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下半葉,美國由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變成了工業強國,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奴隸制度廢除後出現了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的局面。
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業化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
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北方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南方發展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是以奴隸勞動為基礎,排斥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自由僱用勞動,這種制度成為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而且南方種植園經濟主要面向國外,向英國提供棉花、菸草等原料,從英國輸入日用品,這就影響了北方資本主義國內市場的擴大,成為北方經濟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經過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一方面掃除了美國經濟發展的障礙——奴隸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國經濟獲得了最後獨立,廣大的南方不再是英國工業品的傾銷市場,而成為消化本中國產品的國內市場。這為美國工業的高速度發展開闢了無比廣闊的市場。這就造成了“能夠充分發展商品生產,能夠最自由、廣泛、迅速地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
2、國內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農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有一個潛在的廣闊的國內市場,西部處女地不斷地吸引著移民前往開墾,而西部的開發就意味著國內市場的擴大。
西部土地開發,推動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使美國農業與工業同步發展,互相促進。發達的農業不僅為工業提供了糧食、原料和商品市場,而且大宗的農產品出口也彌補了國際貿易逆差,為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同時為科技成果的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天地,縮短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
3、注重科學技術研究,充分採用外國新技術並重視獨創,是工業迅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在學習和引進歐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並在尖端領域有所突破,從而使美國的應用科學和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奪取競爭的優勢,闖出了一條具有美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首先,科學研究與生產密切結合,重視實驗和應用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美國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各種研究所和工業實驗室。其次,美國不單純照搬外國經驗,而是在學習和引進的基礎上,在一些尖端領域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如新興的電學理論和電機制造技術起源於英國和德國,但電機的完善和電力的大規模應用卻是由美國發明家完成的。最後,美利堅民族的性格和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對美國的科技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4、政府對產業革命所作出的積極對策是工業起飛的重要保證。
工業的發展需要一個統一和穩定的政府作為支撐。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沒歷史的積澱的同時,也沒有強大的歷史保守著的強大阻力既沒有強大的飛劍實力的阻力,基於這一點,美國政府是資本主義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於它的工業化。
聯邦政府還實行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措施。如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改革金融和貨幣制度等。這些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5、大量移民湧進,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技術和經驗。
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湧進美國,為美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據統計,1790—186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達500萬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練的手工業者,美國第一架水力紡紗機就是英華人斯萊特製造的。
6、國際環境優越,少受戰爭之禍
美國遠離動亂的歐洲,南北有弱國為鄰,東西有兩大洋保護,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較少遭受戰爭破壞,有助於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有條件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利用歐洲戰爭,坐收漁翁之利。
7、對外侵略和掠奪也是工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19世紀下半葉,美國由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變成了工業強國,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奴隸制度廢除後出現了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的局面。
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業化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
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北方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南方發展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是以奴隸勞動為基礎,排斥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自由僱用勞動,這種制度成為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而且南方種植園經濟主要面向國外,向英國提供棉花、菸草等原料,從英國輸入日用品,這就影響了北方資本主義國內市場的擴大,成為北方經濟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經過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一方面掃除了美國經濟發展的障礙——奴隸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國經濟獲得了最後獨立,廣大的南方不再是英國工業品的傾銷市場,而成為消化本中國產品的國內市場。這為美國工業的高速度發展開闢了無比廣闊的市場。這就造成了“能夠充分發展商品生產,能夠最自由、廣泛、迅速地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
2、國內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農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有一個潛在的廣闊的國內市場,西部處女地不斷地吸引著移民前往開墾,而西部的開發就意味著國內市場的擴大。
西部土地開發,推動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使美國農業與工業同步發展,互相促進。發達的農業不僅為工業提供了糧食、原料和商品市場,而且大宗的農產品出口也彌補了國際貿易逆差,為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同時為科技成果的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天地,縮短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
3、注重科學技術研究,充分採用外國新技術並重視獨創,是工業迅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在學習和引進歐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並在尖端領域有所突破,從而使美國的應用科學和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奪取競爭的優勢,闖出了一條具有美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首先,科學研究與生產密切結合,重視實驗和應用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美國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各種研究所和工業實驗室。其次,美國不單純照搬外國經驗,而是在學習和引進的基礎上,在一些尖端領域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如新興的電學理論和電機制造技術起源於英國和德國,但電機的完善和電力的大規模應用卻是由美國發明家完成的。最後,美利堅民族的性格和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對美國的科技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4、政府對產業革命所作出的積極對策是工業起飛的重要保證。
工業的發展需要一個統一和穩定的政府作為支撐。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沒歷史的積澱的同時,也沒有強大的歷史保守著的強大阻力既沒有強大的飛劍實力的阻力,基於這一點,美國政府是資本主義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於它的工業化。
聯邦政府還實行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措施。如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改革金融和貨幣制度等。這些為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5、大量移民湧進,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技術和經驗。
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湧進美國,為美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據統計,1790—186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達500萬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練的手工業者,美國第一架水力紡紗機就是英華人斯萊特製造的。
6、國際環境優越,少受戰爭之禍
美國遠離動亂的歐洲,南北有弱國為鄰,東西有兩大洋保護,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較少遭受戰爭破壞,有助於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有條件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利用歐洲戰爭,坐收漁翁之利。
7、對外侵略和掠奪也是工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