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葦說歷史
-
2 # 雲捲雲舒56435446
張三丰就是一個傳說裡的人物,真有木有還兩說,但其傳說整整貫穿一個朝代還多,依次來看,應該是道教某些小集團炒作的一個人物形象
-
3 # 濁酒話煙語
先看看與之對戰的幾位情況,明教光明左使楊逍和明教的護教法王韋一笑兩人曾親眼看到,那天玄冥二老將學過太極張無忌打傷,但是張無忌在數月之內就痊癒,這速度實在是令人感到驚訝,不得不說張無忌向張三丰“求學”的時候,學到了太極中的精微深奧之處,張無忌都如此厲害,更何況是太極創始人張三丰呢?
當時兩人就稱讚張三丰是“天人”,他的武功已經進入入化境,高深莫測的。
可見在“武界“,張三丰作為太極創始人,貴為倚天第一,沒人可以打的過他,不過具體武術能達到什麼程度,由於張三丰沒有與其他高手的交手記錄,所以也不好具體判斷,但看看當年在武當可以以一人之力對抗玄冥二老,肯定也是頂尖高手,但是由於武功的微妙之處,而張三丰在對抗玄冥二老的時候有“投機取巧”之嫌,所以這並不能證明張三丰比他們兩個高一個檔次。
我們再看看這句話:玄冥之掌有多強大,那年在武當山上的時候,甚至和張三丰能對的上,由此我們再來看,和張三丰能對上一掌,已經足夠拿來炫耀,可見張三丰無疑是頂級高手,《倚天屠龍記》上當時玄冥二老對抗張三丰之時,打出玄冥之掌,雖然被張三丰打敗,但是卻還是拿出來說事,足以看到張三丰這個傳奇人物的強大。而在前邊我們也提到了,張無忌的武功就是張三丰所傳,所以在明教教主張無忌都這麼強的情況下,張三丰的武功還用我們再說嘛,張三丰作為金庸小說中的絕頂高手,他的功力也是沒有多少人可以比擬的。
熟讀金庸小說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他老人家小說中有幾大BUG,甚至不是主角,但基本都是超越人類的存在,一般武學高手跟他們沒法打。
這幾位包括“《越女劍》中的阿青、《俠客行》中的狗雜種、《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傳說中的獨孤求敗、還有今天要說的《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張真人。
和那些虛構人物不同,張三丰和王重陽、丘處機一樣,都是道教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不光金庸小說描寫過張三丰,明清傳奇中到處都是張真人的影子,就連明朝皇帝都下旨找過張真人,武當山的紫霄殿,就是因為張真人的存在修建起來的。
張三丰一生的事蹟,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所有後世人的心中,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丰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張三丰最後卒於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丰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有個美眉曾對我講,李連杰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揮灑自如地演示太極拳術的扮相實在是帥呆了。
不過歷史上的張三丰的身材相貌,和李連杰恐怕不盡相同。歷史上載張三丰:“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賀目,鬚髯如戟。”身材要比李連杰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壯,不像李連杰那樣清秀。這一點,《神鵰俠侶》上描寫的倒大致不差,上而描寫的少年張君寶(張三丰)的相貌是:“形貌甚奇,額尖頸細,胸闊腿長,環眼大耳”。
我們現在傳說張三丰早年是少林寺的小沙彌,後來逃出寺來出家修道,但此事歷史資料中似無載,當屬小說家言。
翻開明史,方知一些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的張三丰,多為戲說。
張三丰入道後,不進宮門,不喝酒吃肉,不談情說愛,不淫歡作樂,嚴守道家的清規戒律。而一些影視劇和文學作品,卻把他寫成一個和凡人無二的道人,無疑是歪曲了張三丰的形象。還有的小說為吸引眼球把張三丰寫成皇帝的幕僚,明顯違背了歷史的真實。以訛傳訛,顛倒是非,極大地誤導了後人對張三丰的正確認識和理解。
《明史·方伎·張三丰傳》:“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辭源》載:“張三丰,宋代技擊家,全真派道人,武當丹士,被奉為武當派創立者,精拳法…”由於史書中關於張三丰的記載有限,我們只是大致知道他本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遼東懿州人。自幼張三丰即聰慧異常,過目不忘。據說他身材修長偉岸,龜形鶴背,大耳鶴目,鬚髯如戟。無論寒暑,他都只是穿一件納衣。
其身上確實有種道風仙骨。在其出家修道前他曾做過縣令,後來在終南山修道。煉的仙丹秘訣後,他便雲遊四方。由於他寒暑基本只是穿一身單薄的衣服,不太注重儀表,顯得有些邋遢,由此而有邋遢道人的稱號。
張三丰自稱是張道陵天師的後裔,他長相奇異,高而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不論寒暑,都是一頂斗笠、一件道袍,雨雪天披一件蓑衣。因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邋遢道人”,或者“邋遢張仙人”。他有很多名號,如張君寶、張玄玄等,最後以“三豐”定下來。
此外,他的飯量也很大,據說一頓飯能吃一升米,此後可以多日不吃飯。這應該說的就是道家的辟穀之術。
又有部分歷史資料說張三丰出生於元定宗二年(即南宋理宗淳佑七年),卒於明天順二年,歷經宋、元、明三朝,活了212歲!是人類歷史上極其罕見的。
筆者又想,會不會張三丰的名氣太大,各地姓張的道士也不少,冒用武當宗師的名義行走江湖的一定大有人在,可能眾多古籍中張三丰不是同一人。道家學說“三”代表陽,是乾卦,“豐”則是三中間被一豎打斷了,乾卦變成了坤卦,代表陰,因此“三豐”代表乾坤合一、陰陽變化。道家人也喜歡以此為號,或許有多個“張三丰”?
宋朝的張三丰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歷史學家黃宗羲在《王徵南墓誌銘》就有記載這位張三丰,他的兒子兒子黃百家,也是清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在《王徵南先生傳》中也寫過張三丰。
元朝的張三丰本名張陽,字三風,中嶽武當山道士,中嶽慈雲寺佛徒,創張陽拳和二路通臂拳。也有史料記載這個張三丰生於蒙古定宗三年(1248年),曾任中山博陵縣令,後棄官出家,做全真道士,在終南山遇到火龍真人,得到真訣。最後在武當山修煉多年。
明朝的張三丰明朝的張三丰是一名被神化的人物,據說有時候三五天吃一頓飯,有時候兩三個月才吃一次飯。精神好的時候穿山走石,累了的時候鋪雲臥雪。有時一日走千里,“人皆異之,鹹以為神仙中人”。
不管是哪個張三丰,他的武功卻不用質疑。不過電視小說中寫的未免有些誇張,但"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這卻是對張三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