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愚1234

    答:一般而言,孩子課內作業和課外閱讀之間不存在衝突問題。

    如果說兩者之間存在問題,那麼,也是對於孩子課內作業和課外閱讀意義的認知問題。課內作業的意義是什麼呢?它是對課內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一個延續,一個提升。心理學早有研究顯示,人對於所學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存在遺忘現象。而個體學習的實踐,也早證明事實確乎如此。遺忘遵循一個什麼樣的規律呢?自學習那一刻開始,越是往後,忘得越少忘得越慢。匪夷所思,忘得多的,忘得快的,卻是剛剛學習之後的那一段時間。所以,對於記憶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在學習之後的幾個小時和一兩天的時間。從這個層面來看,課內作業便是對課內學習知識的一個及時梳理和鞏固,它可以有效防止遺忘,並及時鞏固所學知識,甚至內轉為一種能力。

    另一點,必須有所認識:孩子課堂所學,常常是“課內得方法,課外求發展”。何解?教,是為了不教。古語又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莫怪,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即便有心傾其所有,但也心有餘而力足。怎麼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他們總是更多教授方法,然後借拓展練習的方式,讓孩子在作業中將所學轉化為一種能力,甚至形成一種習慣、一種品質、一種性格。所謂舉一反三,即為此理。如此往復,長此以往,孩子思維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勢在必然。只是,凡事有個度,作業過多,一旦成為孩子負擔,便難免弊大於利,最終適得其反。

    作業負擔過重,追溯箇中緣由,不排除有個別教師的作為,但就現實來看,孩子作業負擔過重,很大一部分卻是緣自家庭緣故。即便不提課外班的困擾,因為總是焦慮,患得患失,家長中私自給孩子佈置作業的現象一直很是普遍。總以為“做過”總好過“錯過”,總以為“多做一點”總好過“少做不做”。於是,肆意侵佔孩子時間,不論親疏,都習慣無限制壓榨孩子。但聰明的,你必須懂得,時間每天給予孩子都只是24小時。這24小時之中,即便不提娛樂休閒玩耍,除了正常上學時間,還得吃喝拉撒睡。很顯然,吃喝拉撒睡,這些時間你省不得。作業時間,你也不想省。那怎麼辦?只好將課外閱讀時間省掉啦。畢竟,許多人看來,閱讀見效太慢,乍看根本就一雞肋,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嘛。

    事實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閱讀當然不是雞肋,也當然不是可有可無。非但如此,它重要必要,對於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都顯得刻不容緩,舉足輕重。關於閱讀的意義,古往今來,論述者不乏其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馮夢龍說: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普希金說: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牛頓的老師伊薩克·巴羅說: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

    如果你覺得這些表述過於詩性,那麼,不妨直白一點:如果說讀書可以擴充知識,你認同麼?如果說讀書可以增長見聞,你認同麼?如果說讀書可以拓展視野,你認同麼?如果說讀書可以陶冶情操,你認同麼?如果說讀書可以教給我們孩子太多待人處世的道理,你認同麼……有人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美國有個著名的詩人名叫惠特曼。他有一首詩叫《有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有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到的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他身體的一部分……奇怪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得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

    當然,你也許會想,將來有時間再讀吧,一樣的。現在孩子課業負擔太多,哪顧得過來?!且不說,能不能顧得過來的問題。即便顧不過來,也得顧。打個比方,人的大腦,猶如一個容器,如果最初我們給予孩子的不是真善美——人類極真極善極美的智慧結晶永遠是書籍,而是其他,那麼,當其他填充滿了甚至都要溢了出來的時候,真的善的美的又哪裡可擠得進去?地上種莊稼,便不易生雜草。心中有善,便不致生惡。一切都有緣起。正如人們常說的那個句子:播種一個行為,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個命運。所以,遲不得。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大有裨益,越有可能實現孩子的自我成長。關於教育,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父母的人,千萬不要跑著跑著跑偏了方向。

    作業很重要,得做。只不過,須適可而止。閱讀很重要,得讀。並且,好書多多益善。

    所以,能夠引發衝突的,不是課內作業和課外閱讀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理念,而是我們對於它們彼此意義的深刻認知。具體怎麼平衡呢?作業貴在有度,生活貴在有序,而閱讀貴在堅持。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擠,總是會有的。比較好的建議是,如果孩子生活有序,每天睡前總可以擠出一點時間閱讀。10分鐘不少,30分鐘不多,只要堅持,日日積累,持之以恆,成長就會自然而然。如果成塊的時間找不出來,“化整為零”也好,早晨五分鐘,午間五分鐘,晚上五分鐘,如此累積,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量變積累至一定程度,自然引起質的改變。

    孰輕孰重,只在一念之間。年輕的父母,千萬謹慎:做正確的事,永遠要比正確地做事重要。

  • 2 # 閩北小穎

    首先,自從家女兒剛剛在小學和初中學習這方面成績並不是太好,尤其是閱讀知識這塊不是很好,需要讓我們自己的身邊孩子從小養成看書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會比單純追求高為要更有發展。也是普遍家長認可的,尤其孩子學業緊作業方面逐步一點點難度量加深。父母們又會。對孩子花時間閱讀課外書產生疑問。也非常害怕孩子成績方面等等,所以家長們多鼓勵孩子的廣泛閱讀。多積累一些詞彙,動聽優美的句子。

  • 3 # 焦慮老母之歌

    孩子時間有限,如果作業和閱讀擠佔了玩耍和睡覺時間,就要有所取捨了。有些家長禁止孩子玩耍;有些家長一邊抱怨課業重,一邊讓孩子熬夜寫作業;有些家長覺得閱讀可緩一緩,完成作業才是必須任務。家長的教育觀決定了行動。

    我看女兒(二年級)作業重複的沒必要的,懲罰暴力的,我就幫寫,來不及的也幫寫。閱讀也不是每天必須完成,以保護興趣為主。有次女兒說她討厭"必須"這個詞,對她而言,"必須"常意味著逼迫和極差的情緒體驗,這對她的學習興趣是重大打擊。差就差吧,蝸牛就慢慢來吧,我更看重她的學習興趣、動力和情緒心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將來想要從事動畫行業的人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