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96993617542807

    古文沒有標點的。。不知道你有沒有學過《論語》課後題目裡就有讓你加標點的,說明古文原來沒有標點,標點都是後人為了方便理解而加上去的。以下: 古人寫作不用標點符號,標點是五四以後才有的。 古人寫文言文是沒有標點的,《道德經》的原文自然也沒有標點,現在人們為了更好地理解它,特意加上了標點。 1842年以前,傳教士在南洋地區出版中文報刊,其中《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是第一份以華人為物件的刊物。其內容主要為基督教教義,也有關於世界歷史、民俗風情、天文等方面的知識。 此外,《察世俗每月統記傳》亦將西方標點符號系統引入中文,不但有斷句,包括「、」「,」「。」和地名、人名專用號「求求」都已使用。 古人的書籍文章,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但是有“句讀”(jv dou),私塾老師教授學生時,用紅筆斷句,學生水平提高以後,不需句讀,就能夠通讀文章。一般有點文化的人,也逐漸適應了這種讀法。就是這樣,也沒有影響古代文化的發展,但是不利於普及。 標點古書要遵循三個原則: 必須符合原文文意,必須符合當時的語言實際,必須符合當時社會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實際。 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覽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寫得是什麼人、什麼事,表現了什麼內容;第一遍沒讀懂,再讀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筆,一錯到底。第二步,由粗到細,根據文意,結合句子結構、語氣與詞語得性質和作用進行斷句,在斷句的基礎上加上恰當餓標點符號。第三步,反覆詠誦,仔細推敲,在詠讀中檢查修正。 斷句時可抓住以下切入點:抓住話標誌“曰”“雲”“言”等;抓首尾語助詞,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數和結構,這可供我們斷句時參考;根據古漢語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等;根據古漢語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為”“唯……是……”“有以……”等;根據文體特點,如騷體,句尾多帶“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體詩、詞的韻腳、平仄、各句字數等都有固定要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跟我女朋友說去開房,她說不要,什麼意思?是真不願意還是說的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