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53322899700

    燃料是由可燃物質、不可燃成分和水分等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是常規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燃燒過程中能夠放出大量熱量。化石燃料是由於地殼內部深處的動植物殘骸,歷經數千萬年漫長的生物、化學和物理變化而形成的,如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等。化石燃料中的化學能最初來源於太陽。植物透過光合作用收集、轉化了太陽能,接著轉存於動植物的有機體中,成為化石燃料的原料。由於形成的原因、地質條件與年代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種類的化石燃料。

    煤主要是遠古時代的高等植物在地殼運動中被深埋在地下或水中,其殘體在缺氧條件下被厭氧細菌生化降解,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等被分解並聚縮,形成膠體狀的腐殖酸。其餘具有抗腐能力的部分如樹脂、角質、孢子等保留原有形態分散在腐殖酸中,逐步變成含水很多、黑褐色的泥炭。這是成煤的第一階段——泥炭化階段。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泥炭在地熱和泥沙覆蓋層不斷增厚或地殼下沉而受壓增大的作用下,泥炭層被壓實、失水,其化學性質和成分發生變化。泥炭的密度和碳含量相對增加,腐殖酸、水分、氧、氫和甲烷等揮發物逐漸減少。隨著泥炭的質變由淺到深,依次形成不同種類的褐煤、煙煤、無煙煤等。這是成煤的第二階段——煤化階段。

    石油的生成過程與煤相似。它的形成物質主要是低等動、植物遺體中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這些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在地殼長期緩慢下降中不斷增厚,或在深水中被沉積儲存。同樣經歷了缺氧或強還原環境中的細菌分解階段和溫度、壓力增加條件下的轉化階段,碳和氫的含量富集,形成一種流動或半流動的粘稠性液體。石油的生成條件要求較嚴格,沉積過程初期,溫度和壓力不夠,不能生成石油。當沉積深度達到1 000~4000m,溫度達到60~50℃時有機質生成大量石油。若壓力和溫度進一步增加,有機質被熱分解,如深度超過4000m,溫度超過150~200℃後幾乎不能生成石油。

    天然氣的形成物質非常廣泛。除石油有機物質可以產氣外,高等植物中的木質纖維腐爛分解,無機物質如地下深處碳鈣等各種礦物的分解,都可以生成天然氣。天然氣的生成過程比石油容易、簡單,除生成石油的壓力和溫度範圍外,在常溫、常壓、高溫、高壓下均能產生氣體。同時,天然氣除在強還原環境外,有氧氣存在的弱還原條件下,如沼澤地帶也可生成。天然氣中富集了有機物質被菌化或分解後形成的分散碳氫化合物,成為可燃氣體。

    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物是環境汙染的最主要原因。 網上查的網能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DG是LPL的“充電寶”實錘了,贏過EDG的隊伍現在一直連勝,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