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然
-
2 # 使用者2805434994244
隋朝時期,治書侍御史李諤能言善辯,文章也寫得很精彩。他發現六朝以來,人們寫起文章來,通常只追求辭藻的華麗,文章的內容卻空洞無物,於是他就想上一道奏章給隋文帝,請求天子親自下詔,改變形式主義的文風。
其實隋文帝也對形式主義的文風感到討厭。他在處理政務時,看到大臣們的奏章雖然華麗好看,卻不重視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他想到,當初南北朝時,北朝的文風比南朝的文風好一點兒,所以北朝政治穩固,而南朝帝王國破家亡,可見政治腐敗與浮華的文風有很大關係。形式主義的文風,真是誤國誤民啊!
李諤伏案疾書,很快就寫成了《請正文體書》,呈給隋文帝,請求認真審閱。奏章從魏武帝、文帝、明帝說起,說他們只注重修飾文章的雕蟲小技,而不深入研究為君之道,使得後世國家衰弱,天下大亂。
奏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意思是說一篇篇的文章,一箱箱案卷,說來說去,說的都是吟風弄月的內容,真是累贅冗長,一點兒意思都沒有。
隋文帝看了這篇文章,覺得甚合心意,心想形式主義的文風害人不淺,大家在這種文風的影響下,都追逐華而不實的東西,這樣對大隋江山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於是,他真的聽從李諤的意見,頒佈政令,要求各級官吏改變文風。
◎成語釋義
文字十分累贅冗長。常用來形容篇幅長,句子冗長,文風不正。累:重疊、堆積。牘: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片。
◎故事出處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連篇累牘”出自隋朝李諤《上書正文體》(見《隋書·李諤傳》)。隋朝初年,隋文帝楊堅的“治書侍御史”李諤是一個很有辯才的人,文章也寫得很不錯。當時的文風,由於承襲了南北朝時的不良影響,一般都過分追求詞句的華麗,而不重視內容,往往空洞浮誇,不切實際。李諤反對這種文體,特地上書隋文帝,請求明令禁止。他的這篇《上書正文體》,後來成為文學史上一篇有名的論文。據《隋書·李諤傳》載,李諤在論文中對當時文風批評道:“競騁文華,遂成風俗。……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寫文章互相比賽詞句的華麗,已經成了惡劣的風氣。文章不講什麼正當道理,只寫一些虛幻的枝節,只講究一個韻、一個字的奇特、巧妙;一篇又一篇地寫了許許多多,堆滿了桌子,塞滿了箱子,但寫的無非是月喲露喲,或者是風喲雲喲,……”。李諤認為,這些東西寫得一天比一天多,朝政也就會一天比一天亂。李諤的這篇文章,在當時起了很大影響。文中的“連篇累牘”、“積案盈箱”,都是形容言之無物的文章又多又濫。後來,“連篇累牘”便成了成語,人們用它來形容那些數量很多而內容重複空泛的文章或檔案等書面材料。含貶義。
狀元
1.科舉時代稱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唐 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謝恩》:“狀元已下,到主司宅門下馬,綴行而立,斂名紙通呈。” 元 關漢卿 《陳母教子》第一折:“學儒業,守燈窗,望一舉,把名揚。袍袖惹,桂花香,瓊林宴,飲霞觴,親奪的狀元郎!”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自從在上輩狀元公手裡造好了,直到現在, 周 家老是興興旺旺。”
2. 唐 時新進士, 宋 時廷試列一甲者,有時也稱狀元。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古稱狀元,不必殿試第一名。 唐 鄭谷 登第後,《宿平康里》詩曰:‘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按, 谷 登 趙昌翰 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 周必大 有《回姚狀元穎啟》,《回第二人葉狀元適啟》。當時新進士,皆得稱狀元。”按, 葉適 登 淳熙 進士,為第二名。參閱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
3.喻在本行業成績最突出者。 李準 《參觀》:“ 辛明修 是全國有名的大勞模,歷年來小麥豐產的‘狀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