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市場是如何發展的?
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細數開來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研發階段。即2008年中本聰釋出比特幣白皮書之前。
在比特幣之前有加密貨幣了嗎?答案是有的,但是這些加密貨幣幾乎不在網路上流通,而且也都是中心化的系統在操控,因此它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完全由運營它的公司在做背書。舉個例子,美元和QQ幣。
美元是經過加密的,它有多重加密手段對美元進行保護。從紙張到油墨、從字型到紋路、從影象到編碼,美元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目的就是防止他人偽造。如果這些資訊洩露出去,就會對社會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即便經過層層加密的美元也阻止不了不法分子製造假幣,因為美元並不是唯一的,它沒有及時的監管系統監控它的來源和流向保證它時時刻刻的“確定性”,因此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如果是流通在網路賬戶裡的美元更缺乏保護。因為它只是一串數字,甚至缺少必要的防偽措施,所以當駭客黑進系統賬戶,他可以輕易的讓自己“增加”許多美元。
把電子美元換成Q幣也是一樣的。只不過Q幣的購買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賣帶有密碼的充值卡,一種是電話充值。它比電子美元多了一重物理上的防護,增加了它的確定性和可信性。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能夠利用各種系統漏洞刷Q幣。這裡就凸顯了中心化系統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面對這些問題,有些人就開始想辦法解決這些痛點。因為它似乎是開啟未來電子支付和電子貨幣的真正大門。
比特幣就因此而來的嗎?並不是。之前研究電子貨幣防偽解決方案的人最終也沒想出太好的辦法來保障它的安全,所以這件事拖著拖著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一次意外的情況,人們發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能夠完美的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加密貨幣的作用才真正開始被人重視。
而這次意外,就是中本聰為了“解決通貨膨脹帶來的金融危機”,而推出來的Bitcoin(比特幣)概念。人們在研究了這個東西后,才意識到加密貨幣將給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
第二個階段,是流通階段。即中本聰釋出比特幣到2010年有人花1萬個比特幣交換了2個披薩。
2009年,一位網名叫中本聰的神秘網友總結前人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成果後,集大成的提出了Bitcoin(比特幣)這一概念。
這個時候的比特幣其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加密貨幣”,它只是對執行比特幣區塊鏈的人給予的一種電子獎勵。就比如,你在網上玩遊戲,對方給了你成千上萬的分數一樣。這些分數暫時還沒有任何價值,只能作為紀念。
但是中本聰還是鼓勵人們將這些分數作為“貨幣”使用,因為它具有加密保障的唯一性。並且完成分數支付和結算的系統不受中心機構所控制,它由參與區塊鏈的每一個人共同維護。它是民主的,它是平等的。雖然暫時這些分數只能當做優先打包比特幣區塊鏈交易資訊的“獎勵”憑證而使用,但並不影響它給人們帶來豐富的想象。
比特幣被提出後,人們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在技術開放的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更是自發的對比特幣區塊鏈進行維護,讓它穩穩當當無錯誤的運行了將近10年。
在這期間,有堅信比特幣區塊鏈能夠推動社會巨大變革的狂熱粉絲,執著地向他人安利著比特幣區塊鏈,並嘗試使用比特幣來進行購買支付。2010年,一位程式設計師成功的完成了一次交換,它將價值微乎其微的1萬個比特幣,成功換來了兩塊披薩。比特幣第一次和現實價值有了連線。這個故事更是刺激了人們對它的無限憧憬。
只是由於當時比特幣區塊鏈過於簡陋,人們的美好憧憬不得不重新回到實驗室裡、開發臺上,靜靜等待它不斷完善,破繭成蝶的一天。
第三個階段,2017年比特幣價值大漲,引發追捧和仿製。
在之前的流通階段裡,人們完成比特幣與現實價值的連結後逐步搭建起各種各樣的交易平臺便於比特幣流通。期間由於比特幣的穩定無錯,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比特幣的用途開始變得更為廣泛,其中最為知名的是比特幣成為了地下暗網進行違法交易的結算方式。比特幣的廣泛使用也使得它的價格逐漸水漲船高。
2017年,資本市場忽然注意到了比特幣這個東西。一方面有其他新技術已經被資本市場玩爛的原因在,他們需要新的噱頭進行炒作;一方面也因為比特幣區塊鏈的確到了可以獲得廣泛承認的時候,它在無人監管、無專人維護的情況下,毫無差錯的運行了將近10年。沒有任何中心化的模式、系統、程式能夠做到這一點。
比特幣區塊鏈引爆了資本市場。大量的科技公司、傳統企業紛紛開始將矛頭轉向區塊鏈。其中有些是真的研發,有些就是來套錢的。而在這場爭相“創新”的亂戰裡,區塊鏈毫無疑問的成為了資本由挑選到包裝,再進行轉手套利的快樂場。當中作為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專案,比特幣被反反覆覆的放大並套上了新的外衣——自由貨幣,或者說是世界貨幣。它被稱為進入信任價值新世界的“黃金”憑證。
資本的注入讓小小的比特幣市場瘋狂暴漲,從而帶動了一些山寨專案的成長。也不能說是山寨,應該說它們是再次的深入創新。這些再創新的專案無一例外的優先推出了自己的加密貨幣,並且都獲得了奇高無比的估值。這些加密貨幣的提前預定,更是衍生了新型的融資方式——ICO。
至此,加密貨幣市場才開始真正的建立起來。後來居上的人們,紛紛延續前人的道路,把能做的,已經做過的,都再做一遍。什麼部署節點礦機啦、什麼開發錢包啦、什麼建立交易所啦,什麼擴建社群、什麼基金會啦,什麼什麼什麼……
然後這就是你現在看到的加密貨幣市場,從09年到現在,這十年時間加密貨幣帶來了什麼新的變化沒有?主要的作用除了炒幣還是炒幣,直到前年、去年,才開始有真正的區塊鏈公司將加密貨幣用在了銀行間的清結算上,為加密貨幣真正的帶來了應用場景。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Ripple,或許說XRP大家更清楚一些。再後來,招商銀行也採用類似的技術完成跨國銀行的清結算;南韓衍生出了用加密貨幣進行跨境匯款的新公司新業務;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在中東和東南亞開展類似的金融服務。
後面的,還需要我們繼續去觀察。
加密貨幣的市場是如何發展的?
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細數開來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研發階段。即2008年中本聰釋出比特幣白皮書之前。
在比特幣之前有加密貨幣了嗎?答案是有的,但是這些加密貨幣幾乎不在網路上流通,而且也都是中心化的系統在操控,因此它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完全由運營它的公司在做背書。舉個例子,美元和QQ幣。
美元是經過加密的,它有多重加密手段對美元進行保護。從紙張到油墨、從字型到紋路、從影象到編碼,美元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目的就是防止他人偽造。如果這些資訊洩露出去,就會對社會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即便經過層層加密的美元也阻止不了不法分子製造假幣,因為美元並不是唯一的,它沒有及時的監管系統監控它的來源和流向保證它時時刻刻的“確定性”,因此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如果是流通在網路賬戶裡的美元更缺乏保護。因為它只是一串數字,甚至缺少必要的防偽措施,所以當駭客黑進系統賬戶,他可以輕易的讓自己“增加”許多美元。
把電子美元換成Q幣也是一樣的。只不過Q幣的購買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賣帶有密碼的充值卡,一種是電話充值。它比電子美元多了一重物理上的防護,增加了它的確定性和可信性。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能夠利用各種系統漏洞刷Q幣。這裡就凸顯了中心化系統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面對這些問題,有些人就開始想辦法解決這些痛點。因為它似乎是開啟未來電子支付和電子貨幣的真正大門。
比特幣就因此而來的嗎?並不是。之前研究電子貨幣防偽解決方案的人最終也沒想出太好的辦法來保障它的安全,所以這件事拖著拖著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一次意外的情況,人們發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能夠完美的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加密貨幣的作用才真正開始被人重視。
而這次意外,就是中本聰為了“解決通貨膨脹帶來的金融危機”,而推出來的Bitcoin(比特幣)概念。人們在研究了這個東西后,才意識到加密貨幣將給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
第二個階段,是流通階段。即中本聰釋出比特幣到2010年有人花1萬個比特幣交換了2個披薩。
2009年,一位網名叫中本聰的神秘網友總結前人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成果後,集大成的提出了Bitcoin(比特幣)這一概念。
這個時候的比特幣其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加密貨幣”,它只是對執行比特幣區塊鏈的人給予的一種電子獎勵。就比如,你在網上玩遊戲,對方給了你成千上萬的分數一樣。這些分數暫時還沒有任何價值,只能作為紀念。
但是中本聰還是鼓勵人們將這些分數作為“貨幣”使用,因為它具有加密保障的唯一性。並且完成分數支付和結算的系統不受中心機構所控制,它由參與區塊鏈的每一個人共同維護。它是民主的,它是平等的。雖然暫時這些分數只能當做優先打包比特幣區塊鏈交易資訊的“獎勵”憑證而使用,但並不影響它給人們帶來豐富的想象。
比特幣被提出後,人們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在技術開放的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更是自發的對比特幣區塊鏈進行維護,讓它穩穩當當無錯誤的運行了將近10年。
在這期間,有堅信比特幣區塊鏈能夠推動社會巨大變革的狂熱粉絲,執著地向他人安利著比特幣區塊鏈,並嘗試使用比特幣來進行購買支付。2010年,一位程式設計師成功的完成了一次交換,它將價值微乎其微的1萬個比特幣,成功換來了兩塊披薩。比特幣第一次和現實價值有了連線。這個故事更是刺激了人們對它的無限憧憬。
只是由於當時比特幣區塊鏈過於簡陋,人們的美好憧憬不得不重新回到實驗室裡、開發臺上,靜靜等待它不斷完善,破繭成蝶的一天。
第三個階段,2017年比特幣價值大漲,引發追捧和仿製。
在之前的流通階段裡,人們完成比特幣與現實價值的連結後逐步搭建起各種各樣的交易平臺便於比特幣流通。期間由於比特幣的穩定無錯,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比特幣的用途開始變得更為廣泛,其中最為知名的是比特幣成為了地下暗網進行違法交易的結算方式。比特幣的廣泛使用也使得它的價格逐漸水漲船高。
2017年,資本市場忽然注意到了比特幣這個東西。一方面有其他新技術已經被資本市場玩爛的原因在,他們需要新的噱頭進行炒作;一方面也因為比特幣區塊鏈的確到了可以獲得廣泛承認的時候,它在無人監管、無專人維護的情況下,毫無差錯的運行了將近10年。沒有任何中心化的模式、系統、程式能夠做到這一點。
比特幣區塊鏈引爆了資本市場。大量的科技公司、傳統企業紛紛開始將矛頭轉向區塊鏈。其中有些是真的研發,有些就是來套錢的。而在這場爭相“創新”的亂戰裡,區塊鏈毫無疑問的成為了資本由挑選到包裝,再進行轉手套利的快樂場。當中作為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專案,比特幣被反反覆覆的放大並套上了新的外衣——自由貨幣,或者說是世界貨幣。它被稱為進入信任價值新世界的“黃金”憑證。
資本的注入讓小小的比特幣市場瘋狂暴漲,從而帶動了一些山寨專案的成長。也不能說是山寨,應該說它們是再次的深入創新。這些再創新的專案無一例外的優先推出了自己的加密貨幣,並且都獲得了奇高無比的估值。這些加密貨幣的提前預定,更是衍生了新型的融資方式——ICO。
至此,加密貨幣市場才開始真正的建立起來。後來居上的人們,紛紛延續前人的道路,把能做的,已經做過的,都再做一遍。什麼部署節點礦機啦、什麼開發錢包啦、什麼建立交易所啦,什麼擴建社群、什麼基金會啦,什麼什麼什麼……
然後這就是你現在看到的加密貨幣市場,從09年到現在,這十年時間加密貨幣帶來了什麼新的變化沒有?主要的作用除了炒幣還是炒幣,直到前年、去年,才開始有真正的區塊鏈公司將加密貨幣用在了銀行間的清結算上,為加密貨幣真正的帶來了應用場景。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Ripple,或許說XRP大家更清楚一些。再後來,招商銀行也採用類似的技術完成跨國銀行的清結算;南韓衍生出了用加密貨幣進行跨境匯款的新公司新業務;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在中東和東南亞開展類似的金融服務。
後面的,還需要我們繼續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