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珠海視窗王軍

    40多歲要失業了,該何去何從?回答問題之前我先聊聊題外話?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的發展,人類整體可預期壽命的增加之劇超過了前人的想象。青、中、老年的定義也在隨之發生著變化。今天我們說40歲,指的是中年人。大家知道傳統中國社會對中年的基線定義是多少歲嗎?我自問自答一下:男性30,女性26(虛歲,一般週歲再減一)。倒退個七八十年,人到了三十五六歲(所謂“四十來歲”,過了四十叫四十多歲),就要被叫做“老爺子”,“老太太”了——這麼叫是為了顯得尊重!如今,在中國一線城市,40應該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中年階段。所以看看,我們所處的社會已經進步了不少了。之所以說這些題外話,是因為,“何去何從”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取決於“你在哪裡”,說更明白一點就是“你認為你在哪裡”。在你自己的心目中,40歲到底處於人生怎樣的階段?你認為自己後面還有多少年可活?這些年裡你打算如何去渡過?你還有什麼責任要完成,還有什麼願望要實現?

    這些問題,見仁見智。在此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如果看法就完全不同,那麼之後的所有建議大概都對你沒用。

    以人均壽命80歲計算,40歲,即使算中年,也僅僅是中年的起步價,而非中位數。40歲往後,還有一半的人生路要走。

    40歲的人生,大多上有老下有小。此前,我們從父母處得到的,主要還是助力;此後,“老”的一方開始全方位地衰老,而“小”的一方,最需要經濟、人脈支援的階段正在逐步loading……

    40歲,遠還沒到可以混吃等死的階段,此後的20-30年裡,盡責是人生第一主題。

    要負擔一家人安身立命的責任,對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工作還是唯一可行的支柱。靠投資、靠“躺著掙錢”維持生活固然令人嚮往,又有多大比例真能做到?

    職場上,90後,95後已經日益成為主流,眼看00後就要批次湧入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眼看就要被拍死在沙灘上。

    這個時候,態度非常重要:氣可鼓而不可洩——船至水半,兵行谷中,你沒有退路,所以,撐住!就算被拍了一次又一次,前浪也不能放棄,我們還得在這沙灘上咕喁咕喁咕喁,掙扎求生。

    那麼,怎麼咕喁呢?

    你面臨即將失業,說明你從事的行業本身在走向僵化和枯竭,甚至是整體消失,如果你在這樣的行業裡也是不得不轉行的。

    但恰恰是自己身在新興行業(比如軟體、網際網路)的中年人,才特別鮮明地感覺到被後來者衝擊的壓力。畢竟,新興行業吸納人才的速度基本上是它自身擴張速度的指數函式。

    即便是發展趨勢最好的行業的中年從業者,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何在與年輕十幾二十歲的人的競爭中,守護好自己的基層勞動崗位?

    針對此問題,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建議一】:成為一個靠譜的人,並讓儘量多的人知道你靠譜。

    什麼叫靠譜,很簡單,受人之託終人之事。

    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大多數事情,往往難度不大,但繁瑣細碎。能堅持一貫完成瑣屑小事,就是靠譜。

    靠譜不酷、不炫、不燃、不激情澎湃,卻是維持世界運轉的必須。世界需要靠譜的人。

    【建議二】: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工作人員。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需要艱難困苦的修行過程,但把“情緒穩定"限制在職場範圍內,還是容易很多的,尤其是對重負在身的中年人。

    或許從某種角度來看,有些時候情緒穩定就是慫。那也沒什麼辦法,“活下去”(survive)從來就不是什麼酷事兒。

    【建議三】:時刻保持本崗位的基礎競爭力。

    既然要和年輕人競爭,在精力、體力、色相和投入程度都明顯遜於對方的情況下,您的優勢是什麼?

    有什麼人家幹不了的事是你能幹的?有什麼人家乾得很慢的事您能做得又快又好?

    如果上面兩個問題都無法給出令自己滿意的答覆的話,那麼恐怕您就不得不做到另一件事了:人家會做的你也都會做。

    【建議四】:磨練軟技能。

    基礎軟技能: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

    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磨練軟技能可以暫時是一個可選項,磨練的目標可以是為了未來轉向管理崗等等。

    然而對於職場中年人,磨練軟技能已經成為必須,且其目的已經不是為了發展,而僅僅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此處的必要性,實際上還是對映上一建議中提出的問題:在精力、體力、色相和投入程度都明顯遜於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您的崗位優勢是什麼?

    作為一個正常執行的商業企業,大致需要四類任務的支援:打單(為企業帶來現金流);管人(協調配置內部資源);做事(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寫文(為企業提升影響力)。

    年輕人,只要能合格完成四個任務中的其中之一,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留在企業裡。

    每個年輕人都帶著希望的光環,暗示著未來無數的可能。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也將永遠都是大多數,但畢竟極少數還沒有來得及湧現出來。於是每個青春的個體暫時還可以按極大似然估計獲得一個平均的潛力分數。

    中年人恐怕就沒那麼幸運了,有身兼兩職、三職的能力,才能獲得同樣的留存機會。

    如果不是一個能帶隊衝鋒又甘心站崗的老兵,人家幹嘛不裁了你,把那份糧餉讓給精壯新兵呢?

    【建議五】:敝帚自珍——全面整理自己現有的東西。

    活了好幾十年了,不會腦子裡空空如也吧?有什麼知識、經驗、體會和觀點可以整理出來?

    人生有“取”、“創”、“授”三種狀態,雖然理論上講,任何時刻一個人都可能是三種狀態的混合,但整體而言,幼小時主要是“取”,年輕時熱愛“創”,中年之後才會有興趣和心情去“授”。

    基於“授”的種種,也是中年人有可能比年輕人更勝一籌的地方。畢竟“授”的基礎融合了對理論的學習,經由實踐的驗證,以及從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心得等多方面。

    作為在一個在還有些技術含量的崗位工作了十幾年的人,時至中年,可以考慮以“授”為突破口。

    如果一時無所適從,那麼不妨從全面系統地梳理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開始。

    這樣做能保你未來一定不失業嗎?不能。不過能讓你從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認識到自己到底幾斤幾兩。

    如果真是從態度、個性到軟硬能力都被年輕人碾壓,那至少被後浪拍死也死得心甘情願了,您說是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西門子plc,有哪些好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