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貧如洗小美麗

    古琴,又稱琴、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的撥絃樂器,有3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先秦

    神農造琴、唐堯造琴、黃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傳說,但無考古支援,應為附會之說。西周時的鐘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據史料記載春秋時諸侯宮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師“為氏,如師曠、師文、師襄和師涓等。

    兩漢

    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蔡邕所著《琴操》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注,原書已佚,經後人輯錄成書,還作有琴曲5首,合稱“蔡氏五弄”;又傳他曾用灶餘焦木製成著名的“焦尾琴”。

    魏晉

    戰亂和紛爭的魏晉時期,士族階層出現大量不依附於朝廷的文人琴人。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君主和士人都愛好音樂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

    隋唐

    隋唐時期流行燕樂歌舞,而琴風稍落。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為假納音。

    宋元

    由於宋朝行使抑武揚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兩宋期間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宋元時期,琴開始出現明確的流派傳承。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釐米,肩寬25釐米,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為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為南宋制琴的主要風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為主要制琴材料。斷紋有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等,牛毛斷則鮮見。灰胎仍以鹿角灰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見。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後制琴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制琴,即所謂“官琴”。

    明清

    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現存第一部減字譜《神奇秘譜》儲存了眾多古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乖乖撞車TS阿泰,被阿泰一手神級雲中君打崩心態,遊戲結束默默點了舉報,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