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輝陳
-
2 # 清風153174519
1:如果還想繼續在養豬業堅持,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思維,把它當做一項事業來經營,而不是一份只為眼前利益的“生計”。
2:行業內往往會在鼓勵大家堅持的時候說到“養豬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彷彿只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養好豬就能賺錢。這種說法目前來看是沒錯的,因為養豬業的一大特點是不用自己去找市場,需求一直都在。而這就體現出另一面,即它並不夠市場化,養殖戶不夠敏銳,或者養殖戶的市場主動性難以發揮。
3:很多養殖戶依然有過於看重眼前實際而不問未來的心態,對一些看起來很“大而空”事物不夠關注——即投入一定要立竿見影。但是實際上看起來“大而空”的理論可能就是一個新趨勢初現端倪,等到“立竿見影”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
4:第一年豬價高怎麼養豬都賺錢,第二年豬價低也許就會虧錢,第三年環保禁養來了,第四年出現了非洲豬瘟。人們往往會抱怨這些讓人不舒服的變化,但如果你把養豬當做一份事業,早期在一些徵兆、趨勢顯現的時候就看得更長遠,就可能收穫好一些的結果。
5:早做好成本效益管理或許第二年也不會虧錢;對環保未雨綢繆或許第三年就不會因此頭疼;賺到錢了投資做好那些專家一直強調但沒人放在心上的生物安全管理或許第四年非洲豬瘟就不會來。
6:現在,行業正在面臨大洗牌、大轉型,並且各個領域的交叉也越來越多。對於個人來說,這個世界很大並且機會時時流轉變幻,無論是想繼續養豬的,還是想做其它的,也許都需要接觸面廣一點、高瞻遠矚一點、學習能力強一點。如果形勢還不明朗,不妨做好資金和資產的管理分配。
7:個人的力量在大勢面前的確很無力,但一個真正做事業的人要在對的時機做對的選擇不是嗎?抬頭看看天,現在的養豬業依然有選擇可以做。你可以做一個成功的老闆,也有機會做一個事業有成的人。
目前,豬販也開始嘗試到非州豬瘟的苦果,據瞭解國內許多地方70%豬販以收不到豬。靠生豬行業吃飯的人以後該怎麼辦?是堅持養殖,還是跳出養殖圈。
在利益面前用道德來約束和衡量行為顯然太過無力,但提問得是靠養豬行業吃飯的人怎麼辦。
目前大體上大家有3種選擇:第一種,不養豬了去養其它動物,第二種,依然在養豬業堅持,第三種,轉行去從事其他行業。
先說選擇養其它動物的。
很多養殖戶開始在空出來的豬欄裡養殖一些雞鴨鵝牛等,現在立刻大額投入轉行其它動物也不見得是好事,因為既使沒有非洲豬瘟,也會有其他病和行情風險。本質上和養豬並無不同,貿然投資進入未知因素還太多。
比如大規模養雞,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可能因疫病出現大規模損失,當前雞苗價格隨著轉型者變多水漲船高,未來出欄雞價也可能受到影響下滑等,當然,在投入成本不高,有一定技術支撐得情況下可以進行探索。
然後是依然在養豬業堅持。
如果還想繼續在養豬業堅持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思維,把它當做一項事業來經營。而不是一份只為眼前利益的生計,行業內往往會在鼓勵大家堅持的時候說到養豬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彷彿只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養好豬就能賺錢,這種說法目前看來是沒錯,因為養豬業的一大特點是不用自己去找市場,需求一直都在。而這體現出另一面,即它並不夠市場化,養殖戶不夠敏銳,或者養殖戶的市場主動性難以發揮。很多養殖戶依然有著看重眼前實際而不問未來的心態。對一些看起來很大空
事物不夠關注~即投入一定要立杆見影。但是實際上看起來大而空,的理論可能就是一個新趨勢初見端倪,等到立杆見影的時候就以經來不及了。
第一年豬價高怎麼養豬都賺錢,第二年養豬價低也許就會虧錢,第三年環保禁養來了,第四年出現了非洲豬瘟,人們往往會抱怨這些讓人不舒服的變化,但如果你把養豬當一份事業,早期在一些徵兆,趨勢顯現的時候就能看得更長遠,就可能收穫好的一些結果,早做好成本效益管理或許第二年也不會虧錢,對環保未雨綢繆或許第三年就不會因此頭疼,賺到錢了投資做好那些專家一直強調但沒人放在心上的生物安全管理或許第四年非洲瘟疫就不會來。
個人的力量在大勢所趨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但一個真正做事業的人要在對的時機做對的選擇不是嗎?
抬頭看看天,現在得養豬業依然有選擇可以做,你可以做一個成功的老闆,也有機會做一個事業有成的人。
最後是第三種,暫時跳出養殖業。
曾有經銷商說,在一個行業裡呆久了,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都很難逃出即定的圈子。即使有人來說一些新的東西也會因難以理解而拒絕接受,最後只能像時針一樣每天轉著同樣的圈,如今困難來了,人們需要時間沉澱,思考,或許養殖業從業者的確需要暫時跳出養殖圈,從其他維度來審視一下行業和自身未來的發展。
即使沒有非洲豬瘟,養豬業也經歷了其它高峰低谷,行業變遷。經驗豐富的養豬人應對此有所意識。但有句話說得好,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行情週期迴圈往復許多次,依然有人高入低拋在虧損。2006年高熱病過去十餘年,養殖戶依然在重溫被疫情支配的恐懼。不過,很多養殖戶曾經在行情好的時候也是賺到錢的。比如經歷了2014-2015得底谷後,在2016年~2017年,豬價一度漲到十元一斤以上。在這時,許多養殖戶實際上是有機會做選擇的。
有些人選擇投資精俢豬場做好生物安全管理淨化豬病。
有些人在這時過度樂觀選擇擴大規模,有些人選擇買房買車變換資產及時行樂。
到後來,不在乎生物安全依然用舊思維養豬的受到了非洲豬瘟的洗禮,過度擴張的在風口過後面臨資金鍊斷裂,精俢豬場的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在非洲豬瘟中活了下來並在今年獲得了回報,買房買車的又跟著2016年的房價上漲資產在次升值。
現在,行業在面臨大洗牌,大轉型,並且各個領域的交叉也越來越多。對於個人來說,這個世界很大並且機會時時流轉變換,無論是想繼續養豬的,還是想做其他的,也許都需要接觸面廣一點,高瞻遠矚一點。學習能力強一點。如果形式還不明朗,不防做好資金和資產的管理分配,暫時跳出養殖圈來看行業。
靠幸運也好,靠實力也好,願大家將來的某一天,都能在抓住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