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84128254846

    “代漢者,當塗高也。”意思是說漢王朝氣數已盡,註定要有新的代替它;而代它的便是“當塗高”。

      “當塗高”三字意思隱晦,又想謎語。誰是“當塗高”呢?於是就有人費盡心思去猜測。

      首先認為自己是“當塗高”的是哪個無才寡德而又自命不凡的袁術。

      袁術和袁紹是堂兄弟(一說異母兄弟),他們的高祖袁安,官至司徒;安子袁敞官至司空;孫袁湯官至太尉;曾孫袁逢、袁隗,都位至三公。所以袁術、袁紹自稱“四世三公”,門第之高,無人能比。

      自從黃巾起義,繼之董卓弄權,東漢王朝勢成瓦解,於是袁術就以為天命就落在自己身上了。

    什麼天命呢?他認為漢代的火德已衰,代火的應是土德,而自己姓袁,袁上有土,所以他正是土德的代表者。此是其一。他又認為自己名術,術是城邑內的道路,他又別字公路,所以讖語的“當塗高”就是指他袁術。這是其二。

      後來聽說孫堅在長安得到傳國玉璽,就更以為漢王朝氣數已盡,無可挽回了。

    為了得到這個象徵天命的寶貝,他更是不擇手段,把孫堅的妻子拘留起來,逼她交出玉璽(《演義》記載略有不同,這是根據《三國志》)。玉璽有了,他的野心就更大。獻帝建安二年,他便在壽春正式做起皇帝來,自稱“仲家”,設定公卿百官,郊祭天地,還要把呂布的女兒接來做太子的“冢婦”。

      這簡直是迷信到了入骨的程度。他的徹底失敗,當然是無可避免的。

      袁術失敗以後,第二個撿起這句破爛讖語的是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有個叫許芝的太史丞就引用讖語,說:“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

    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原來古代的宮殿祠廟前面通常都建有兩個高大的臺,臺上又有樓觀,在兩臺之間留個空闕的地方,這種建築就叫闕或雙闕。許芝說“當塗而高”正是這個東西。它又叫“象魏”。於是就證明以魏代漢,正是“天意”了。

      說穿了,“天意”不過是人意。

    這個人意又不是眾人之意,而是有權力的人的私意。寫在紙上的字是死的,人的嘴巴是活的,讖語不過是些遊移不定的東西,隨你怎麼解釋都可以,問題是在於誰有解釋的權力。既然袁術以失敗告終,這個“當塗高”就不是“公路”;曹丕卻建立了魏王朝,所以解為“象魏”便是理所當然的了。

    什麼圖讖、《燒餅歌》之類,都是一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齒該怎麼解決?拔好還是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