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花逆節

    西方文化應該是指西方發達國家的整體文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

    1.經濟,中國古代以小農經濟為主,重農抑商;而歐洲則是兩者皆有,甚至商品經濟更發達。而小農經濟天生培養保守性,商品經濟則需要開拓性,比方說華人比較重節流,西方則重開源。

    2.政治,西歐這塊本就不大的土地長期都是分裂的,沒有形成中央集權,所以能夠出現了“流亡現象”,而中國卻沒有流亡的說法,“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所以政治上他們造反更加有優勢,中國不行。

    3.地理,西歐的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畜牧業能養活的人口比種植業少,再加上本身河流多、臨海,所以海洋文明的特徵(征服)顯著,中國“地大物博”,雖然臨海卻也不需要向外開拓疆土,就比較保守,這是大河文明。(蒙古不臨海,所以只能靠戰爭)

    最後,正是由於上述差異,導致了東西方文化本質上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西方比較激進(不是偏激),中國則保守。就像魯迅說的關於“中庸”:你覺得這屋子太悶,想開個窗戶,別人不同意,但你要是說把天花板拆了,他們就會說還是開個窗戶好。

  • 2 # 泥豆土

    中西文化最大的差異,就體現在兩個詞裡,一個是“勇敢”,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一個是“仁”,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所在。

    先說“勇敢”。西方文明誕生於古希臘,希臘靠地中海,土地貧瘠出產少,糧食不夠吃,老百姓無奈,就得出海打魚或者去別的地方搶吃的搶用的。出海和出去搶,就得膽子大,膽子小了成不了事,會餓死。在這個現實問題下,西方文化在源頭上形成了對勇敢的崇拜,進而透過這個崇拜塑造了性格和行為。“勇敢”也因此在西方成為判定一個人的根本標準。反過來,罵一個人最狠的話就是:懦弱。

    再來看“仁”。“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字面最初的意思是,兩人之間要“仁”,要有愛,也就是對人要“仁”,所以我們罵人時最狠的話是“六親不認”。中華文化孕育於中原大地,物產豐富,衣食無憂,以家族為紐帶,講究的安居樂業,是“仁”。所以我們可以發自內心地坦言,我們“永不稱霸”。這是由中華文化的基因決定。

    反觀西方,“勇敢”之下,是各種傲慢與偏見,是殖民與殖民思想,是某某優先之類!

  • 3 # 月牙痕1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我吃的鹽比你過的撟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還有許多這類警世格言,它流傳極廣。它從何而來的呢?或許是一代又一代失敗生活的總結,它時時提醒,沒有閱歷很難成事,它時吋告誡,不相信誠府的長者會有不測的意外。一句話,行為規範是有章可循,成就事業可循經驗。這樣四平八穩的文化,不能不說是種守舊,少有叛逆少有革新,千百年來,走在一條固步自封的朝代更迭中。

    西方不同,它們沒有這麼厚重的歷史文化,也無中國這般獨領風騷的漁米之鄉。要在環鏡惡劣下求得生存,求得發展壯大,不是弱肉強食就是泣血拼博。它們別無選擇,唯有不斷冒險不斷破舊迎新,人類早期文明的殺戮與抗爭,摧毀舊秩序建設新制度,它們不掩飾慾望,只要力量所及就能據為己有。

    華人的知足心態,西方人的貪慾極盛,產生出的不同文化,有吋衝突也在所難免。

  • 4 # 閒看秋風999

    這樣題目太“高大上”了。

    下面閒看秋風來談談具體的“差異”,比如“飲食文化”或者是“餐桌禮節”吧。

    按照西歐的傳統,除非主人另有指示,否則主人常常是先吃第一口。在在華人請客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主人往往都是讓客人先動筷子的。

    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裡,一頓家庭聚餐可能從感恩開始,如果是宴會,客人可能會以對食物的稱讚和對主人的感謝開始。華人大都不信教,當然也沒有這些程式。

    在歐美國家吃飯,餐巾紙應放在膝蓋上,不要塞進衣服裡。除擦嘴外,餐巾紙不得用於其它任何用途,用餐時如需離開餐桌,應將餐巾紙展開放在座椅上;用餐完畢後,應將其展開放在桌上。華人怎麼用餐巾紙呢?

    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叉子通常是用尖向下的,用刀切食物或幫助引導食物上叉。當不用刀的時候,叉子可以向上提著。叉子向上翹起,在食指的一側保持平衡,用拇指和食指固定。

    食物應該放在叉子上拿起,不要咀嚼或咬叉上的食物。刀應該握在手掌的底部,而不是像握著一支筆,切勿將刀放入口中或舔食。華人用筷子,沒有這個問題。

    喝湯的時候,勺子握在右手,碟子下用餐者的角度傾斜,舀湯的動作是向外的。永遠不要把湯勺放進嘴裡,而且湯應該從勺子的一邊喝,而不是從末端喝。華人喝湯用碗,不要勺子。

    食物應該一直閉著嘴咀嚼。嘴裡含著食物說話被認為是非常粗魯的。舔手指和慢慢吃也可以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食物在加鹽和胡椒之前應該先嚐一嘗。

    在品嚐食物之前加調味品或調味料被認為是對廚師的侮辱,因為這表明對廚師做飯的能力缺乏信心。這一點在吃中餐的時候是沒有的。

    黃油應該用黃油刀或側板刀從黃油盤上切下來,而不是刮下來,放在側板上,不要直接塗在麵包上。這樣就可以防止盤子裡的黃油在傳遞的過程中聚集起麵包屑。

    麵包卷應該用手撕成口大小的小塊,用小刀從放在側板上的黃油上分別抹上黃油。麵包不應該用來蘸湯或調味汁。和黃油一樣,在吃之前,乳酪應該切好放在盤子裡。這也是華人沒有的。

    伸手去拿食物或其他東西是不禮貌的。用餐者應該要求食物沿著桌子傳遞給他們。同樣,用餐者應該把這些東西直接遞給詢問的人。吃東西時發出嘖嘖聲、吃東西時發出嘈雜聲或用餐具製造噪音也是不禮貌的。肘部不要放在桌子上。華人吃飯也是一樣。

    當一個人吃完後,這應該傳達給其他就餐者和服務員,把刀叉一起放在盤子上,大約6點的位置,叉尖朝上。華人吃完了以後筷子怎麼放呢?

    如果手機(或任何其他現代裝置)響了,或者收到了簡訊,用餐者應該忽略這個電話。在特殊情況下,如果用餐者覺得電話很緊急,他們應該請求原諒,離開房間,把電話(或簡訊)接到其他用餐者聽不見的地方。

    把電話、鑰匙、手提包或錢包放在餐桌上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華人不一樣,吃飯時手機偏偏就要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歐美人吃飯安靜,華人吃飯喧譁;西方人喝酒一般都是象徵性的,華人喝酒非要一醉方休。歐美人談生意在辦公室,華人的生意場就在酒桌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梗死所引起的肢體活動障礙還有機會徹底恢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