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