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腦洞歷史觀

    于謙必須死,不管郭大爺同不同意,因為有人說了一句話: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說這個話的人叫徐有貞,是奪門之變的主要發動者。

    奪門之變是幫助被關押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從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手裡奪回皇位。

    這個事情要從朱祁鎮徵瓦剌開始,朱祁鎮聽從太監王振的建議,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被瓦剌人打了一個伏擊,朱祁鎮被俘。

    瓦剌人準備利用朱祁鎮得到更大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在於謙的主持下,明朝立了朱祁鈺為皇帝。此後,朱祁鎮因為失去了利用價值,還浪費烤全羊,所以被放了回來,就此被囚禁在南宮裡。

    徐有貞發動奪門之變,就是一場政治投機,以建立擁立之功而獲取地位。

    成功之後,就把于謙抓了起來,為什麼要抓于謙,因為于謙就是當日立朱祁鈺的大臣,一直以來很受朱祁鈺的重用,算是朱祁鈺的親信,不抓起來不放心。但是,朱祁鎮有沒有殺于謙的心呢?

    史書上說是沒有,但是我們要知道,史書也未必全可信的。

    先看史書說的,上面說朱祁鎮不想殺于謙,表示于謙有功,就是當年保衛北京的大功。

    而徐有貞就說了一句話: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于謙是擁立朱祁鈺的人,如果他不是奸臣,那擁立朱祁鈺就是對的啊,那你朱祁鎮還復什麼闢啊。

    所以,于謙作為朱祁鈺的象徵,必然跟同朱祁鈺捆綁在一起。

    這是徐有貞說的原因,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公報私仇。

    當年土木堡之變,有人建議南遷,于謙大怒,說:有議南遷的,斬之。

    說南遷的人中就有徐有貞。

    其實南遷不南遷,不一定誰就對誰就錯,于謙是守住了,所以成為了大明救星、大功臣。如果沒守住呢?是不是有人會說他是禍害大明的人?

    因為這一次不南遷,所以後面,有外敵天子不避敵,成為明朝的傳統,崇禎皇帝就不敢南遷,一說南遷,就有人翻老故事。那崇禎不南遷,導致南明群龍無首,反清勢力總是沒辦法團結,也是南明不能像南宋一樣挺個百來年的原因。

    且說徐有貞就此被定為逃跑派,後面仕途一直不得意,甚至被皇帝記住了,提拔幹部,一看徐有貞,對了,那時候,徐有貞叫徐珵,一看他的名字徐珵,皇帝就說,這不是說南遷的那小子嘛。立馬打回原形。

    徐有貞被逼得沒辦法才改了名,他一直以為是于謙跟他為難,所以懷恨在心,這一次是公報私仇,要害死於謙。

    另一面,除了徐有貞要殺于謙,朱祁鎮也有動機。歷史上,總是有奸臣給皇帝背鍋,錯都是奸臣的,跟皇帝沒關係,這其實不對,皇帝要負主要責任,比如朱祁鎮是不是真的不想殺于謙呢?

    我認為做為一個被關了那麼多年的人,此時還有心情管對手陣營的死活是不現實的。要知道,朱祁鎮殺于謙時,朱祁鈺還沒死,只是重病了,要是不殺于謙,朱祁鈺的勢力團結在於謙周圍,再來一次反奪門怎麼辦?所以,從徐有貞的私仇到朱祁鎮的帝位穩固性,于謙必須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持不懈的精神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