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么之說古論今
-
2 # 梨叔說史
一、龐涓對孫臏有感情
龐涓和孫臏,一道向鬼谷子求學,兩人同窗多年,情誼深厚。否則,龐涓一紙之書,也不會讓孫臏相投。這個時候,龐涓是誠心想讓孫臏下山幫他的。對,龐涓的目的是想讓孫臏輔助他,創下不世戰功。但是,孫臏得到了魏王的厚愛,而且信賴程度甚至超過了對龐涓的寵愛。這讓龐涓十分不爽。孫臏本是他引薦的,自己立下許多戰功才得到了魏王的信任,而孫臏一出場就得到了信任。這個時候,龐涓對孫臏的態度才發生了質的變化。
二、龐涓起初不想殺死孫臏
龐涓雖然比較嫉妒孫臏,但是並不想殺死他。如果直接殺死孫臏,他在魏王心目中的地位也會直線下降。他只是想陷害孫臏,使他得不到魏王的重用。但是,人一旦有了這個心思,就如同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假裝向魏王求情,孫臏保全了性命,但是成為了廢人,對龐涓十分感恩。龐涓認為孫臏成為了廢人,對他就沒有威脅了。龐涓就讓孫臏抄寫《孫子兵法》,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漸漸的,孫臏察覺了這點。
三、孫臏裝瘋騙過了龐涓
孫臏知道如果自己把《孫子兵法》抄完之後,龐涓一定會殺死他,於是,他毀掉了部分兵法,受到了龐涓的毆打。他藉機裝瘋,被關進了豬圈。將他關進豬圈,只是龐涓對他的試探。孫臏為了活命,就和豬搶食,這才使龐涓相信他是真瘋了,對他徹底打消了戒心。
-
3 # 蟻史為諫
說到龐涓我們都會想起孫臏,或者說起孫臏都會想起龐涓一樣;就如我們每次說起蘇秦合縱六國伐秦就會想起張儀破壞合縱,採取連橫政策幫助秦國統一。
戰國時期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這兩對歷史人物被重墨粉飾;他們師出同門卻天生對立,他們都才華橫溢卻無法共存。傳說蘇秦與張儀向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龐涓與孫臏向鬼谷子學習兵法。
鬼谷子一門精通春秋各家之所長,他們的以天下為棋盤;入世後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盤棋,所有相關的人都只是棋子。
蘇秦先入世,想方設法把張儀送到秦國作為自己的對手;卻沒想到合縱之事很快被瓦解。最終沒有伐秦成功,卻要靠“死間計劃”完成了五國伐齊才成就自己縱橫家的美譽。
孫臏作為鬼谷子的關門弟子,在接到龐涓的書信之後毫無防備的投靠了龐涓。卻沒想到被設計陷害,砍斷了雙腿(也有一說取掉了膝蓋骨)從此成為殘廢。
由於鬼谷子的弟子中只有孫臏能於之抗衡。所以龐涓戰無不勝帶領魏軍稱霸中原,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在魏國的地位,龐涓要殺孫臏輕而易舉,卻因為兩個原因沒有這麼做。
一,孫臏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上。
二,孫臏手上有一本老師鬼谷子的兵書,鬼谷子只傳給了孫臏沒有傳給他。
孫臏開始時為了將兵法傳給師兄,每天在家裡帶病給龐涓默寫(被矇騙)。直到有一天不小心聽到了一個對話才知道,原來自己成為殘廢都是師兄安排的。
於是他拿出了老師鬼谷子的錦囊妙計,開始了裝瘋賣傻的生活。為了不讓龐涓懷疑他甚至吃豬糞(和勾踐一樣,似乎每個裝瘋的人的都必須要吃便便才能成功)。
由於孫臏裝瘋,龐涓就認為更沒有必要殺他了。所以就留了孫臏一命,為自己成功的造就了一個強敵,也為自己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
4 # 歷史戰爭
龐涓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下山以後,投奔魏國,得到重用,被拜為上將軍。當時魏國實力最為強大,是七國霸主,龐涓作為魏國上將軍,自然顯赫無比。龐涓的軍事才能非常出眾,但是他的同窗孫伯靈比他還要優秀。龐涓擔心孫伯靈以後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假意派人將孫伯靈請到魏國,然後捏造罪名,對孫伯靈處以臏刑,砍去了他的雙足,而這也是孫臏名字的由來。可是孫臏沒有就此埋沒,他被救回齊國,輔佐田忌兩次大敗龐涓,最終逼得龐涓自殺。
回頭來看,沒有直接殺死孫臏,是龐涓的一大敗筆。那麼,心狠手辣的龐涓,既然如此嫉恨孫臏,選擇暗害於他,為何不斬草除根,直接將孫臏殺掉呢,難道是因為惻隱之心和同窗之情嗎?
我們不能說完全沒有這個因素,拋開和孫臏的冤仇,龐涓不是一位性格殘暴的人,在魏國軍中,士兵將領們對龐涓十分尊敬,往往會為他視死如歸。史書上沒有記載龐涓和孫臏在同窗歲月時有什麼仇怨,龐涓邀請孫臏時,孫臏也爽快赴約,足以說明兩人關係還不錯。所以,龐涓出於感情,不想殺掉孫臏,只是想讓他埋沒於眾人,不是沒可能。
不過,說到底,龐涓是一位梟雄式的人物,他選擇不殺孫臏,應當還有更重要的考慮。史書上記載,孫臏是孫武的後代,他的手中有祖傳的《孫子兵法》,而這可能正是龐涓沒有直接殺掉孫臏的最主要原因。龐涓想先將孫臏軟禁在魏國,逼迫他交出《孫子兵法》,只要兵書還沒有拿到,龐涓自然不會殺掉孫臏。
而且,孫臏本人為了活命,也是忍辱負重。在對孫臏施以酷刑以後,龐涓為試探他,將他丟在豬圈裡。在滿是汙穢之物的豬圈裡,孫臏時而大笑,時而大哭,舉止瘋癲。龐涓以為孫臏遭此打擊,一蹶不振,精神錯亂,對自己再無法構成威脅,便沒有必要再去將他殺掉。畢竟,砍掉孫臏雙足已經讓龐涓飽受爭議,若是殺掉同窗好友,世人的非議將越來越多,這對他在魏國的仕途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龐涓沒有想到,已經被砍掉雙足,軟禁在魏國的孫臏,竟然能得到齊國的重視,讓他們不惜代價將孫臏從魏國救走。來到齊國以後,孫臏兩次為齊國大將田忌出謀劃策,使用“圍魏救趙”之計,擊敗龐涓。最終,龐涓拔劍自刎,魏國自此一蹶不振,齊國奠定霸主基業。在臨死前,龐涓怒道:“遂成豎子之名!”但正如錢德蒼說的一樣,“龐涓暴虐早身亡,孫子忍之無恙 ”,龐涓能力出眾,卻性格狹隘,註定成不了大事。
回覆列表
龐涓為什麼沒有殺了孫臏,有以下幾點原因:
1.二人多年同窗情誼有一定基礎。
2.孫臏初出茅廬就顯現出比龐涓更高明的計策,引起龐涓的嫉妒。當時龐涓位高,工作早,可以用一定辦法去對付孫臏。史書上未記載龐涓用了什麼辦法,但是可以推測,龐涓設計陷害孫臏的罪過不適用死刑的律法,不過,挖去年輕的孫臏的雙膝、剁了雙腳、黥面,這些酷刑說明陷害孫臏的罪名也是很重的,這些刑法對一般人而言,已然是廢了。
3.龐涓小看了師弟的能耐。孫臏裝瘋賣傻,讓龐涓對他疏於看管,於是,在齊國使者出使魏國時,讓孫臏有機可乘見到了齊國使者,透過交談,讓齊國使者對他感興趣,並設計帶走了孫臏。
4.如果龐涓第一時間真的殺害了孫臏,那麼歷史將要改寫,也就不會有圍魏救趙這樣經典的戰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