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船塢

    啥,你說啥?行星?這得多大啊,半徑怎麼也得500km以上吧,那樣的行星撞擊地球,還抵抗個啥啊,趕緊逃吧,地面上的一切都將被摧毀,新一輪的冰河世紀將到來,並將持續很長時間。

    但是呢,如果把行星之前加上一個“小”字,那麼人類可選擇的方案就多了起來,由原先的0個方案,會上升到3個方案甚至更多。

    曾經造成6500萬年前那場物種大滅絕的小行星直徑也才剛剛超過10km左右,它所造成的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炸藥,不敢想象啊,那個畫面。

    具體到現實中,曾有研究小組進行過相應的摧毀小行星的模擬實驗,研究表明,在摧毀一顆小行星時,採用一連串的小型爆炸也就是多點連爆的方式要比單一大爆炸效果來得要好一點。

    此外,研究小組進行了模擬摧毀小行星所需要的炸藥當量的實驗,實驗資料表明,如果要摧毀一顆直徑182米的非金屬小行星,那麼就需要一顆當量在300萬噸級的炸彈。這裡要注意的是,摧毀的是一顆非金屬小行星。

    科學家估計,人類有能力摧毀一顆直徑在9km以下的來犯小行星,但前提是正擊中目標靶心才行,所需要的炸藥當量為人類核武庫總和。如果採用這種核爆的方式的話,必須要儘量的遠離地球才行,因為在地球近太空周圍核爆所產生的影響無法預料。

    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發射具有一定質量的衛星,前往目標處圍繞小行星運轉,以不斷持續的引力影響使其略微偏離原先軌道,這樣可以避免災難。但是,也有一個前提,必須要早幾年發現這顆即將要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因為無論是發射、抵達目標處所需的時間,還是使其偏離軌道所需的時間都是相當長的。

    以此來看,人類並不是束手無策!

  • 2 # 畢信奪1

    行星撞地球的機率為零,因為行星都有各個的空間體系,都有各自不同的執行軌跡和方式,它們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影響下,保持著微妙的空間平衡,假如行星向地球撞來,這說明了一個星系發生了空間大爆炸,從而引起了放射性的崩潰,這是個巨大的宇宙災難,不是生命所能挽救的,

  • 3 # 賀傑說

    這類事件及有可能發生,例如隕石及隕石雨,不過就是個頭小而以,沒有固定的執行軌道,因而叫“流星”,個頭較大的,叫行星的天體,大都有自己的執行軌道,並且有一定的規律,一般是不會進入地球執行的引力範圍內的,太陽系形成初期亂糟的吸聚(碰撞)時期早以過去,內太陽系區域相對比較“安寧”。假設如有較大的天體來襲,我們會有辦法改變其運動軌跡的,或是把它炸燬,以保證地球的安全。

  • 4 # 張家小智兒

    如果題主本來就想要說行星,那很抱歉,以我們地球目前的科技,還無法撼動任何一顆行星。如果真的有一顆行星撞向地球,那不管採取任何措施都免不了人類文明消失的結局。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一下如果一個天體想要成為行星,那它必須符合哪些條件。最新的行星定義如下:首先必須是圍繞某顆恆星運轉的天體;其次,質量必須足夠大,以至於其引力可以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俗的說就是接近於球體;最後,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這樣看來,就質量體積來說,地球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行星,在行星家族中並沒有多麼出眾。但即便如地球這樣的行星,就算目前地球上所有的核武器同時起爆,也不會對地球本體造成任何傷害。對地貌、軌道、自轉的影響都小到忽略不計,更何況要對付一顆未知大小的行星。面對這樣的情況,人類根本無能為力。不論是擊毀還是推離軌道,目前都沒辦法做到。好在目前太陽系內的行星軌道都比較穩定,系外行星或者流浪行星闖入太陽系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這樣的事情基本不會發生。

    如果是小行星的話,如果發現的早、人類可以團結一致的話應該還是有辦法的。體積小的可以在遠處直接擊毀,體積大的可以在小行星某一側進行多次小規模起爆然後將其逐漸推離原有軌道,使其與地球擦肩而過,除此之外,火箭推離、光壓等方法都可以有效改變其軌道。即使改變一點點,經過長距離飛行後偏離效應也會很大。當然了,對於直徑數百公里及以上的小行星襲來的話,想要解決還是十分困難的。

    相比較大自然,人類其實十分渺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敬畏自然,不斷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能源車使用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