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憲清5

    首先,清朝閉關鎖國已多年,當西方列強已完成工業革命時,清朝仍屬於冷兵器時代;其次,多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天朝上國思想深入人心,不發展,不進步,缺少民主,缺少廣開言路;再次,各層機關層層腐敗,買官賣官現象層出不窮,官逼民反;最後,時代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順應時代潮流,成立新政府是必然趨勢。

  • 2 # 嘮海底

    慈禧算是清朝走向滅亡的見證者,總體來看,慈禧對清朝的滅亡之路影響不大,既沒有阻止清朝滅亡,對清朝滅亡的推動作用也不大。清朝算是為封建時代站了最後一班崗。

    慈禧死後的清朝,和大部分要滅亡的朝代差不多,到處是起義,統治集團內部混亂不堪,再加上外敵的步步緊逼,可以說是坐等滅亡,就等別人推他一把。

  • 3 # 簡明體

    今年(2018年)是慈禧去世110週年。1908年慈禧去世後,清廷雖勉力維持國家體系運轉,但積重難返。其間,有一些迴光返照,比如清海軍在甲午海戰恥辱的失利後,並未沉淪,而是厲兵秣馬加快了現代化程序,即使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夕,不僅收付了被日本人佔據的東沙群島,並且在周遊列國宣示軍威,在南美洲發生排華事件時,清海軍第一時間到位,迫使有關國家向受損華人賠償並保證不再發生排華事件。

  • 4 # 青年史學家

    慈禧去世之後,清王朝也就剩下了三年的壽命,在這三年的時間裡面,清王朝徹底亂套了。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這兩位成熟的政治家的去世給已經風雨飄搖的清王朝以最後一擊,很快就走向了崩潰。

    慈禧太后去世後,朝中的政治平衡開始被打破,原先慈禧太后是利用鐵良、端方、錫良、良弼、恩銘等滿族少壯派來制約袁世凱、張之洞等漢人勢力,但是慈禧太后死後,這些滿洲少壯派缺少足夠的政治實力,而且彼此之間又不抱團,所以根本不是袁世凱等人的對手。

    載灃當了攝政王之後曾經嘗試強制讓袁世凱退出政壇,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卻導致了朝野的更加混亂,即便是皇室內部也亂成了一鍋粥,因而在武昌起義後不得不讓袁世凱再度出山主持政局。

    因為慈禧太后的去世,清王朝與列強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脆弱和微妙,所以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列為紛紛選擇中立,實際上就是對清王朝的一種拋棄。

    慈禧太后的死是加速清王朝滅亡的催化劑。

  • 5 # 腦洞外星人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這個執掌晚清朝政48年的女人,對於清朝歷史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緒皇帝也意外離世。這兩個最高掌權者的先後離世。對於清帝國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震盪。

    但是,對於自己的去世,慈禧並非完全沒有準備。她提前把光緒的侄子,只有年僅三歲的溥儀抱進皇宮,並在光緒皇帝駕崩的訊息傳來時宣佈,讓溥儀同時繼承光緒、同治兩位皇帝的大統。

    慈禧本人升任太皇太后。慈禧的這個做法,還是希望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可以後繼有人。

    可是,只有三歲的溥儀,根本沒有辦法處理朝廷大事。所以,慈禧就開始在後宮、朝堂上佈局,保證自己去世後,清帝國可以繼續運轉下去。

    在後宮中,慈禧留下自己的親侄女,光緒皇帝的隆裕皇后,作為溥儀朝的太后。雖然慈禧不允許繼續出現女人干政的情況,但是,她還是留下規定,朝廷大事,還是要諮詢太后的意見。

    同時,在朝堂上,慈禧又讓載灃擔任攝政王。載灃是溥儀的親生父親,光緒的同胞兄弟。由他輔佐溥儀,既不用擔心他會奪取皇位,引起朝局動盪。而且,慈禧是考察過載灃的。對他比較放心。載灃的參與,也可以讓宗室力量,繼續參與朝政。

    慈禧又把袁世凱、張之洞等人調入中樞。袁世凱在晚清時期,長期在地方歷練,又曾訓練北洋新軍,有足夠能力。張之洞久任邊疆大吏,在朝野素有威望。對晚清洋務,有自己的見解和實踐。在能力上,同樣被慈禧放心。

    慈禧晚年推行“新政”的時候,袁世凱、張之洞都有參與。而且,當時人才凋敝厲害。慈禧必須把他們調入中樞,一同處理朝政。這樣才可以保證自己死後,清王朝可以繼續執行下去。否則,僅依靠宗室那些人,肯定是不可以的。

    但是,不管慈禧如何佈局,她也無法準確預見自己去世後會發生的事情,也無法知道,清王朝會走向何方。在慈禧去世後,載灃就開始以監國攝政王的身份,總覽大權於一身。

    當然,從他的身份看,這個做法,還是合理的,並沒有遭到太多的反對。不過,載灃監國以後,開始任用宗室裡那些親貴皇族,排擠漢人大臣。同時,主張從地方上收回權力,集中在朝廷中樞。

    載灃的這個做法,自然會引起地方上,那些漢人督撫的不滿。畢竟誰也不願意把自己手上的權力,平白無故的交出去。而這些漢人督撫的代表,則是袁世凱。晚清時,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又兼任直隸。雖然慈禧曾逼著袁世凱交出北洋大權。

    但是,袁世凱實權仍在。畢竟,地方上好幾個省份的督撫,都是袁世凱直接提拔的。而北洋軍中,更是袁世凱的親信。朝廷在這裡,根本沒有插手的餘地。所以,當時就有一種說法,這些人"只知有宮保,不知有朝廷“。載灃的做法,袁世凱的勢力,讓他們都成為彼此的眼中釘,恨不能快點除掉對方。

    所以,慈禧在朝局上建立的平衡,希望這些人能同舟共濟的想法,很快就化為泡沫。袁世凱雖然已經掌握軍政大權,並且有軍機大臣奕劻的支援。可是,載灃藉著溥儀的詔令,就讓袁世凱以”足疾“的名義,返回老家。

    宗室皇族也開始紛紛佔領重要職位。載濤統領軍諮府,統率陸軍大權。肅親王佔據民政部。載澤掌握財政,載洵總持海軍。這些宗室親王紛紛把大權據為己有。

    可是,他們忘了袁世凱的力量。袁世凱名義上是回到老家,但在朝廷中的勢力,卻不是載灃可以撼動的。袁世凱在河南老家,依然可以瞭解,並掌握朝局的發展。而載灃想要提高朝廷中樞權力的做法,也遭到地方督撫的反對。

    朝廷裡的皇族小王爺們,也沒什麼真本事,大多碌碌無為,只想著為自己口袋裡撈好處。載灃年紀尚淺,能力平庸,並不足以支撐大局。而且,名義上他們掌握大權,可實際上,無論是陸軍、海軍,或者是財政部,下面那些官員,大多不聽這些小王爺的指揮。他們只認袁世凱。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袁世凱後來會重新上位,而載灃擔著監國攝政王的位置,卻只能黯然下場。到1911年,清王朝滅亡。此時,距離慈禧去世,僅僅過了3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打仗時站第一排計程車兵是什麼心情?是否會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