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故鄉在廟莊
-
2 # 婷婷1銘銘
必須吃餃子,餃子裡面放了一枚錢.象徵著好運,給家中父母長輩拜年,走親戚。
這些年,年味淡了很多,沒以前熱鬧
-
3 # 我的家鄉在舒茶
我們家過年有多種過法,有的接祖上過年,家中有老人要接祖,沒有老人,年輕人那就不接祖了,年飯吃得早,安徽桐城市就不一樣,每家各戶都接祖,而初二不得去親戚家去拜年,說是死了人才能初二去,舒城不一樣,初二去拜年那是岳父岳母,忽是舅舅,舅媽,他們非常高興。
有些習俗最近幾來越來越少了,換言之確實年味淡了些。
老早的風俗我也不知道,只是八十年代的時侯過年習俗與現在比要隆重的多。
那時候物質生活沒有現在豐富但年味挺濃,除夕吃團圓年飯前有很多習俗必須要做,而今除了帖對聯外其它習俗已漸漸淡漠了。我記得那時除夕當天特別忙,那時我們那裡沒有自來水年飯前必須把水缸水擔滿,因為過年到年初三都不能從家裡家外出進東西,柴禾也要準備好放灶間,年飯前必須把家衛生打掃乾淨,飯後就不能掃地了,年飯前貼好大門對聯再拜祖宗上供品,燒香敬菩薩,然後點上兩枝紅臘燭,把菜上桌碗筷酒杯都擺上再到大門外放炮竹,等炮竹響完谷然後關上大門開始吃年飯,吃飯不能多說話,更忌諱不吉利的話,吃飽後碗裡必須留點飯叫留住倉底,那時生活條件差,但也盡力做幾個菜除了大肉外必須要有圓子象徵全家團圓,那時沒條件用全肉做圓子就用粘米飯加點肉或是加點別的食材,再一菜是青菜燒豆腐叫青菜豆腐保平安,另外除夕要多點飯初一初二不開生,就是不用生的食材做飯,要熱舊飯吃,除夕夜候歲,初一全村相互拜年祝福來年風調雨順,走好運。最高興的當然是孩子們,有點壓歲錢還有拜年得的糖果,村裡的業餘藝人也要節目表演,到處喜氣洋洋年味挺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