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雄風
-
2 # 追風穿雲
這個是印度自身的情況造成的。
印度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實際意義上的統一國家印度,是一個地理名詞。這句話我也不清楚是誰說的了,據說是丘吉爾,反正不是空穴來風。不過因為這句話我們要明確一個事實,印度實際上在古代是一個地理名稱,而不是一個國家的稱呼。也就是說,印度經常性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有很多政權並立。
即使是強大的莫臥兒帝國,也只是統一了印度北部,南部也只是象徵意義上的統一。而且,18世紀後期,莫臥兒帝國已經名存實亡了,印度被大大小小五百多個土邦統治著。歷代的印度天子都是採用管理諸侯的方式來統治印度境內各土邦王公,根本談不上中央集權。也就是說,印度人的國家觀念非常弱。無論是國力還是行政能力都是十分弱小的。甚至英華人來到印度時,各個地方還在互相攻伐,或許最多他們能想到“唇亡齒寒”,但絕對不會想到“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印度的民族眾多,文化複雜印度的民族眾多,印度的所謂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人現在還不到50%。印度全國有100多個民族,民族對立問題至今都沒有解決。由於各個民族沒有共同的歸屬感,實現統一是十分困難的。其他的國家即使不同的民族國家認同度也很高,在印度很多民族的國家認同度很低。
就舉個例子,印度除了英語,並沒有統一的當地語言,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叫做“印度語”的語言,最多隻有印地語。印度的南方和北方語言差異極大,根本就不是中國南方話和北方話的那種差別,甚至連某些印度歷新年也相差半年的時間(北方五月份過新年),文化也不完全相同。
據說,印度境內,如果不說英語,大概有150-200多種當地語言,而且不是口音不同,是完全相互聽不懂的當地語言。
這是一張印度的主要民族分佈圖。
這還忽略了數百個少數民族!
所以說,這樣一個原因也導致了印度在面對侵略者時缺少統一的決心。
順便說一下,印度現在的民族問題也十分尖銳。
種姓制度公元前209年,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公元2018年,印度:有!上古時代,雅利安人經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南亞,取得了當地的統治權。由於相對於南亞土著的達羅毗荼人(印度黑人),雅利安人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為了確保統治權,便設計出種姓制度,將印度人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犬舍、首陀羅四大種姓(實際上印度的種姓制度比這四個還要複雜)。其中雅利安人被歸為婆羅門、剎帝利這兩大高貴種姓,逐漸發展成印度白人;其餘的印度黑人,則歸入犬舍、首陀羅這些低等種姓、甚至賤民。由於雅利安人,以及後來進入南亞,取得統治權的中亞人都膚色較白,所以這種階級劃分帶有非常明顯的種族色彩。
這種奴化,雖然維護了印度白人的統治,但也有嚴重的負面效果:由於一生為奴,高貴種姓對低等種姓壓迫嚴重,導致佔總人口90%以上的印度低等種姓、賤民沒有絲毫的國家認同感,他們本來就是奴隸,英華人打來,對他們而言只不過是換了個主子,沒啥區別的。因此,反抗意識很薄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他們那裡根本談不上模糊,壓根就是一個無法理解的概念。他們連壓迫自己的高等種姓都不敢反抗,更不敢反抗那些自己的主子都不敢反抗或者打不過的英華人。
據說美團想進入印度發現不現實,因為送一次外賣要準備四個箱子。據說“眾生平等”的伊斯蘭教進入印度後,許多低種姓的印度小哥紛紛加入,但還是無法改變自己是賤民的身份,只是改成了“伊斯蘭賤民”!
能強迫伊斯蘭教改教義的地區,唯獨印度了!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得以順利闖入印度。英國殖民者佔領印度後,便充分利用了印度國內的各種矛盾,讓“印度人列印度人”、“步步蠶食”,從而坐收漁利。如18世紀末,東印度公司唆使印度教封建王公攻打伊斯蘭教的邁索爾,後又唆使海德拉巴王公進攻馬拉特,並挑撥馬拉特王公之間的關係,造成極度混亂局面後,東印度公司才出面收拾殘局,進而確立自己的殖民統治權。
而且東印度公司還訓練了僱傭軍,這支僱傭軍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但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實際上這支部隊是為英華人服務的。它由歐洲軍官指揮,對英國佔領印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敲黑板)這些僱傭軍是印度人!
換到中國,縱然清政府再腐朽,漢族依舊是中國的整體民族,中國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統一的大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也深入很多人心中,即使英華人再怎麼打,像控制印度那樣控制整個中國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最後再說一句,感覺如果不是英華人印度現在還是四分五裂的!
-
3 # 吃飯不刷碗1
如果經常看電視劇的朋友,估計看到這個題目就會聯想到權謀之術,也就是平衡。
印度在英華人入侵之前,除了莫臥爾王朝,其他都是部落形式的小邦國。由於民族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不同,相互之間也存在很多矛盾。
而數量最多的印度教徒,由於其信奉的教義就是一種教人逆來順受的思想,在加上種姓制度的壓迫,使大多數人認為誰來成為主人都是一樣的,命運早已安排,畢竟歷史上印度也經常被異族統治。所以反抗雖然有,但不激烈。
當英國利用宗教衝突把最大的一股勢力(莫臥爾帝國,伊斯蘭教)平定之後,其餘的地方就可以利用他們自身的矛盾去逐漸削弱、打擊他們,之後在基本佔領印度後分化平衡,保證一些大地主的利益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首先這和當時的印度地區的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事實上,在過去,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位置上的統稱而已!以前人們把南亞次大陸的那個區域統稱為印度。而這裡面又生活著許多的聯邦小國。他們之間的摩擦也是從未間斷過。這就很自然的給了英華人進入的機會,從而各個擊破,形成殖民!
其次、印度的內部矛盾太多。在印度往往一個地區的人們卻有兩個不同的信仰。有的人信奉印度教,有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不同的文化信仰自然也為當時的印度人們帶來了不少爭端。而英國的進入,不但起點很低,而且還平穩了當地的局勢。這在當時是被那些印度人所接受的。畢竟誰也不想整天吵來吵去的!
最後、英華人的殖民也從某些方面幫了印度一把,幫助了他們把那麼多聯邦小國串在了一起,幫助他們統一了語言!也幫助了他們發展了許多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