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侃山侃書

    題主您有點以後人的眼光看待時人了,當時的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秦會統一七國,橫掃宇內。

    誰都想吃身邊的肉,而不願意啃遙遠的骨頭。秦國又偏遠又不好啃,很少有人以他作為目標。一個個分析一下啊。

    1、楚國和秦國聯盟關係久遠,當初老哥倆一起對付強大的晉國。這時候還是以和三晉較勁為主,和秦國繼續搞這哥三才是目標。

    2、齊國自認東方之主,文明又富強,和秦國八杆子打不著。周圍以魯國代表的一群小國才是目標。

    3、魏國自詡繼承了晉的霸主地位,實則相去甚遠,處於四戰之地,戰略目標變來變去。雖短期對秦國造成極大壓力,但無奈周邊強敵環侍,無法集中精力滅秦。

    4、燕國,太遠,還有點弱。

    5、南韓,三晉中的另外兩家是最大的敵人,自保不及。

    6、趙國,目標中山國。

  • 2 # 古樓殘卷

    那是因為秦國在剛開始太弱了,而且戰國初期被吳起完虐,簡直不值一提,都沒人把它放在眼裡,甚至中原列國將其視為蠻夷不屑一顧!

    戰國初期的戰爭還帶有春秋爭霸的色彩,而中原則是爭霸的中心,趙魏韓相互仇殺,齊趙摩擦不斷,燕趙明爭暗鬥,楚魏你爭我奪,中原四戰之地!而秦也想參與進來,秦魏摩擦不斷,只不過在初期魏國太強大了,被吳起完虐,還丟了河西,被魏國鎖死在函谷關裡邊!已成甕中之鱉!

    正是因為這樣的形式下,列國忙於爭霸無暇顧及秦國,才使得秦國有了短暫的和平環境搞變法,秦國完全是在列國沒有關注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完成裂變,最終橫空出世,東出橫掃中原!

  • 3 # 沫白讀史

    我是沫白,我來回答。

    放在咱們後人來看,咱們肯定知道了秦能統一六國。但放在當時的戰國時期。秦國並不是七國中最強的那個國家。

    相反,在戰國初期,秦國位於隴山以西,獨居西北。位置偏僻,所管地段偏僻窮困,是遠遠不能和富堯的中原地區所比較的。可以這麼說,戰國初期的秦國依託地形,自保有餘,卻不可能攻佔六國。

    題主所說的合縱連橫是已經到了戰國末期了,這時候的秦國經過秦孝公改革、商鞅變法已經變成七國中最強大的存在。

    六國已經意識到西邊秦國的強大,透過在鬼谷子的徒弟蘇秦的努力下,六國成為盟友。共同抵抗強大的秦國,這一決策,也讓秦國數年不敢有所舉動。

    直到鬼谷子的另一個徒弟張儀出來打破了僵局。他憑藉他的七寸不爛之舌抓住了各國之間的矛盾,化解了他們的盟友關係。使得各國各自為戰,最後被秦國挨個吞滅,一統天下。

  • 4 # 知識觀察員

    一般來說,戰國時期是指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三家分晉為起始標誌,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終止,200多年的戰亂歷史。

    先來看看戰國初期,七國的位置地圖。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諸侯,戰國開始,魏國在戰國前期佔盡優勢。從地圖上看,魏國、南韓和楚國是戰國初期唯三與秦國接壤的諸侯國,所以在那個時候,想要攻打秦國,也就只有他們三個國家了,其他國家與秦國不接壤,所以在戰國初期,他們沒有攻打秦國的戰略企圖。

    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滅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從而威脅到楚國的安全,秦楚結盟,從而緩解了越國對楚國的威脅,越國北上與齊爭霸。

    而南韓是魏楚韓三國之中與秦邊境接壤最短的地方,而且戰國初期南韓的戰略重點在東方的鄭國和宋國,不在秦國。

    因此,戰國初期,七雄中唯一願意對抗秦國的,只有魏國。

    戰國初期,魏國魏文侯用李悝變法,啟用吳起為將,與秦軍交戰,奪取秦國河西之地,覬覦關中。而後秦國雖歷經幾代的努力,想要透過戰爭多會河西失地,但是都被魏國吳起所敗,後吳起攻入關中,勢如破竹,秦軍無法抵抗。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萬與魏軍決一死戰,吳起在陰晉一戰中,以五萬之卒大敗秦軍,秦國此戰大敗虧輸,再也無力抵抗三晉的攻勢。

    就在魏國即將滅亡秦國的時候,當初分晉的三家之一的趙國,不能坐視魏國強大而壓制自己,於是與魏國反目,同時魏國北滅中山,東敗齊國,南擊楚國,於是魏國稱霸諸侯,卻也結怨於各諸侯國,於是乎,各大諸侯幾乎都與魏國有或大或小的摩擦,間接的緩解了魏國對秦國的壓力。

    而後,秦國在秦獻公時期與魏國戰於河西,再次大敗,後秦孝公割讓函谷關與河西給魏國,承認魏國霸權,魏國暫停對秦國的攻勢,從而為秦國後來的商鞅變法贏得了戰略上的安全期。

    而這個時候,秦國在山東六國的眼裡,就是一個被魏國打怕了的邊陲弱國,蠻夷之國,山東六國甚至不承認秦國的大國地位,不承認秦國是華夏族,天下共卑秦。

    後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逐步強大,但是這種強大在山東六國眼裡卻不能夠及時發覺,因為秦國變法強大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對內變法圖強,破除舊制,對外卻委曲求全,忍辱負重。

    所以,那時候的山東六國不會想到會聯合起來攻打秦國,因為那時秦國根本“不值一提”。

    而合縱策略也是由後來在秦國任大良造的公孫衍去了魏國之後首創的,哈哈,這真是秦國自己製造了自己的敵人啊。

  • 5 # 帝國烽火

    戰國初期秦國勢力衰弱,在沒有進行商鞅變法之期,秦國只是一個西方小國,在諸侯的眼中根本不入流,只是到了後期秦國強大了,並且逐步蠶食東方諸國,其它的諸侯國才意識到秦國的危險,並進行合縱之策,以抵擋秦國的攻擊,但是為時已晚。

    戰國初期最強大的是魏國,魏國在魏武侯時期任用吳起對秦國進行了一定的打壓,但是後來隨著吳起的出走,魏國也逐漸將發展目標調整為向東與齊國爭霸。最後魏齊爭霸的過程中,齊國在馬陵之戰中將魏國打敗,魏國開始衰弱。

    魏國原本處於四戰之地,一旦實力開始削弱,就會成為其它國家的進攻目標,其中也包括秦國。而此時秦國已經進行了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商鞅帶著新兵一舉打敗魏國,奪回了河西之地。

    此時東方諸侯國才注意到秦國,但是秦國已經完全改變了模樣,國內煥然一新,到秦惠文王時期才有了合縱連橫之策,可惜已經擋不住秦國的擴張了。

    所以在戰國初期各國的主要矛盾是魏國與其它諸侯國的矛盾,魏國雖然有過一段時間的打壓,但是最後魏國調整向東的戰略之後,就沒有時間顧及西方。而秦國偏居一偶,根本不入其它諸國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女朋友暗示喜歡你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