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明哲心理諮詢師

    青春期衝動型人格這個概念是哪裡定義的,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存在發育的不同步性,生理接近成人,但心理還不成熟,所以有一些成人看來衝動的事情,對青春期孩子來說是正常的,人的發展在這個階段就是脫離與依賴的糾葛過程,過了十七八歲就好了。請不要給青春期的孩子過多壓力和標籤。

  • 2 # 育兒經驗達人

    (1)進行深入細緻的心理訪談,使其正確對待挫折。人生在世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要正視挫折,總結經驗,找到受挫折的原因並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採取攻擊行為。透過各種手段培養他們的承受能力,並能對挫折採取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措施。

    (2) 近20年的大量研究發現,衝動型人格障礙與情感性精神障礙關係較為密切,藥物治療上可根據需要選用情感穩定劑,如碳酸鋰、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如共患抑鬱障礙,則不宜應用卡馬西平,因藥物相互作用而使血藥濃度改變,降低治療的安全性。

  • 3 # 老師叨叨玉帶飄

    首先,家長和老師要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衝動是青春期正常的反應,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的,生理上柯爾蒙分泌旺盛,心理上是事實上的未成熟和自以為成熟之間的矛盾的結果,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階段,所以家長和老師不能簡單的認為他或她就是壞孩子,給孩子下“定義”,“扣帽子”。

    其次,要經常給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教給他們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如情境轉移法、內心暗示法等等。

    第三,情緒容易波動的孩子往往都是內心脆弱,感情豐富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和老師要多關心和愛護他們,有愛呵護的孩子,心理更容易健康起來。

  • 4 # 醉生一笑說教育

    衝動型人格障礙,已經不是青春期的孩子常見的叛逆心理,有必要進行家庭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的梳理,必要時積極干預治療。否則,一旦定型,就非常難以矯正。

    1.家庭因素

    家庭關係是否和諧,家庭教育理念是否一致,教育孩子是不是隻有粗暴的打罵,對孩子是否過於溺愛等。

    家庭關係不和諧,孩子長期耳濡目染,極易形成暴力衝動性格;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假如夫妻雙方當著孩子的面爭得面紅耳赤,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對孩子教育簡單粗暴,小的時候反抗不了,一到青春期,自我意識高漲,覺得自己快是大人了,就會由消極對抗轉變為積極對抗,同樣信奉拳頭解決問題。

    對孩子過於溺愛,稍不順心,孩子會大發雷霆,長此以往,小霸王性格形成,受不了一點委屈,非常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情緒失控或者不計後果等等,所以先從家庭情況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生理因素

    衝動型人格障礙的人,生理機制可能與常人有異,有研究表明,攻擊型暴力型的腦電波異於常人,同時還與人體內分泌、雄性激素分泌有關。可以的話,帶孩子去體檢一下,看看是否與生理因素有關,無則好,嚴重的話,還需要藥物干預治療。

    3.心理因素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很強,既自尊又容易自卑,常見的表現為,厭學、逆反、易怒、嫉妒、不良嗜好、抑鬱等等,有專家曾說,21世紀心理健康問題將是人類的一大禍害。

    這個時候,進行治療性心理輔導就非常有必要,在心理潛能、正確的認知、健全的人格、穩定的情緒方面輔導很關鍵。但這往往不是家長能解決得了的,建議找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透過做工作讓孩子自願去,同時家長也抽出時間單獨去找老師,陪孩子共同成長,都解決不了,儘可能向知名心理專家求助吧。

    4.社會因素

    看家庭所在的周遭環境、看孩子受到的網路電視等不良因素影響如何,看孩子在學校的班級,以及人際交往等等,理清楚這些是否對孩子的產生影響,然後才能根據情況合適的處理。

    總之,衝動型人格障礙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心智成熟有所緩解,但是成因極為複雜,找不到具體成因,就沒法對症下藥,其他談得再多也於事無補,不過是紙上談兵,沒有多大作用。

  • 5 # 愛在心理健康的萍姐

    青春期衝動型人格:

    青春期是指女孩從10歲至16歲,男孩是11歲—17歲。

    他們常常表現為與之前的行為不一樣:渴望獨立、要求與家長老師平等,以及穿著打扮要體現男性或女性的成熟氣質,這些主要取決於他們對“長大”的理解。如果他們受約束的話,他們就會設法掙脫束縛,反抗一切限制,甚至會離家出走。如果遇到對他們稍有傷害的言語或動作,他們就會爆發出衝動的行為,這就是青春期衝動。

    我遇到一個學生,七年級開學的第一天,他最後一個來註冊:“老師,我們的學費多少錢?”,我說:“不要學費,你爸媽不和你一起來?”“不用他們來,我自己來就得了,我帶了300元錢來,不要學費,好,這回我有錢用了。”他快速地潦草地寫完名字和家庭住處,然後向我打了個招呼,飛也似地離開。一路上還有幾個同學跟隨一起出了校門。

    正是這個同學,開學第二週,他在教室裡嘻嘻哈哈,指揮著一切男生去做他要求做的事。放晚學時,一批男同學跟著他一起上街玩耍。我觀察了幾個傍晚,他們都是這樣。我感到很著急,但心裡一直在想辦法,怎麼把這些同學從思想和心裡上讓他們隔開來:於是採取迂迴戰術,一個個拿來談話,瞭解他們心裡所想和家庭背景,然後分析各自的優點和不足,讓他們認識到:初中生活開始了,我該怎樣做才是一個合格的初中生?從此以後,一個個同學走入了初中生活的正軌。再沒有男同學放晚學後上街溜街。

    以上是我工作的第一步,但有一個下午的第八節,他在教室裡大聲說笑時被我制止,掃了他的興,他一開口就露出粗話,我氣及了,馬上打電話叫家長來:在家長到來時,我已經平靜下來。但一定要他道歉和寫檢討。他隨隨便便地在教室講臺道了歉,我準他透過。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的這種行為不時會出現,但不是衝著我來,而是其他科任老師。那天,他與數學語文老師都有衝突後跑到教室外,我費了兩節課時間與他溝通,最終他半信半疑答應了我的要求。

    孩子的衝動型人格形成,主要是家庭文化的影響。所以孩子需要我們去看見時,我們該做的是聽他說,而不是我們不停地講道理,其實說什麼道理都會導致他們選擇性地聽,尤其對青春期衝動型人格孩子更不要多說,我們給他們的是同理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像攝影師如何統一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