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作為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有很多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有必要認識和了解,尤其是小朋友們,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讓我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資料拓展: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作為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有很多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有必要認識和了解,尤其是小朋友們,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讓我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資料拓展: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