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州錚史

    句町古國,壯文為 Miengz Geq Gouj Nding,是秦漢之前時代的一個部落聯盟,西漢時期協助西漢平定西南的顛和夜郎而發展成為西南一個強大的王國;漢武帝時內附,以其地置句町縣,漢昭帝時封其首領毋波為王,該王國的轄區包括滇東南和桂西,即今文山州全部、紅河州中東部,以及玉溪市、曲靖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的一些地區,其“國都”今在廣南蓮城。王莽時期,將句町國變為句町縣,因此與句町不服,雙方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戰爭,其中三次大敗,從此句町一蹶不振,內部分裂。到兩晉時代,句町王國消失在歷史煙雲中。

    目前所存數量極少的文獻資料告訴我們:

    銅棺

    句町古國由原始部落、部族或聯盟組成,在西漢時期達到鼎盛,一度與中原地區交往密切。東漢初期,句町古國神秘消失。對這個古國當年的社會形態和文明程度,如今的人們只能依據偶爾出土的文物進行推測。1969年12月,一副藏有眾多器物的銅棺在廣西西林縣出土。令人遺憾的是,這副蘊藏著句町古國諸多歷史文化資訊的銅棺,在當時卻被視為“封建四舊”,在貪婪的搶奪和無情的重錘下四分五裂。

    土司衙署

    煌煌一座儂氏土司衙署,昭示著文山州廣南縣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民族融合氣象。然而,遠比儂氏土司“小王朝”更早、也更加神秘和傳奇的,則是以廣南為核心、由壯族先民所開創的“句町古國”。該古國與古滇國、夜郎國基本同時代,其勢力也曾一度超越二者,知名度卻明顯遜色,幾乎湮滅在歷史塵埃之中,不為太多人所知。

    銅鼓

    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後來發現的銅鼓墓葬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將專家的視線引向西漢時期活躍在廣西西林及雲南、貴州一帶的那個神秘古國——句町。其中一件文物就是銅鼓,非常特別。

    銅鼓象徵王者

    《隋書·地理志》記載“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銅鼓,在中國西南地區自古便是王者的象徵。以4面銅鼓作葬具,更是顯示出墓主人不同尋常的身份與地位。

    結論

    句町古國的銅鼓象徵著權力巔峰,是王者才配享的葬器,其後裔基本也流散於民間,不可能再有用銅鼓作為驗明正身的器物。

  • 2 # 狼笑漫剪

    句町古國在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初期到東漢初期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記憶體在過。句町國的治所都城最終應在今廣西西林縣的普合。其主體民族為壯傣民族先民;該王國屬於奴隸制社會;由於能夠大量製造和廣泛使用青銅工具和武器,因而農業經濟發達、軍事力量強大、社會文化繁榮,在歷史上與郡縣並存了583年。

    1.銅鼓是一種由炊具演化而來的打擊樂器。最早的銅鼓就是煮飯的銅釜,人們吃飽喝足以後,將銅釜翻轉過來,敲擊其底部,伴歌伴舞以自娛。後來將銅釜改進,作為專用樂器。早期的銅鼓面部較小,胸部突出,腰部較細,足部展開,沒有紋飾或有較簡單的紋飾;後來鼓面加大,腰部增粗,紋飾逐漸精美,出現寫實圖案。由於流傳歷史悠久、分佈地域廣闊、使用民族眾多,銅鼓的形制和紋飾不斷髮展變化,出現各種不同的型別,形成豐富多彩的銅鼓文化。

    2. 銅鼓除了用於娛樂還有祭祀的用途。在古代,銅鼓曾作為一些民族統治者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也用來指揮軍陣和傳遞資訊。在這些民族中,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擁有銅鼓越多,權力越大,越是富有,甚至"得鼓二三,便可潛號稱王"。他們相信,銅鼓有神,可以與神靈溝通,所以在某些祭祀場合,一定要有銅鼓。因而對銅鼓敬畏有加,不能隨便觸動,啟用和收藏部有很多繁縟禮儀,包含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內涵。

    3.銅鼓之所以稱其為"重器",是因為它象徵著權力與財富,擁有它便"極為豪雄",能集眾稱王,震懾四方,以致"群情推服";它價值千金,一鼓"可易千牛","獲鼓勝獲十萬軍"。之所以稱其為"禮器",是因為壯族在祭祀、祝捷、征戰、朝聘、宴享、迎賓等重要活動中都要使用它。

  • 3 # 拍照喝茶畫畫侃閒話

    句町國的考古發掘,初期在廣西西林發現一座銅棺葬以及包括銅鼓等一批青銅器。銅棺葬的葬俗一般為東漢時期,因此與《史記》記述的時間不大相符。之前廣西西林一直被學界視句町國的中心區域,則是由於當時考古材料並不豐富造成的。

    2011年,雲南廣南縣牡宜村一所廢棄的小學校園內,一偏坡因雨季水毀塌方露出一個墓穴,雲南省考古所、文山州文管所和廣南縣文管所在得到資訊後,遂對這個墓穴展開搶救性發掘。墓葬形式是外槨內棺,槨內除了棺木外,還有頭箱,其葬俗屬西漢中前期。隨葬品中發掘出龍虎紋金腰釦一枚(全國目前發現三枚,滇池附近一枚,新彊一枚),這與文獻記述的周天子定“九五服制”相關;面徑近90釐米的石寨山型銅鼓一個(目前世界最大的石寨山型銅鼓);青銅器包括銅鎏金葫蘆瓶、銅甑、博山爐等生活用具,弩機、銅矛、銅劍等兵器以及銅鋤、銅錛等生產工具,其中有兩套漆木酒具,包括托盤和漆耳杯,耳杯上有銘文“王成”的字樣,這與《史記》中記錄的句町王的名字是相符的。可以這樣說,這個墓就是句町某一代王

    的墓,而這個區域也是句町國的政治中心。

    這次發掘後,又於2014年、2016年對整個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主動性發掘,又相繼發現幾座貴族墓、生活遺址和冶煉遺址,其中冶煉遺址中還發掘出土了用於兵器鑄造的石範。從目前發掘成果分析,此地起碼應該是句盯古國第二代到第四代王的活動中心。

    句町同滇、夜郎、勞浸、糜莫是周以來西南地區(雲南、貴州、廣西)的幾個地方政權,漢初為平定南越王造反,他們配合漢庭平定了叛亂,漢庭論功行賞,給各路平叛人馬予獎勵,除物資外還頒賜玉帶金印,而龍虎紋金腰釦,與滇池附近出土的另一枚其形制和紋飾幾乎一模一樣,進一步印證了史書記錄的真實性。

    2017年在文山城附近的德厚鄉,又進行了一次主動性發掘,共發現一百多座墓,隨葬品有銅矛銅劍等。在與其他相關的出土器物對比分析後發現,這個墓地屬句町早期墓葬。

    西南夷,是《史記》對雲貴族群的統稱,從歷史文獻記述和考古材料來分期,他們主要來自於長江中下游。由於興起於西北的黃帝集團不斷向南擴張,長江中下游眾族群被擠壓,而被迫向西南遷移最後定居於大山蠻林中,而銅鼓是西南地區各族群裡都有的祭祀重器,直到今日壯族在重要節日和祭祖時都會請出銅鼓招集民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能相互替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