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不堪
-
2 # 小城謠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孔子算一個,一生都在奔走推行仁政思想,然而仁政思想在當時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是不被各諸侯國所接受的,所以孔子說是周遊列國,實則“惶惶若喪家之犬”。
-
3 # 米多知道啦
我覺得是崇禎皇帝,他是一個世人皆知的非常勤政的皇帝,但是明朝卻還是最終亡在了他的手上。
最初他的皇帝哥哥,是一個不問政事,將國家交給了宦官打理,幹木匠活,但是明朝並沒有發生什麼足以導致國家危機的事情發生。而崇禎這樣的努力,反而是讓明朝滅亡了。
其實一個勤奮皇帝不代表就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一個好皇帝,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勤奮的皇帝,而是一個能夠找到正確方向的皇帝。崇禎作為一個好的君主,所需要的是能夠用好人,而不是自己事必躬親。
崇禎做的很正確的一件事就是剷除了魏忠賢這個大禍害。但是他沒我將整個太監集團都給剷除了。他仍然是非常信任自己的太監的,並且是使用太監作為監軍,甚至是給予了太監很大的權力。
皇帝使用宦官來對軍隊中那些手握大權的將領們進行制衡,這件事本來是正確的。畢竟權力是需要受到制約的。但是他崇禎任用的太監都是一群毫無能力但是又恨喜歡插手軍隊事務的人。
崇禎雖然是十分的勤奮。對於國家的治理也是非常的上心。但是他的方法卻總是用不對。他雖然是努力了,但是努力都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這才是他最大的問題。而對著錯誤的方向進行努力,只會使得事情越來糟。
-
4 # 大黃扯點歷史
這樣的人太多了,畢竟歷史上的勝利者都是踩著大量失敗者上位的,還是按照慣例從古至今依次舉例:
1、孔子
奔走了一生,試圖恢復周禮,以仁治天下,可惜他的政治主張太理想化了,沒有一個君主採納,雖然著書立說,後世門徒遍佈天下,但他活著的這一生是失敗的。
2、吳起
吳起的一生輾轉多個國家,世人都知道他帶兵打仗的能耐,和孫子並稱孫吳。但很少有人知道,吳起治國理政的才能,吳起雖然在魏國戰無不勝,使魏軍一躍成為諸侯最強軍隊,但他在魏國謀求丞相一職失敗,於是轉頭楚國。他在楚國擔任令尹(即諸侯國的丞相)實行變法,楚國國力剛剛有所提升,結果楚悼王死,舊貴族反撲,吳起也被殺了,他的政治理想還沒來得及實現就夭折了。
3、孟子
同孔子差不多,主張不切實際的仁政,同時代脫軌,最終也走到了孔子的老路上,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只能將自己的思想著述流傳。
4、李斯
李斯幫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沒能夠善始善終,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了保住地位,配合趙高擁立胡亥,於是秦國直接跌入了深淵,李斯自己也被趙高害死。他為之奮鬥一生功業的寄託——大秦帝國,在他死後不久迅速的瓦解消亡了。
5、王莽
王莽的前半生可以說非常順利,他透過自己的奮鬥居然當上了皇帝。但從他當皇帝開始,為了實現自己不切實際的政治主張,將全天下的人甚至是周邊的外華人都得罪了,於是,他一生的努力全部成了泡影,身死國滅。
6、三國時的各路諸侯
袁紹、袁術、劉表、呂布、公孫瓚等等這些人,都成了曹劉孫三家的背景。
7、苻堅大帝
十六國裡最可惜的君主,本來都已經統一北方了,如果能聽從王猛臨死前的勸告,循序漸進,先解決國內的隱患,也許他有生之年真的可以統一中國。只可惜一意孤行,淝水之戰潰敗,一生努力建立的帝國轉眼間分崩離析,自己最終也被收留的降將殺死。
8、梁武帝蕭衍
歷史上唯一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皇帝,南梁由他建立,但晚年崇佛怠政,終有侯景之亂,自己身死,南梁帝國就此大權旁落,不久被陳所取代。
9、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可以說在歷史上留下來一個號名聲,後世的人基本都認為他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只可惜隻手難擎天,大明帝國已經病入膏肓,他雖然一生都在努力挽救,可惜還是失敗了,自己也陪著大明一起殉葬了。
10、常凱申
凱申公可謂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失敗的名人了,1945年抗戰勝利的時候,他的國內國際威望都達到了頂點,隨後局面急轉直下,內戰才打了三年,就被趕到臺灣島上去了。凱申公一生功業全部被否定,成了一個大笑話。
-
5 # 使用者KKKKKK916
我研究中國歷史,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幾千年,只有毛主席為人民打天下,才真正改變了歷史。自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任人宰割,割土賠款,受盡屈辱。清末民初,保皇黨、革命黨、這個黨、那個黨,各種黨,都在中國大舞臺表演過。維新論、立憲論、三民主義,各種理論,都在中國實踐過。但無一成功,都救不了中國。最後只有社會主義救中國。只有毛主席領導人民打天下,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才使中國從一百多年的屈辱狀態走出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成為真正的大國強國。
-
6 # 使用者303531543513
他的成功在於後代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需要他的思想,對於統治者而言穩定是一切,而孔老二的倫理道德恰好被利用;對於民眾而言,倫理道德的約束最容易被接受一起傳播,孔老二以及他的思想在他的一代並不能特別突出,因為諸子百家厲害的、精髓的多了去了,而後代取其思想的卻一代多於一代,他,成功了!
回覆列表
我要說一個人,估計會被很多人抨擊了,,歷史上的名人他的品行我們除了史書根本無法可知,而歷史書卻又是勝利者所寫。但是我們要判斷一個人看他為後人做了多少貢獻,這樣比較合適。
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隋煬帝楊廣。
1:隋煬帝開了科舉考試,最先進行進士科,讓平民百姓中有才之人,也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魚躍龍門,成為一名朝臣。
2:平定南陳個,統一了國家,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3: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方便了南北運輸,現在京杭大運河還在使用,促進了國家經濟發展。
4:南征北戰,開疆擴土。讓國土面積增長不少。
5:和周邊很多國家都打過仗,讓周邊國家很多都臣服於我們。
雖然楊廣做了功績卓越的事情,但是他忽略了當時的人口有限,財力有限,他連年征戰早就民不聊生了 所以最後還是失敗了,不僅失敗了在歷史上留下來的名聲也非常的差。誰叫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呢。看看唐玄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兄,殺弟,逼父親退位都被塑造成被哥哥強迫出於萬般無奈之下才殺哥哥殺弟弟。所以我們很多時候不能以成敗來論英雄。還是看一下他們對後人做了多少貢獻評價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