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崑崙之巔15

    學習是積累增加的過程最後達到一定的高度,叫為學日益!

    修道呢?首先要明白修行的目的和方法,修行是修什麼行,一言閉之,修行就是把後天學會的東西都忘掉,迴歸先天那個本我,就是回覆到剛出生的狀態,記住是精神狀態,不是身體狀態,那麼一切本能就回來啦!所以叫為道日損。

  • 2 # 茶入真知

    為學日益,為學日損,是說學道和學世間法的用心與方法是不一樣的。

    道是什麼,是宇宙本源,萬事萬物的規律。世間學是什麼?是宇宙包羅永珍,需要博學多聞。

    我們現在的為學,在學校有語數外,理化地生,社會有政治,經濟,法律,科學,自然,管理,運營,為人,禮儀等等,越想融入社會,越想在社會的大熔爐裡遊刃有餘,每天都覺得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真是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

    但是為道,是發現隱藏在永珍背後的唯一不變本質與規律,不管外在怎麼變,那個規律永遠不變,一切自然現象的發生與事情的呈現都逃不脫這個規律,都按照這個規律在運轉生生不息。

    為學者每天在現象中轉不出去,一個又一個,為道者只需掌握唯一規律抓住不變本質就可以,不去與現象糾纏,因為現象永遠無盡頭。

    由此處知道,世間學是做加法,為道是減法。所有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3 # 吉祥安樂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句話是老子的《道德經》裡提出來的。這句話精闢的點出了學習知識和修行的方法區別:有為和無為。這也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根本區別。不深刻的理解這點,很容易被西方科技迷惑,丟棄東方文明的優秀傳統。這個問題關係到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每個人都必須瞭解。

    西方文明的學習方法,就是“為學日益”。這個大家都很容易懂。因為我們現代人大多數人接受的就是西方的教育方法:不斷的學習知識,越學越多。活到老學到老。聽起來好像很勵志。現代社會也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一代代人不斷的積累知識,累積成整個時代的文明。每一代人享受的都是前輩研究的成果。這樣的學習方法看起來好像也很合理。但是,古老的中華民族老祖宗們,可不是這樣認為。

    那麼,東方文明的積累方法有何不同呢?東方文明的傳統學習方法,不是靠知識的積累。而是靠“悟”。這個“悟”的方法,不是靠學習的。而是需要在一種無為的狀態中,用心去感悟事物背後的本質和真相。用老子的話來說,那就是“無為”然後達到“無不為”的境界。無為是一種非常規的學習方法,在無為中悟到事物的真相和規律後,就可以完整的利用事物的規律了,這就是無不為啦。當然,這種解釋,大多數人可能還很難理解,只有極少數修道的人才能理解。所以,後來有些大成就者又引進了佛法,用佛法來解釋這種無為的學習方法,使之更加簡單易懂。

    這個比較簡單的經典,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翻譯起來,就是說:一切賢人和聖人,他們之間的差別,就在於無為的程度不同。這裡明確的提出了,是以無為做標準來判別修行程度的高低,和西方文明中以知識積累的多少來區別完全不同。

    那麼,東方文明中這個至關重要的“無為”究竟是怎麼樣的狀態呢?還是佛教說得比較清楚。佛教的唯識論認為,人的“心”大概可以分為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和佛性四個層次。第六和第七識都是出於有為的狀態,第八識屬於相對無為狀態,佛性屬於完整的無為狀態。所以,學佛者孜孜以求的就是悟到“佛性”,進入完全無為的狀態。這就是修行者夢寐以求的目標。歷史上多少人舍家拋業,為的就是悟到這個“佛性”。但是,很多人按照日常學習方法去學習有為法是永遠無法達到的。只有“悟”才能達到。這就是禪宗常說“悟”的原因。

    綜上所述,所謂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實就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兩種學習方法。大家明白後,就不會盲目崇拜西方科技了。我們中華民族有自己的寶貝,值得每個華人自豪!

  • 4 # 子夏故壇

    “為學曰益,為道曰損”出自老子之《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原文曰:“為學曰益,為道曰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這裡先強調一下,“為學曰益,為道曰損”中的“曰”不是“日”,許多版本上都印錯了,結果讓人對原義產生誤解。這八個字的意思不是說學業一天天地增長,而道德教化卻一天天地減少,而是說做學問要用加法,而修道則用減法。

    再具體一點講,就是說做學問要厚積,越廣博越好,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好,故曰“為學曰益”。而修道則是在博學的基礎上,抽絲剝繭般地總結出事物的規律,從而從紛繁複雜的各種亂象和資訊中解脫出來,化繁為簡,提綱挈領,總攬要旨,故曰“為道曰損”。

    修道層次越高,就越是能把握要旨,化繁為簡,簡化到最後,竟發現已無繁可簡,這就叫“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不是懶惰不作為,而是處理矛盾能切中要害,把握要旨,矛盾自然而然就解決了。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無事而忙,自尋煩惱,儘量不要過多地參與人為的因素,而是用無為的方法,促使矛盾在自然的狀態下自行解決,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目的。這也就是老子一貫主張的自然無為的思想精髓。

    不過無為思想也有其侷限性,適用於天下太平的治世,故曰“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若為亂世,則無為思想不足用也,故曰“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為學曰益,為道曰損”的思想和《周易》思想一脈相承,異曲同工。《易》有三易之法,變易、不易和簡易,變易、不易乃為學之法,簡易即為道之法。所謂“變易”就是指事物是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使事物永珍紛紜,令人眼花繚亂。“不易”就是指事物紛紜複雜的變化當中,有其不變的規律。為學之道就是要觀察瞭解事物運動變化的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不變的規律。為道之道在於簡易之法,就是在掌握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用最直接、簡單的辦法去化解和處理矛盾。《周易》把萬事萬物化繁為簡,抽象為陰陽,用陰陽推演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用陰陽的自然訊息來把握人的行止,從而促使事物的矛盾在發展中轉化,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不損而簡,何其簡也!

    “為學曰益,為道曰損”。學而不厭,大道至簡,其為學是基礎,為道是昇華。學薄則道淺,道淺則事繁,事繁則終日碌碌無為;學厚則道深,道深則事簡,事簡則無為而無不為。聖人之言為經典,循經典者可為聖人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接受採訪時表示,下一份合同要拿最多的錢,那麼他最多可以簽下多大的合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