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午夜聽心

    沒什麼變化,都是沿襲過去的風俗。唯一的變化是,青壯年祭祖的人少了,因為他們為了一家人的生計,離鄉背井去了遠隔千里的城市,清明很少有人趕回家鄉祭祖。祭祖一事只好由老人小孩代勞了。

  • 2 # 琴緣61

    清明節掃墓祭祖習俗,在我家鄉發生了很大變化。

    我們屬於客家人,過去清明節沒有掃墓,是在八月初一到十五這幾天去掃墓,在這幾天之內,哪一天有空就哪一天去掃墓,但是祖宗遺留下來的墳墓很多,東山,西山到處都有,要掃好幾天,路程也很遠,都是一些土墓,長了很多茅草,很難掃,也很累。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家鄉搞了公墓,統一聚中一個地方,這樣省時省力,去半天就行了,而且過去去掃墓都是男人,現在可不一樣啊,有的整家人都去,女人也可以去掃墓,祭品一般都是在祭品店買的,很齊全,帶上金銀紙,白蠟燭,和高香等,在買上幾盆菊花,清明節就可以上山祭祖掃墓啦,還有專門派人,疏導交通,和防火安全,這樣就不容易引起火災,所以很安全的。

    至於那些老古墓,已經荒蕪了,現在的人一般掃墓,二代墓,也就說,父親和爺爺,母親和姥姥,有掃了,很多農村人已經到城裡去做生意,有的路途很遠都沒有回家掃,有的孝順一點的,等回家過年,再去掃墓,這樣也算有一片孝心啊。

  • 3 # 白髮魚潐

    老習俗,清明也稱寒食節,這一天為紀念先祖,是不升火做飯的,都吃先天做好的冷飯菜。這一習俗早已沒人繼承,清明又稱亂事節,立碑,培墳亂動土無忌諱,插青(用楊柳枝)現在改用花幡。還有一點變化,就是遠在他鄉的人們,改用網祭,和託人祭祖。

  • 4 # 許先文化藝術教育

    這些年家鄉真的發生了好多的變化,時間改變了很多事情,也改變了很多人,尤其是清明節的時候,從前清明節的時候,大家生活節奏很慢,可以聚在一起,打牌,吃一頓,聚一聚。

    現在清明假回家,只放一天假,很多來大城市打工的年輕人都不回家了,父母輩也老了,聚會也折騰不起來了,上墳祭祖的家人也是少了很多熱鬧,現在的80,90後,很少有假期回家團聚,哪怕是過年過節也一樣,明明休息一週,但是為工作很多隻能聚5天,更別說清明節了。

    現在的清明節很多的都已經把紙錢換成了鮮花和彩燈,這讓傳統少了很多氣氛,也是被西方文化衝擊的,拜金成為時下的主流思想,很多對家族家人的親情跟多的是買點東西,不是過去的傳統的“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打造好智慧財產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