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美財經時代

    《失孤》尋子路上不要後會無期,需要被解救的絕不只是孩子,你被感動了嗎?

    大家好,我是影投人生,影片一開始並不是從雷澤寬開始敘事的,而是切換到一個在尋找名叫“周天意”的母親在街頭瘋狂地尋找的畫面。這一段劇情看似與雷澤寬這一主要人物沒有關聯,甚至脫節,導演卻在其後用這一片段構建出一個善良的父親的形象。正是這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凸顯出了雷澤寬對於與他一樣有相同經歷的人的感同身受,並給予他力所能及的所有幫助——帶著另一個孩子的照片全中國轉。擁擠的輪船板上,騎著摩托的雷澤寬出現的那一刻,這一人物形象就給人一種滄桑感,那是歲月的風霜帶來的印跡。一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倔強與執拗,父親的形象頓時在劉德華的演繹下,滄桑感生動而立體。

    由於當代人對情感的缺失,在近年來的影視作品中,不少作品都將“情感”無限放大與渲染,在這個愛飢渴的時代,一發強大的“催淚彈”似乎更能帶給觀者情緒上的肆意宣洩。然而,這部《失孤》相比較其他作品,其情感上的處理另闢蹊徑,以一種近乎隱忍剋制的方式來表達,每到情緒的爆發點,巧妙地避開,大體上用曝光過度到留白、由近景到遠景的景別轉化、輕快音樂配以喜劇式的情節將淚點降到最低,以給人更多的思考空間,而不是單純的落淚。這樣的處理,卻出人意料地給人在觀感印象上更為深刻與具體。

    看《失孤》你要帶著一顆平靜卻堅強的心,裡面臺詞很少但絕不是因為情節薄弱,因為基本每句話都在交待、呼應甚至暗示。它不是把什麼都硬生生推到你面前,直接告訴你什麼什麼,而是充滿內斂和剋制,需要人去思考解讀。很多地方似乎讓人毛骨悚然,不是視覺震撼而是一種心靈的震撼。強大的悲哀浸在細小的日常,無處不在,躲藏不能。時間磨去所有稜角,連淚水都磨沒了,絕望像一日三餐般平凡時人才麻木。

    其實一開始看的時候還在猜井柏然是不是華仔失散的孩子,隨著劇情發展才發現不是。一路看下來,被華仔演繹的角色感動得心裡痠痛得厲害。後半段我已經猜到電影的結尾肯定是開放式的了,這種看似有希望但實則是絕望不然也不會一找就是十五年的感覺簡直撕心裂肺卻又無從宣洩。

    全片最打動我的一幕是華仔已經知道那個漁民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明明已經離開了卻又喏喏的說也許是自己記錯了往回衝的時候,那一瞬間真的心碎成餃子餡了,華仔此刻的眼神太讓人心酸了。影片裡有一個算是圓滿一個半圓滿的情節。井柏然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家鄉和父母,雖然我個人覺得這在現實裡其實真的很難的一件事情。

    不過好歹電影能讓人有個美好願望的實現不是麼;另一個是被吳君如抱走的小孩子在群眾的幫助下找到了,但是另一邊鏡頭孩子的媽媽卻不堪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而跳河了,這裡真的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的感覺。其實現實往往就是這麼殘酷,殘酷得讓人近乎麻木,但是我們依然在人生的道路不斷前行。

    憑著記憶的蛛絲馬跡去尋找,其實是一件艱難而痛苦的事情,對曾帥而言同樣如此,其一,對全國那麼多的鐵索橋中,要找到童年記憶中的那座,無異於大海撈針,其二,時過境遷之後,如果物是人非怎麼辦?所以,在這個地方,有著導演深深的隱喻,曾帥曾經把全國的鐵索橋圖片的彙集起來。

    一張張的尋找自己記憶中的那一座,當然,這些鐵索橋,這些鐵鏈,還有記憶中母親的大辮子,都是他與過往的回憶的聯絡。 在最終尋找到自己的故鄉,尋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的那一刻,其實鐵索橋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橋,竹林已經不復存在了,早已經在修橋的時候被砍伐殆盡,而記憶中母親的長辮子也已經不復存在了,真實生活中的母親,已經成為一個短髮微胖的中年婦女……

    其次,故事結構很凌亂。《失孤》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是因為失去而變得孤獨,還是失去孤獨找回某種慰藉,影片並沒有討論。我猜測導演可能想要透過對這一個尋子一個尋親的人物之間的交流,表現出“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主旨。可是,就算把中華田園風光和鐵索橋拍得像風光大片,也對敘事本身沒有任何幫助。還有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安排一個德華叔叔看見面包車裡面的小孩恍然失神的劇情,刪除了這一段濃墨重彩的表演,毫不影響往後的劇情走向。第三是糟糕的剪輯。我覺得除了砍竹子變色調那一段稍有新意,其他的很多地方,比如把失去女兒的那個臆想症姐姐和德華叔叔用平行蒙太奇的方法表現,還有小井同學鐵索橋暴怒的轉身一段,以及極力想煽情實則無力至極的拉伸鏡頭等等,讓人感覺粗糙又刻意,如鯁在喉。影片的蒼白讓人如坐針氈。耗費掉一個多小時的注意力,我在座位上換了大概四五種姿勢,然後感謝劉德華和井柏然的字幕淡入淡出(原諒我這幾天剪片子有字幕強迫症)。影片就在這種任意的混亂中結束了,沒有一個出彩的配角,除了吳君如小姐,我甚至覺得那個好心的胖姐姐另有圖謀。除了影院我和小果說,早知道看《灰姑娘》了,她說女主翹著個嘴,有什麼好看。

    這是部讓人又哭又笑,邊哭邊笑,邊笑邊哭,不知是笑是哭的電影;是一個關於尋找,關於呼籲的故事;是一部關於社會關於網路的描述。現在,有太多的婦女兒童被拐,他們幸運的會被廉價賣掉,不幸的可能不知道在哪一刻已經不在人世,留下他們的子女、丈夫、父母為他們擔心,為他們自責,為他們盼望。他們的家人盼望著他們的回家,他們的家人等待著他們的訊息。

    這是一個父親尋子的故事,也是一個兒子回家的故事,更是一個社會共同協助的故事。雷澤寬15年前2歲的兒子被拐,一直尋子15年,毛雪松4歲時被拐,一直尋家15年。在共同尋找的過程中,年輕的照顧年老的,年老的開導鼓勵年輕的,是一個溫馨而又心酸的歷程。最讓人難忘的,是雷和毛在路邊睡覺的場景,就像一個爸爸在照顧兒子,為兒子蓋被子,為兒子調整坐姿希望他睡的舒服,這是一份久違的天倫之樂,無論是對雷還是對毛。

    還有一個場景,兩人幫人洗車時的嬉戲,更是增添了幾分生活情趣。看著他們在劇中笑,我卻在墓前哭。在尋子尋家的過程中,別人在拐孩子,別人在尋孩子,別人在幫助他人尋子捉兇。在這個過程中,網路、社會、志願者、警察相互協助,相互配合,相互連線,發揮出極大的作用。社會的發展是各個社會因素一起進步,社會和諧更是需要各個因素共同承擔。拐賣婦女兒童,雖法律會有相應懲罰,但還是屢禁不止,需要社會各個環節相互協助,相互協作,打擊拐賣、幫助被拐著回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真如電視劇所說,“微服私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