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飛叨
-
2 # 長安書童
東南互保:東南互保,或作東南自保,指清末八國聯軍時大清東南各行省督撫不理會朝廷命令,不與列強宣戰,避免與大清一起陷入戰爭局面。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義和團起于山東,以拜神練拳,後因發生教案,逐漸演變為仇教團體。自詡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紅燈照等法術。慈禧見此,便將信將疑,秘命義和團進入北京驅逐洋人。大量洋人被殺害,洋貨被燒光搶掠。義和團及朝廷軍隊圍攻各國在北京的使館。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北京政府利用義和團運動對列強宣戰。列強在北京的使館、產業、醫院、學校都受到了攻擊。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繼續受到損害成為列強首先考慮的問題。1900年6月,英美帝國主義與清南方各省督撫達成“東南互保”協議。義和團運動興起後,英國深恐波及屬其勢力範圍的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合作,經買辦官僚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由上海道餘聯沅出面,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
據盛宣懷的《愚齋存稿》記載,《東南互保章程》九條如下:
一、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 民人命產業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護章程,已另立條款。
三、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總督張,允認真切實保護, 並移知各省督撫及嚴飭各該文武官員一律認真保證。現已出示禁止謠言,嚴拿匪徒。
四、長江內地中國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靜,各口岸已有的外國兵輪者仍照常停泊,惟須約束人 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國以後如不待中國督撫商允,竟至多派兵輪駛入長江等處,以致百姓懷疑,藉端啟釁 ,毀壞洋商教士的人命產業,事後中國不認賠償。
六、吳淞及長江各炮臺,各國兵輪不可近臺停泊,及緊對炮臺之處,兵輪水手不可在炮臺附 近地方練操,彼此免致誤犯。
七、上海製造局、火藥局一帶,各國允兵勿往遊弋駐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擾 。此軍火專為防剿長江內地土匪,保護中外商民之用,設有督巡提用,各國毋庸驚疑。
八、內地如有各國洋教士及遊歷洋人,遇偏僻未經設防地方,切勿冒險前往。
九、凡租界內一切設法防護之事,均須安靜辦理,切勿張皇,以搖人心。
清室向十一國宣戰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
他們稱皇室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在東南各省違抗支援義和團的命令。東南互保運動,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同時亦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中央的權威大為下降。如:慈禧太后的心腹榮祿言:不必重視北京的諭旨,榮祿把抵制宣戰的主要希望寄託在地方督撫身上。“宣戰”甫經決定,他即私告李鴻章說:“對北京的諭旨不必繼續予以重視。”榮祿態度的這一變化,引起了在京使館各國使節的極大關注,他們認為:“榮祿正企圖同漢族總督合作,並反對端王。”
劉坤一:慈禧的政府已經完了
早在宣戰前夕,英國駐南京領事孫德雅曾拜訪過剛從北京回來的劉坤一。在事後給上級部門的報告中,孫德雅聲稱:他所看到的這位兩江總督,對主戰勢力的擴大感到非常沮喪。劉坤一私下裡告訴孫德雅:慈禧的政府已經完了,她已經不能繼續維持帝國秩序。
張之洞:“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徐梵澄在“蓬屋說詩”第十六則中記載:“有云:‘臣罪侍東南,不敢奉詔。’南皮(張之洞)奮然擲煙槍而起曰:‘這老寡婦(指慈禧太后)要駭她一下!改: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則其時大臣私對慈禧有此稱矣。”
“東南互保”有利於南方資本的積累和民族產業的發展,經過八國聯軍的侵略,北方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華北各省“屍橫遍野”“十室九空”,人民貧困至極。之後1911年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義後相繼宣告獨立,與地方勢力崛起、中央權力式微關係密切。而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軍閥及各地方長期割據,則是源自強勢人物袁世凱去世後,中央權力出現真空、各地派系擁兵自重,與東南互保並無直接關係。但是“動漫互保”的提出,此舉使得清廷顏面掃地,革命勢力得到迅速發展。清廷治下各省及各實力人物由此開始軍閥化(典型例子即為淮軍發展而來的袁世凱系北洋軍閥諸部及原滿清廣西綠營及巡防營發展而來的舊桂系陸榮廷部),至辛亥革命時,各省外籍主官均被驅逐,即為此軍閥化過程的結束,並由此展開民國軍閥時代的序幕。
回覆列表
1900年,八國聯軍進逼北京城,滿清帝國的實際掌權者、神奇老太后慈禧用光緒的名義下詔,向列強十一國同時宣戰,一舉破了世界史的宣戰記錄!各地督撫聯名通電錶示此為亂命,概不奉詔,並實現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或作東南自保,指清末八國聯軍時大清東南各行省督撫不理會朝廷命令,不與列強宣戰,避免與大清一起陷入戰爭局面。列強和各督撫之間的聯絡人是鐵路大臣盛宣懷,由上海道臺餘聯沅出面,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等都參與其中。
慈禧老太后誤會了洋人的意思,以為列強除了要錢,還想讓她歸政於光緒。要錢沒問題,要奪權那可是要了她的老命啊!正好義和團運動沸反盈天,喊著“扶清滅洋”的口號,民心可用,就讓這些拳民和洋人拼個兩敗俱傷吧,於是老太后悍然宣戰!
結果大家都知道,拳民們喊喊刀槍不入的口號,幹些打砸搶燒的勾當那是行家裡手,真正面對洋槍洋炮,拿著尿罐子砸洋槍也破不了洋人的“邪術”,失敗早成定局。老太后領著光緒直接開始逃亡,大清國的京城都落入了洋人手裡!
東南互保可謂是扯下了大清國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各地實權派等於明著向世人宣佈:這個朝廷已經完了!此舉對於正在醞釀造反的孫中山等革命者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