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海軍老師
-
2 # 弱電
這是裝置應用和裝置功能兩個領域的稱呼,也就不存在互換這種概念。作為核心來用的必須是路由器,三層交換機具備路由功能,所以可以作為核心來使用。
但純粹的路由器(老式)則無法應用在三層交換機應用的場合。當三層交換機剛出現的年代,有差別,準確地說是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有差別。現在則基本沒差別,廠家幾乎不再生產純粹的路由器了。三層交換機是從功能上進行定義的名稱,就是廠家出品的交換機是二層的或三層的,就是說廠家推出一款裝置時首先要說“這是一臺三層交換機”,其次因其高效能的原因會附加說明“可以做核心路由器”。
核心路由則是從應用上進行的定義,可以理解為用一臺三層交換機作核心路由。這是一個與網路的設計和佈局有關的概念。因為這類裝置在網路中的應用位置,確定了它一般只使用其中的第三層(路由、acl等)功能,從而淡化了它本身具有的第二層交換能力。當然,作為核心路由的三層交換機通常採用高階裝置,就是高效能、大容量、大吞吐等效能的裝置,他們通常可以根據需要新增板卡和埠,比如增加一塊48口或6口的板子,也可以選用百兆或萬兆的埠。而低端三層交換裝置則被用於小型網路或匯聚層的交換。事實上使用者可以購買任意三層交換裝置來做核心,問題在於這樣的網路是否跑得起來或純粹的浪費。舉例說,如果將首都機場的規模放到一個二、三級縣市,叫浪費;
同樣,上海如果只用南通那種規模的機場肯定不行,但它們都叫機場(三層)。
-
3 # Talk工控白
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能相互替代麼?
三層交換機代替路由器可以考慮,路由器代替三層交換機不太可能。三層交換機的產生背景應該說是路由器"逼"出來的,也正是路由器從中的梗太多,人們迫切想要一個像交換機一樣,快而省的路由器,或者是具備路由器能力的能識別三層地址的交換機,於是這就是三層交換機的由來。
三層交換機由來的背景
路由器具有卓越的功能,但是它的埠價格高居不下,而且多數路由功能都是依靠純軟體來解決。即使路由器的延遲有所改善,但是其等待時間還是得不到人們的滿意。然而交換機畢竟是鏈路層的裝置,其最大弱點就是不能有效跨越異構子網尋找網路層地址,而連通異構子網又是路由器的強項。後來VLAN技術的出現以及高階交換機也支援建立VLAN的功能,可把不同工作位置及不同LAN指定主機的標識為不同VLAN,成為獨立的管理域,而且任何兩個VLAN之間又絕對不能通訊,要通訊需要路由器作為VLAN之間的通道。假如多個VLAN之間通訊,此時路由器的有限頻寬得由網段共享,因此增加了路由器的負荷,同時又帶來了速度慢的問題。特別是因特網風行以來,對網路的要求發生巨大變化,於是人們迫切想要一個像交換機一樣,快而省的路由器,或者是具備路由器能力的且能識別三層地址的交換機,這就是所謂的三層交換機。
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的功能
三層交換機:三層交換機是具有三層交換功能的裝置,是一個帶有第三層路由功能的第二層交換機,可它是兩者的結合,而並不是簡單的把路由器裝置的硬體和軟體疊加在區域網交換機上。
路由器與三層交換機的比較
2、路由能力與擁塞控制:由於兩者的設計出發點不同,路由器理解網路拓撲結構更好,可以理智的選擇傳輸路徑,避免碰撞與擁塞。
3、介面支援:路由器的介面種類豐富,而三層交換機是基於二層交換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並未有過多的引入其它介面型別。
4、廣播隔離:三層交換機既可以進行任意虛擬子網的劃分,也可以透過三層交換機的三層路由功能完成子網通訊。
5、網路安全問題:三層交換機在網路安全方面是強於路由器的。
現在,三層交換機不僅僅是二層交換加路由功能的簡單組合,而是成為在轉發效能、安全特性、QOS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支援。同時還帶有多介面型別、多業務支援能力的綜合業務承載平臺。雖然現在的三層交換機在廣域網的應用還是有些障礙,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三層交換機代替路由器是可能的,可路由器代替三層交換機基本上不可能了。
回覆列表
先回答樓主的提問,他們工作的區域、模式都不一樣的,三層交換機是可以替代路由器的。
個人見解:對於一些小企業或是分支機構,對網路層次要求不高、對安全有要求的情況下或是成本等因素,可以代替,畢竟你的網路只有一個出口;對於有點大的規模的企業或是行業裡的客戶,都是要進行分離設計的,防火牆是串接還是旁路,是路由(NAT)還是透明,取決於你和你客戶的業務模式。一、先來說說三層交換機功能:現在的交換機特別是3層交換機都有路由的功能,比如CISCO的3750x、4500、6500或是n5k\n7k的交換機都能實現路由的功能,這個特性很正常,畢竟根據業務的需要會劃分Vlan。Vlan之間需要訪問必須藉助路由功能,資料量大的情況下我們的設計都是在核心交換機上完成的。
二、再來說說路由器功能:
2、路由器主要功能隔離廣播風暴,三層交換機可以透過劃分VLAN達到,劃分VLAN數多大4K,對於隔離廣播是由他的特性來決定的。路由器有豐富的介面,比如ATM,POS,SDH,MSTP,FR等,強大的路由策略功能和介面模組是路由器的主要特性。
速度快,三層交換機是對第一個資料包做路由,後面的資料包直髮,而路由器要每個資料包都做路由,思科的路由器有張CEF表,比用傳統的路由表來轉發資料要快;另外現在的路由器都是作到資料平面和控制平面分離,能有效的控制和提高資料轉發。交換機的1次路由多次交換,是比較早的技術,現在用的多的技術是CEF和dCEF。
四、價效比較:
價格低,同等包轉發率,背板頻寬的三層交換機與路由器價格相差太大了,3層交換機看2個引數,包轉發率和背板頻寬。CISCO的4500、6500都是模組化的,現在6500的交換機支援2Tbps的引擎,並支援VSS系統。至於價格看你是拿什麼型號相比,6500的交換機肯定比3900的路由器要貴很多。
五、介面槽位比較:
三層交換機介面多,業務槽位也不比路由器少,模組的交換機才支援相關的業務板卡,不一定所有的板卡交換機都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