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家人運動康復
-
2 # 廣東骨科專家團
髖關節置換是用新的人工假體來替換病變的關節,來幫助關節恢復到正常的功能一種手術。但是,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後需要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才能保證新關節功能的正常執行。
有些人在做完髖關節置換手術後,沒有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導致對新關節的保護不足,以至於容易造成新關節脫位、新關節活動不自然等問題。因此,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後好好進行康復訓練是很重要的。
手術後的康復訓練旨在透過一系列科學的,全面的,個性化的運動來幫助患者提高新關節與周圍組織的適應和融合,增強新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新關節的活動度,使患者能夠儘快恢復相應關節的正常功能,方便日常的生活活動,一定要按照醫生和護士的指引來進行。
康復訓練開始的時間最好是在手術六週之後。手術剛做完之後,新的關節需要一段時間來與周圍的組織進行適應和融合。這時,不能急於進行康復訓練,否則會很容易導致人工髖關節的脫位。這段時期最好是以床上活動或者簡單的運動為主。床上運動可以適當地活動腳踝,減輕腫脹和關節積血,還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有效緩解疼痛。
當然,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適當地走動、上廁所、上下床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恢復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加其靈活性。在手術的六週之後,就可以進行一些負重運動,來幫助增加肌肉的力量,但是運動千萬不能過於激烈。
全髖關節成形術(THA)是治療晚期髖關節炎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治療髖關節畸形、疼痛、功能障礙等。為實現這些康復目標,術後康復治療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中所介紹的全髖關節成形術後康復指導原則,是在循證醫學方法及康復科物理治療師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完成的。
康復治療流程包括如下內容:
一
術前準備:康復指導需要從術前開始,內容包括:
1、鼓勵患者早期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鍊,以及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屈伸運動,如踝泵運動、臀肌等長收縮等。
2、教會患者學會深呼吸及咳嗽,床上坐起及轉移活動,預防臥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對特殊患者需要訓練術後早期臥床排便。
3、教會患者學會使用輔助器具。
4、告知患者住院期間康復目標。
二
術後注意事項:
1、12周內需要避免四種體位:髖屈曲不超過90°、下肢內收不超過中線、伸髖外旋、屈髖內旋(圖1和圖2)。
2、特別要注意不能坐矮凳子,不能用普通的坐便器,不能彎腰拾物或穿鞋。向健側翻身時,兩腿之間一定要夾厚墊子。
三
術後不同階段康復流程及目標:
具體康復治療方法如下:
1、控制腫脹和疼痛:可以進行物理治療包括冷療或冰敷、磁療、紫外線治療等。
2、術後第1天開始做訓練,注意運動時髖屈曲不超過90°。
3、術後第1天始進行轉移訓練,先從平臥位轉為坐位,再從坐位轉為站立位。在體位轉換過程中要從手術側離床並避免術側肢體受力,還要充分利用上肢的輔助。
4、在訓練中如果沒有疼痛、疲勞和頭暈,則可在術後第1天開始行走訓練。
5、肌力訓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泵訓練、 仰臥位屈髖45°、坐位伸膝及屈髖(<90°)練習、患者扶住床或助行器站立位患側後伸腿(圖5A)和髖外展訓練)。
6、開始進行髖關節被動活動,但是需要注意避免前面所述四種體位。
7、在助行器輔助下進行步行訓練。
3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方法為用力繃緊大腿下壓床面,每次訓練30-50秒,中間休息10秒,直到大腿略微出現酸脹感。
4 踝泵訓練。
輔助下站立位訓練
助行器輔助下進行步行訓練。
具體康復治療方法如下:
1、繼續控制腫脹和疼痛。
2、關節持續被動活動(CPM)訓練,每天增加5-10°,注意屈髖<90°。
3、肌力訓練:重複上述動作,可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增加適當阻力。
4、步行訓練,糾正患者異常步行姿勢。
5、訓練結束後,進行冷療10分鐘或者冰敷10-15分鐘。
6、開始上下臺階訓練:先邁患側,後邁健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