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木曦宸
-
2 # 縱橫觀智庫
從政治角度分析,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各邦的自治權利比較大,恆河沿岸各邦不會同意將珍貴的水資源調到南方;從地形的角度,恆河流經印度中部的恆河平原,而印度南部是的德干高原,水往低處流,如何從低處往高處引?從宗教的角度,恆河是印度教徒的聖河,怎麼能將其恆河進行大規模人工干預;再從經濟角度談談,印度政府根本沒有如此大的財力進行所謂北水南調工程。
第一,政治因素。印度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與大多數土地廣袤國家一樣,印度採取的也是聯邦制政體,共分為27個邦、6個聯邦屬地與1個國家首都轄區。在聯邦制國家內部,各聯邦主體有很大的自主權,如美國50個州都有獨立的財政、稅收與公眾服務系統。印度也是如此,各邦的自主權很大。水資源在印度非常重要,恆河沿岸的各邦絕對不會同意將寶貴的水資源調往南部各邦,即使是印度聯邦政府也很難協調。
第二,地形因素。印度可以分為三大地形,分別是北部的山地、中部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主要都是經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華北平原,地形起伏不是特別大,而且還利用了隋唐時期開鑿的京杭大運河。而印度想要將恆河水調往南部的德干高原,等於將水從海拔低的平原地區運往海拔高的高原地區,如何能夠實現?
第三,宗教因素。恆河全長2700千米,領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印度人80%以上信奉印度教,而恆河是印度教徒的聖地。對於印度教徒而言,一生有四大樂趣,分別是敬仰溼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Varanasi)聖城。恆河水中,每天從早到晚,有無數的印度教徒在洗浴。以恆河在印度教徒心中的地位,能夠同意將恆河水引走嗎?
第四,經濟因素。即使以上三點,印度人都能克服,觀察室也不認為印度能夠實現恆河的北水南調。關鍵在於,印度政府根本就沒有這個財力做這件事兒。印度的歷屆政府都擅長於給印度人當下能夠享受到的福利,進而獲得選票,而不會去做長期規劃。例如,印度現在的鐵路還是英國殖民時期建設,獨立70多年以後,幾乎沒有進行更新換代!
印度總理莫迪
觀察室認為,在印度搞恆河水的北水南調解決乾旱問題,類似於曾經的將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解決中國西部地區乾旱問題一樣的不靠譜。
回覆列表
首先是制度問題,畢竟調動恆河的水對於印度來說是一件舉國關注的大事,它將花費一筆不菲的財政開支。黨派之間對怎麼一件大事各有各的看法和小算盤。統一不到一條路上。
二是印度的貪汙腐敗非常嚴重,想把這筆錢全部用到實處,是難上加難。
三是恆河是印度舉國朝聖的地方,如果將恆河水引走,這會對龐大朝聖者人群有顯著性的影響。那麼反對浪潮將是全國性的。這件事在印度來說,是最神聖的事情。如果當權者不把全華人口基數最大的事情處理好,那將會出大亂子。
四是印度人比較懶,這件事情就是官方通過了,但是幹活的人還得是普通百姓。以懶散的印度人來幹這件事情少則十年,多折二十年以上,這是官方和施工方都傷不起的。還有就是印度人無論做任何事又特別急功近利,這種耗時又耗錢的事情 對於印度人來說是絕對等不了的,所以也不想在這件事兒上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