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曼軍1
-
2 # 人物雙關論
時間是人類對於自己行為的一種約定俗成和行為參照,既然是人類自己定義的,當然可以重新選擇,只不過這種約定已經由來已久,改變的難度卻是令人類難以想象的!
正是由於時間的這種自我定義特點,才產生了同一國家、同一地區所產生的時間標準不同。比如,中國的黑龍江與新疆相比,都屬於同一個臺北時間,但在同一時間內,兩地的時間表現卻是差異較大的。而同樣的情況在美國,則以幾個不同的時差,分別代表美國不同地區的不同時間。
通常意義上講,“北京的時間比華盛頓要早十二個小時,但華盛頓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時間比北京慢!”
這是一種何等意義上的“人物同時觀”呀!在這裡,作為“人”的所有認識都會認為因時間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唯有作為“物”的感識才會無為於時間的相同而相同!
比如,人類自以為其智力比豬要高得多,但豬卻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智力比人類低!
這正是“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所以為的嗎?”也就是說,人可以有各種以為,但物並不以為然。
這些原本都是人類常識中的通識,但這些通識也許正在受到“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智慧科學的顛覆而改變人類心目中過往的常識,即,物類是可以按照人類所期待的樣子去變化或成長,而且這種變化或成長的結果還會反過來影響和提升人類,我把這種效應稱之為“物智人慧”。
的確如此,如果人類徹底拋棄這種“時間錯位論”來重新認識人與物之間的區別,或許“人”會將“物”擺在一個新的位置上,“先把物當人看,再把人當物看”。
以如此視角再觀察世界後會突然發現,原來世界並非人類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其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在時間標誌上的不同……
(未完待續)
-
3 # 黃金餅
一方面,時間促進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永遠無法擺脫時間,並且獨立存在。自古以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就依賴於時間的參與。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時間觀念已經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心中。
雖然地球只是宇宙面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我們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進化到現在的水平。也許與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它們也能發展文明。時間足以改變整個宇宙的形態,包括人類的基因等因素,在時間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改變,這是它的魔力,我們仍然無法解開這個謎。
另一方面,時間是極其殘酷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時間足以衡量生命的長度。匆匆走過的每一分每秒都值得認真考慮。作為宇宙中目前我們所知道唯一的智慧生命,人類永遠不能守時。
人類一直試圖穿越時間和空間,或保持時間靜止,而沒有任何進展。即使是許多人高度期待的粒子加速器,也因為爭論而停止了。時間一直是限制人類生存的因素。
據說,太陽將在未來15億年左右完全消失,這對人類來說是很長的一段時間。科學家大膽地預言,人類將再經歷100萬年。根據目前科學技術水平呈指數級增長的趨勢,人類未來的文明水平將足以走出太陽系,避免可能的滅絕危機。
同時,面對時間的流逝,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珍惜現在。時間的誘惑在於它給了我們充分的發展和嘗試的希望。同時,它給人們帶來的無助在於我們有限的能力,宇宙有多大它為我們不斷思考生存的意義而創造了時間。
-
4 # 太上邪神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最大的失敗在於,實驗者不知道波的傳播速度只與介質的溫度密度等物理狀態有關,與介質的運動速度無關,這是波的傳播常識。後來的解釋者同樣不知道波的傳播常識,霧裡看花弄出了相對論,支持者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無異於水中撈月。
-
5 # 喜悅瑪瑞娜Marina
當你的意識進入無限緯度,是可以的,你在那個空間可以下意圖幫助你實現世間的夢想,前提是你的思想需要足夠純淨。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需要先認識時間的概念。
古人雖然從日升日落、花開花謝的自然規律中總結出來了時間的概念,可是卻似乎從未理解到時間的本質。即便是偉大的科學巨人牛頓,他對時間的理解也是略顯粗淺。他代表了多數人對時間的理解:即時間是物質位置次序的衡量,且這個標準在整個宇宙都是統一的,不以座標系的改變而改變。
而到了愛因斯坦這裡,他對於時間的本質認識和理解更深刻了一步。他第一次讓人們意識到時空不是絕對的,時間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個物質的時間刻度、流速快慢都不一樣。相對論裡面時間成了一個相對的物理量,不同參考系的人觀察同一件事情,他們得到的時間資訊可能並不一樣。
舉個例子:星際穿越中的男主角庫珀和女主角布拉德在降落到米勒星球后,待了3個多小時返回了主飛船,而此時他們發現留守的黑人宇航員羅米利博士已經過了23年4個月零8天。也就是說,米勒星球上和主飛船的時間之比達到了恐怖的1小時:7年。黑人博士如果可以看到庫珀和布拉德在米勒星期上的情況,他會覺得庫珀和布拉德的行為和動作慢的好像沒動一樣,而對於庫珀他們來說,好像一切都很正常,時間流速也很正常,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很慢。這就是時間的相對論效應,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時間線,相互之間無法直接比較,你經歷的2小時,可能等於我的2小時,也可能等於我的2個月、甚至2年。所以說相對論似乎在告訴我們,時間只是物質自己內在屬性的一種,僅僅是一個物理量而已。當然,這是宏觀情況下我們對於時間的認識,對於微觀領域,似乎時間變得更加不一樣了:
特別是雙縫干涉實驗,這個著名的實驗我們都知道,它證明了波粒二象性。但除此之外,它還說明了一個電子可以同時透過擋板上的兩個狹縫,即同一時刻,電子出現在了兩個位置。按照宏觀的情況來解釋,這怎麼都無法說得通,一個電子怎麼就能夠一下子出現在兩個不同的位置處呢?時間的因果律不允許啊!更為神奇的是此實驗的升級版本,即干涉延遲實驗,這個實驗直接說明了光子的現在,可以決定光子的過去。即現在、過去沒有區別,宏觀上是過去決定現在,而微觀領域卻可以現在決定過去。至此,時間的因果律被徹底打敗,時間的箭頭似乎也不是一直往前的。
對於這種神奇的現象,波爾打趣的說的:“一切量子事件,只有在被記錄下來的時候才能夠確定”。這不就是說時間根本不起作用,真的決定物質先後順序的僅僅是記錄的順序而已。所以說,時間不過是記憶的附屬品而已,沒有記憶(記錄),就沒有明確的過去和現在,一切都是混沌的未知狀態。
所以,宏觀是,時間似乎是存在的,但是隻針對每個事件本身而言有意義。微觀上,時間似乎完全可以略去。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