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曲人

    以楊廣的所做所為,即使有諸如嘉靖帝的馭下之術也難使隋朝再延百年。嘉靖帝不上朝,但不亂朝,而且牢握朝廷大權不放。楊廣不上朝(想上也上不了,人距朝庭幾千裡),但他亂朝,一路南下,一路擾亂,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老百姓痛苦之上。嘉靖帝設壇修道、煉丹求長生在都城內,在自家園裡折騰,雖把朝政委於大學士,但大事的批准權仍在自己。隋殤帝好遊樂,走出都城,製造景點,在全國折騰,委朝政於太子及老臣,自己根本管不了(不是不想管,而是無法管)。如此以來,結論不是很明的麼。

  • 2 # 阿慶還是阿慶

    話說在隋朝時候,雖然也有中央政府,但是依然受到各大氏族影響深重,這種影響,從春秋戰國遺傳下來的,在隋唐時期非常明顯,比如唐朝一個地方節度使,那可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權力集中而又遠離中央,很容易培養自己的一方勢力。這時候中央對於地方上的掌控力並不如大家所認為的那麼高。如果地方權力有所預備,則很容易就可以促成各地的獨立,地方對中央並沒有十足的向心力。

    嘉靖時期則不同,到了明朝,朱元璋做的一個最大貢獻就是中央集權,以及地方上的分權。這樣一來,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非常強。有了內閣制度,嘉靖幾十年不用上朝,但是朝政依然非常穩固。地方政府機構對於中央還是很聽話的,如果不然,也很難泛起多大水花。

    楊廣登基,即便有馭下之術的支援,但是畢竟過於殘暴,橫徵暴斂,不惜民力,連年征戰,開挖運河。可以說不但在底層民眾心中早已醞釀了別的思想,更在一些氏族中也有了反對他的意思。所以他想要像嘉靖時期一樣再為隋朝延祚百年,是很難的。

  • 3 # 老郭雜談

    不能。明朝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各種制度的結果。比如錦衣衛特務機構,明朝在開國的時候,朱元璋覺得皇帝應該擁有更多的權利,不能讓臣子有能力對抗皇權。所以廢除丞相。這個丞相擱在現代就是職業經理人。國家是朱家的,皇帝是董事長,丞相是經理人,管理具體國家事務。一旦皇帝決策錯誤,職業經理人有權不執行,而且整個官僚系統都會維護這個權利。朱元璋覺得這樣不行,這不是限制皇家權利嗎,於是另外建立一套系統,就是以錦衣衛為代表的特務機構。這種機構只以皇帝的命令為準。可以繞過司法機構直接給官僚定罪。更嚴重的是這種機構滲透到國家的每一個層面上,比如軍隊有太監建軍,地方也有鎮守太監。所以嘉靖皇帝才敢這麼折騰。

    隋朝就完全不一樣,楊廣說是皇帝,其實也就是各大家族中實力最強的那個。如果說隋朝是一個公司的話,楊廣是董事長,其他幾個家族人家是合夥人。並不是完全聽你命令的。楊廣之所以折騰也是想改變這種局面。當時,這些合夥人大多都是關隴貴族成員,大本營在關中一代,在當地影響力很重,楊廣為了改變這些局面,就在洛陽建東都,想辦法把這些人調離長安。隨後就是打算利用征服高麗的機會削弱這些人的實力。可高麗征戰打的太辛苦,人家合夥人非常不滿,於是就把他弄下臺。

  • 4 # 鯤鵬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要看嘉靖皇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有什麼樣的帝王之術,又是怎麼來馭下的?

    歷史上的嘉靖皇帝在位時間非常長,長達45年的時間,僅次於他的孫子萬曆神宗,其在位四十八年,即使在整個中國帝王史上,也名列前茅——康熙61年,乾隆60年,漢武帝54年,萬曆48年,他45年,排行老五,僅僅這一項就就是楊廣無法可比的。

    從政績上來看,確實非常糟糕,乏善可陳,當時貪官橫行,民不聊生,屍橫遍野,哀聲怨道,國庫也沒有銀子了,這和嘉靖皇帝當時的馭下之術有一定的關係,嘉靖皇帝手下出現過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如秦檜般的嚴嵩,一個是中直不阿如比干的海瑞,在嘉靖皇帝看來,無所謂忠臣和姦臣,就像長江和黃河水一樣,可以灌溉河田,也可以肆虐大地,既然氾濫就要治理,所謂的賢時便用,不賢便罷黜。

    在收拾臣子方面,嘉靖大帝是絕對的高手,這一點明朝的各位皇帝比之不及,南面為君之術,在他手裡練的是爐火純青了。

    隆慶年間的一位進士李維楨曾說過,“世宗享國長久,本朝無兩。禮樂文章爛焉興舉,齋居數十年,圖迥天下於掌上,中外儼然如臨。其英主哉!”“圖迥天下於掌上”,意思是天下雖大,卻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中外儼然如臨”,更具體地針對著“齋居數十年”,意謂“休看世宗皇帝幾十年匿而不出,可大家卻覺得沒有哪一天他不曾親自臨朝”。“禮樂文章爛焉興舉”則講他重視、狠抓意識形態,成功控制文化領導權。在分析了嘉靖皇帝的治國經之後,李維楨由衷讚歎了一句:了不起啊!

    可見嘉靖皇帝馭下之術很是高明。

    第二,要看楊廣是如何亡國的,對於隋煬帝楊廣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與商紂王一拼,其實楊廣修大運河,絲綢之路,建東都,復長城,立科舉,也有很多的豐功偉績,他在位十四年期間,可以用“奪取江山”、“貫通運河”、“西巡張掖”、“三下揚州”、“三徵高麗” 來形容其一生,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導致了農民起義,最終隋王朝的滅亡。

    楊廣和秦始皇一樣,都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偉業了。三徵高麗,不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兵力、物力、財力,而且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農民為了逃避沉重的徭役紛紛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

    後人有兩句評價,我覺得比較中肯,“其罪可彰,其功也卓。”修建大運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則不下於秦始皇,更非“秦二世”、‘’紂王‘’之流所可比擬 , 大運河從中華民族的意義上來講,修運河遠比修長城對我們來說更重要。隋朝大運河連線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兩個文明的紐帶,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創造了牢固堅實的基礎。

    隋朝開創科舉制度,結束了門閥士族的世襲制,促進了古代選官用人制度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中國威、暢通絲路,也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

    綜觀隋煬帝的功與過,隋煬帝雖後期昏庸,但也大有作為。

    所以,從以上兩點來看,楊廣的失敗,不在於不懂馭人之術,而是在於失去人心,即使學會了嘉靖皇帝的馭人之術也於事無補,不可能延續百年。

    作為現代人,我們更應該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人物,用理性的思考來評價我們的歷史人物,這樣才會讓我們客觀地能看到歷史的本質,體會古人的經驗和教訓,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和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科比復出,科詹連手能打敗勇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