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CHR真誠

    父母不想去醫院,是因為父母一是怕花錢;二是怕檢查出萬意是治不好之症,那樣心裡會有很大的壓力的,本來就是小病反而會釀成大病豈不是更擔心了;三是怕給兒女們增添麻煩。父母想的比子女周到,凡事父母考慮的都是子女。

  • 2 # 桂林明哥i

    “我不怕生病,但我卻害怕進醫院”

    喝茶的時候,隔壁桌有幾位老者聊天,說老年人生大病,一般都在家裡養著,不肯去醫院。想著以前家裡老人,也是在生病的時候不想去醫院……

    1一步一歲,人間輪迴

    隨著年紀逐漸增長,生活變得不再有格調。柴米油鹽是每日的迴圈輪迴,新鮮感也逐漸降低。

    “你不說話是因為最近沒什麼新聞嗎?”

    “是啊,感覺每天都差不多,除了天氣和溫度的變化,還有身體吃藥的增多,其他的,感覺沒啥改變,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

    “你去醫院了嗎?”

    “我不去醫院啊!都是老病了,吃點藥吊著命就慢慢磨唄,我還想看著我的外孫女上大學呢。”

    很多老人覺得,去醫院的道路很近卻很漫長,一步一歲,到了生命也就到盡頭了。他們更希望,人生能夠慢慢走,能夠慢慢過著生活,不被病痛折磨,也不跟醫院打交道。

    2 放不下的世俗,丟不掉的牽掛

    “我的外孫女還沒上大學呢。”

    “我的老伴還沒醒呢。”

    “我還沒有去環遊世界。”

    “我的孩子還沒回家過年呢。”

    ……

    人生而為人,在世間行走,最放不下的莫過於情意。

    放不下的親人之間的親情,

    對於自己老去的無奈等待,

    對於理想和現實的差別……捨不得,丟不掉。

    老人在生病的時候,會回顧人生,想很多沒有實現的願望,並思索著用等待來實現它。

    在願望沒有實現的時候,牽掛著,心裡無法捨棄,便丟不掉;又介於朋友生病後,去醫院就老去並走了,他們也就害怕,希望牽掛能成為“良醫”,實現願望能成為生病後不去醫院的“驚喜”,去“治療”他們的病症。

    3 錢的事,是大事

    這就要說回一個話題,叫:天朝式養老。

    現在的養老機制是養老金模式。相信大家對於養老金都不太陌生,簡單說來就是“吃飯拿錢”。

    所謂的吃飯拿錢,就是和打工者的“拿錢吃飯”相反,就是活一天,拿一天的養老金。意思是,只要活著,就有錢。

    有人會問,拿錢有什麼用?

    給自己,給子女,給子女的子女……

    天朝式親情,就是留下“家產”給後代。

    如果父母不給子女留點“遺產”,這個父母的墳頭一定不會太好看。

    傳統的父母認為,墳頭好看是子女孝敬的象徵,也極力希望自己的墳頭會好看點。可是,這個“好看”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遺產”的多少。

    換句話說:你能留給子女多少錢,子女就會怎麼樣給你修建往生後的住所。

    這是天朝式親情比較悲催的地方,雖然很多地方的老人已經不這麼想了,不過還有一部分老人還是覺得,多給子女留點錢好。

    至於好在什麼地方?看每個老人的想法吧。

    “我可是希望活得久一些,畢竟吃飯拿錢。別走得太早,總覺得交的養老金的本錢還沒拿回來就走了,虧的死。”

    4 進去了,還能出來嗎?

    “這段時間喝茶都沒看到張老頭哦,他教孫女寫作業也夠稱職的!”

    “他哪裡還能教孫女哦,他就是上週腦溢血進醫院了,進去後就沒出來哎……”

    我希望,我能活得久一點。

    我放不下好多東西,是人間的天氣,是人間的空氣,是未能實現的願望,是老伴還沒剪完的腳趾甲,是桌上還沒吃完的年夜飯,是還未能接到的快要放學的外孫女,是還沒回本的養老金,還未看到的孫兒的畢業證,還沒成家的孩子……

    “我不害怕進醫院,我其實是害怕進醫院後出不來。”一位老者說著,便哽咽了……

  • 3 # 陳恭5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順其自然;不求活太長,只求走的舒坦;成為多數老齡人晚年比較樸實的生死觀。

    我在醫院目睹一批與共和國前後誕生的一代老人,是一批最能理解國家、關注社會、寬容單位、體諒家人,克勤克儉省自已的一代“勞模”。他們對自己的重病或不治之症,既不想讓國家多花錢,又不願拖累老伴與忙碌的子女,只想明確診斷,早日出院回家調理,乃至“等死”了事。

    這種樸實的生死觀,導致他們認為活到了“平均年齡“,一般再有不測或生大病便不愛再去醫院的理由。

  • 4 # 小醫生

    不僅僅是父母們不想去醫院,我們年輕人生病的時候也不想去醫院,為什麼呢,一方面是覺得疾病似乎沒有那麼嚴重,還沒有到非去醫院不可得地步,另一方面就是諱疾忌醫,不願意也不敢面對醫生和自身的疾病!

    疾病又沒有那麼嚴重,幹嘛去醫院?

    我相信這是很多父母在你建議他們去醫院時候的第一反應,身體雖然不舒服,但是現在能吃能喝,身體的正常活動也沒有受到影響,幹嘛去醫院呢?自己拿點藥吃不就得了,能忍就忍一下!或許是以前艱苦歲月的磨礪,父母的忍耐力比我們想象的要高的多,除非疾病實在難以忍受,否則大多數父母是不願意去醫院的,而往往就是這樣的心態,把小病忍成了大病,把大病忍成了不治之症!

    所以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及時的到醫院診治,尤其是出現平時很少出現的症狀、體徵,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到專業的診療機構就診,小問題吃點藥,大問題及時診治,爭取早日康復!

    不想花錢

    父母都節省慣了,而去醫院看病,少則要花幾百塊,多則要花幾千塊,甚至上萬塊,父母心疼錢,不願意去,何況有的父母沒有積蓄,還要花子女的錢,就更不忍心了。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有些疾病雖然看起來症狀不是很明顯,但是一旦延誤,往往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作為子女的我們,要及時和父母溝通,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負擔,陪他們一起去醫院看病,小問題當然最好,及時解決,避免發展成大問題,要是發現疾病確實比較嚴重,也能夠及時的診治。此外,很多疾病的花銷都是可以報銷的,而且有的報銷比例還很高,所以不要太擔心費用的問題,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然能到問題難以解決了才去醫院,花費的只會更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歸字六字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