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21180811298

    這是根據十二時辰對應五臟六俯的理論來進行治療或調養身體的方法。子膽,醜肝,寅肺,卯大腸,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腸,申膀胱,酉腎,戍胞絡,亥三焦。對應時辰給藥可起到藥物更好的作用,不是故弄玄虛,哪個時辰犯病就證明哪個臟腑出了問題,掌握了時辰應臟腑就能給辨證用藥提供準確依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 2 # 微風有訊

    很多時候我見到這樣的問題心裡就是一陣哭笑不得,怎麼就這麼多無聊的人專門喜歡發出質問的聲音,卻對自己所提問的事物連基本的認知都沒有!這算是問題?或者說這只是中醫該回答的問題嗎?西醫不也有自成一套地用藥時間模式嗎?早晨或睡前,飯前或飯後,先打針過後吃藥,用藥的先後配搭。這不都跟時辰有關係嗎?只不過西醫用的是現代的飲食作息時間觀念,現代人基本不會去問其合理性。假如一個對古中國文化有很深含養的人,在古中國基礎上去理解中藥與時辰的相互關係,根本就跟吃喝拉撒睡一樣的自然,沒什麼需要去質疑的。提問這等問題,就是說明提問者對古人的時間觀念太陌生,那是學識與常識不達標的問題,並不代表中醫學裡的時辰有什麼不合適之處。還有就是別問這這科不科學,文學科不科學?藝術科不科學?文化科不科學?情感科不科學?這世界上不符合科學邏輯的事物多不勝數!只有西方現代思想模式才會如此樂此不倦的想把什麼都套進科學的寬架裡!這等於限制了自己思維,並不可取!所以華人在西方的眼裡就是看不透地神秘。而西方人的一切,就好像國王新衣地那麼地一目瞭然!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說一句,如今世界出現了的中西文化大碰撞,東方勝出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只是時間的問題。自古華人代表的東方文化一直的主導著人類的進化腳步,西方的超越僅僅是個別蠢人造成的悲劇,沒有什麼好疑惑的。話說回來,中醫的時辰觀是中醫學上自己一套時間對生命影響的一種表帥,這樣的情況在人們生活個個層面都有不少。打個比方什麼時候最合適談戀愛?教育到底該從那個年齡段開始?工作休息到底該整麼分配?這些都與時間有關 ,也都是科學領域不斷探討更新的概念,又何曾有個論斷?就看聽者接不接受而已!問問題也該有些智慧,不然問出這麼愚蠢的問題,即不能說什麼,反倒證明了自己的愚不可及,有腦子不會思考!

  • 3 # 德濟元中醫館

      什麼時間服中藥,看上去很簡單,其實大有學問。有些人因在錯誤的時間服用中藥,直接影響藥效發揮,治療效果不滿意,有的甚至產生不良反應。那麼,什麼時間服中藥最好呢?古人在幾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有關服藥時間經驗,比如:不計時候服、清晨服、早飯後服、午餐後服、晚飯後服、臨臥服、飯前服、空腹服、發病前服、間歇服等。《神農本草經》曾提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火箭軍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郭志紅介紹,服用中藥的時間是根據病情、藥物和其他一些具體情況來決定。只要能夠按照正確的時間服藥,就易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否則,不僅療效會受到影響,還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發病病情不同 服藥時間不同

      病情有輕重緩急,治療也有先後快慢。一般來講,病情急的、重的,要抓緊時間用藥,服藥時間可不拘時,目的是及時迅速地發揮藥效。如高熱患者,可頻頻予以服藥,一天多次,以使體溫快速降下來,儘快擺脫高熱對大腦的損傷;治療喘證的中藥如定喘湯、蘇子降氣湯等也可不拘時服之;此外,中藥急救藥品,如四逆湯、參附湯、升脈散、安宮牛黃丸等,在用於病情危重患者時,為保證及時搶救成功,可以隨時或一天多次服用,以使藥力持續發揮。相反,對於病情輕緩的,治療就不能求之過急,可以酌情采用飯前、食後、平旦、臨臥等時間服藥;有些還可以間歇服藥,如隔日服,三五日一服,或服幾天停幾天等,使藥物緩慢、持續地發揮作用,以達到持久的效果。

      藥物作用不同 服藥時間不同

      郭志紅介紹,一般來講,大部分患者以陰陽失調、氣血失調、臟腑功能失調等症狀為主,開出的中藥也是以平衡陰陽、調暢氣血、疏理臟腑為主。這部分人服藥時間以上、下午為宜,可以上午8~9時,下午4~5時,與吃飯時間錯開1~2小時,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藥效,並不會影響脾胃功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如果是補腎藥,可以早晚服,補腎陽藥宜晨間服,補腎陰藥宜晚間服,這樣更符合中醫的陽時養陽、陰時養陰的原理。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的藥物,宜飯後1小時服,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對於過於苦寒或過於辛熱之方劑,也宜飯後1小時服用。對於胃腸道沒有刺激的藥物,可以飯前服或不拘時服用,如健脾和胃的參苓白朮散及四君子湯等。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服湯藥時,常常是大大的一碗,搞得胃中脹滿,很不舒服,這樣也是不對的。實際上,服湯藥與喝水一樣,都不應該一次喝得太多,太多則對養護脾胃不利,因此,煎藥量要合適,藥煎多了,如果不是急症,可放到下次再喝,不必強求喝完。

      藥物性質不同 服藥時間不同

      很多中藥對脾胃有一定影響,如補血藥、補腎藥、活血化瘀藥、軟堅散結藥、清熱解毒藥等。對於脾胃不好的患者,大部分的藥都不適宜空腹服用,而在上、下午服用最好。一般藥物一天服2次,飯後1小時以上或半空腹狀態服用較好,晚上9時以後不要服藥,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及夜間睡眠。

      服中藥要與飲食錯開。服補藥後進食油膩食物,容易造成嘔吐、發熱等。也有服中藥後進食水果引起腹瀉的。那麼,進食與服中藥究竟需要錯開多長時間呢?這要看進食的種類和性質,如果食物是清淡的,可以錯開半小時左右服中藥;如果食物是油膩的,服藥時間最好要錯開2小時左右;如果是淡米粥一類的食物,基本不用間隔時間就可服藥。例如,服用退熱解表中藥,藥後常主張進食熱粥,以促進藥力,達到儘快發汗以驅邪。如果藥後進食油膩,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因為解表清熱中藥都是氣清質輕的,才會有透表的作用,而油膩食物屬於黏膩重濁之物,完全與藥物性質相反,不僅可抵消藥物作用,而且還會加重病情。

      關於中成藥,不同的劑型在體內崩解吸收的速度不同,其服藥時間和間隔也不同,丸劑崩解、吸收緩慢,因此作用緩和,作用時間長,日服1~2次;膏劑、酒劑、糖漿劑、露劑在體內吸收快,一般日服3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中藥泡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