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正二品,加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右都御史銜者為從一品。
清代同治前的總督署所在地具體在南京何處有待考證;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後總督署位於南京城正中(今南京總統府內),明漢王府舊址,太平天國天王府,民國時期闢為國民政府所在地,建國後先後作為江蘇統戰部、民革江蘇中央、江蘇省政協所在地,現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由於清初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其職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歷代兩江總督如於成龍、張鵬翮、史貽直、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牛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皆為清代重臣。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當時全國劃分為23個省,每個省設一名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同的是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只管一省,側重民政。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湖廣、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
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
清順治二年(1645年),於明南直隸轄地設立江南省,省府位於江寧(今南京)。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
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財賦重地,也是人文薈萃之區。
兩江總督前身為順治四年所設定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駐江寧(今南京)。 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不過很快恢復舊制。康熙元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為兩江總督。雍正元年,授與歷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銜。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
何為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正二品,加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右都御史銜者為從一品。
清代同治前的總督署所在地具體在南京何處有待考證;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後總督署位於南京城正中(今南京總統府內),明漢王府舊址,太平天國天王府,民國時期闢為國民政府所在地,建國後先後作為江蘇統戰部、民革江蘇中央、江蘇省政協所在地,現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由於清初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其職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歷代兩江總督如於成龍、張鵬翮、史貽直、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牛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皆為清代重臣。
督撫制度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當時全國劃分為23個省,每個省設一名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同的是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只管一省,側重民政。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湖廣、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
官職沿革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
清順治二年(1645年),於明南直隸轄地設立江南省,省府位於江寧(今南京)。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
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財賦重地,也是人文薈萃之區。
兩江總督前身為順治四年所設定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駐江寧(今南京)。 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不過很快恢復舊制。康熙元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為兩江總督。雍正元年,授與歷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銜。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