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反正我知道肯定不是爆米花!
7
回覆列表
  • 1 # 晉城說

    米花之味——深尋不一樣的幸福可能

    首先,有幸前幾天在天津觀看了《米花之味》第一場路演,其實也是導演的前期宣傳和收集反饋,有感於此,與大家分享~

    影片主要講述了外出務工的年輕母親返回家鄉後與處於叛逆期的女兒之間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的故事。拍攝地點是在雲南邊境的傣族聚居的小村寨裡,全篇的人物對話也是雲南方言,主人公也只是屈指可數的左鄰右舍。可想而知,這是一部小規模製作的電影,必然是對人物關係和感情的著力刻畫和描寫來呈現母女之間微妙的情感變化過程。

    片中的女兒喃吭很頑皮,處處和家長老師作對,偷錢、藏手機、打架、通宵泡網咖等,彷彿這才是她生活得還不錯的證明。同時,她又愛耍小聰明,從半夜起來偷吃零食,到賄賂老師再到打傷同學騙母親離開,都是一個孩子最簡單的逃避方式。而在母親務工回來,特意陪伴她彌補她的時候,喃吭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多讓母親生氣又無奈的舉動呢?

    其實,這是最真實的留守兒童親子關係的記錄。現代大多數年輕父母都傾向於自己帶孩子,原因就是怕父輩們帶下來的孩子日漸與自己疏離,而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便更是如此。所以當喃吭見到母親回家的時候,臉上並沒有多少欣喜的表情,反而是不安和不適。因為母親的到來會突然打破自己生活的常態,原先自由自在地成長方式被禮數家教所代替,自己的選擇只有視而不見或是屈服。毫無疑問,喃吭選擇了前者,而母親則由主動強勢的一方變成了弱勢被動地一方,她無法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屢教不改,幾次快要放棄喃吭,自己再一次出走謀生的時候,都還是不捨和最後的嘗試。

    於是母親慢慢試著不再責罵和改變喃吭,而是在她想問或者說的時候,做一個忠實的回答者和傾聽者,更是一個陪伴者。意外總是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喃吭最好的朋友去世了,在受了巨大的打擊之後,她還是重新抱著懷疑但願意相信地眼光來看待親情關係。她忽然意識到母親能給自己的安全感其實比任何人都來得多,而且這個堅強的女人其實默默忍受著很多流言蜚語卻還是努力為自己營造一個避風港,她一直以來含辛茹苦地打拼只為了保障自己所謂的“自由”和“快樂”,自己似乎太狠心太不懂事了。

    所以與其說是最後母女相互理解,倒不如說是她們相互妥協,終於都放下了心裡的防備,慢慢消解了時空的隔閡。片中的語言相對較少,很多時候都是默默的一些小舉動,沒有多少經典的對白或者倒苦水,反而是日常洗碗、炸米花之類的場景特寫較多。這些瑣碎的生活其實更能體現母女相處的氛圍,不是過於敵對,也不是過於膩味,顯得很真實很樸實。在日復一日的勞務中,母女也自然而然地閒聊,聊他人,也聊自己。所以敏感的東西總是在不經意間流出,心靈柔軟的一面也漸漸向對方開啟。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母女並不能完全理解對方和感同身受,但她們在一起經歷了外人的“紛擾”之後,似乎都願意主動向對方延伸一點點,靠近一點點,把陌生的邊界擦掉一點點,從而獲取一些溫暖平靜的感覺。

    其實有很多小的“打臉”和諷刺細節,讓影片饒有趣味。如喃吭的同學大嘴在第一次出場時說了假話卻被當做是真話導致喃吭當眾出醜,而最後一次出場時說了真話卻被大家嗤之以鼻,還被喃吭母親中途丟棄在路上。而對於這個飽滿的人物角色,導演說最初的設定只是頑皮的小孩,但他的兩次出場卻不經意引發了影片的另一種走向——對真相的接受和相信。正如喃吭聽信鄰居的讒言怨恨母親一樣,影片最後也沒有對母親離婚的原因和之後的遭遇有所解釋,但從母親呈現給我們的形象而言,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她的為人是善良的。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為什麼還是被詬病,她堅毅的背後究竟承受了什麼,有我們想象得到的,更有我們想象不到的。

    有人或許會認為,這是對一部影片的過度解讀,就像做閱讀理解總是強加給作者豐富的意圖。但《米花之味》全片確實丟擲了很多小情景讓人咀嚼。如母親在去意已決的時候,開車在機場徘徊,最終又選擇了回家。這其實與我們的經歷十分相似,在無數個這樣的瞬間,我們總是需要片刻的寧靜,把憤怒和傷心安撫之後,在慢慢和自己妥協,耐心說服自己選擇重新開始。再比如母親和喃吭最後是在一個洞穴中跳舞結束,一個低漕裡的水清晰地映著母女的身影和舞姿,大概這就是母親心中最嚮往的天倫之樂,如虛如幻,來之不易的和諧。而喃吭似乎也在舞蹈裡感受到了母親的過往和現在,其實都那麼美好和純粹。

    所以,只有相互妥協和相信,才能深尋另一種幸福的可能。

    鵬飛導演說:影片中多次留白和開放性的結尾是不想束縛觀眾的思維,他只負責敘述,剩下的交給影迷。因為對於米花,每個人都能品出不一樣的味道。

  • 2 # 毒藥君

    在電影《米花之味》中,米花出現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情節是,喃杭和媽媽一起在油鍋裡炸米花的情景。

    根據相關資料,米花也叫白散,是廣西那邊特別有名的時令小吃,酥甜香脆,米花本身因為白散圓形的外觀寓意“閤家團圓”,代表著當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禱和希冀。

    回到電影本身,《米花之味》用一種平靜的鏡頭語言,不求節奏,也不用獵奇詭異的故事吸引眼球,透過對自然風光的樸素剪影對照留守村莊老人、婦女、小孩的日常生活,折射出在現代化程序中城鄉里面波瀾不驚下的生活中,潛伏著的落後的、習以為常的思想,風土、人倫、宗教信仰。

    採用不預先設定立場的方式來這種不合時宜的落後感,使得影片顯得質樸真誠,沒有一丁點的做作。

    儘管,生活艱難,城市與鄉村、古老與現代等母題在目前還沒有一個特別好的共容模式,在激烈的碰撞中有鮮血、有苦楚,但影片中的母女至少用愛之舞蹈為我們互換了生命的原本價值。

  • 3 # 娛樂貓小臭

    其實這是一種傣族的時令小吃(廣西玉林也有米花),下面小臭為大家描述一下騷操作:

    1.把臘月新種的糯米蒸熟後,加入紅糖和芝麻繼續蒸煮直至透氣,把蒸好的糯米放到竹匾上攤成餅狀;

    2.放到太陽下曬乾,烘乾會影響口味,所以要吃到好吃的米花還得看老天爺心情。

    3.最後一步(下圖),炸米花。(米花這道小吃和其他地方過年前要做餈粑差不多)。

    更多資訊,可以看看我今天寫的這篇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4925432611812199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洋河大麴白酒怎麼樣?好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