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丑醬

    如果是三國演義裡的 劉備因為看到關羽被殺後 打算伐吳 那時 子龍與諸葛亮極力勸阻 劉備才猶豫不決 等到二弟張飛來痛說當年的桃園結義之事 劉備才有了點決心 但還是看在子龍和諸葛亮的面子上 忍了忍 等到張飛被叛將殺了後去投靠吳國以後 劉備忍無可忍 決心伐吳了 劉備帶了全國的大部分兵力號稱70W大軍 揮軍伐吳 前期 陸遜屢戰屢敗 陸遜其實就是找個最好的時機一舉殲滅劉備家當 就在吳國最後防線夷陵 時稱夷陵之戰 劉備在森林中 連營紮在百餘里 最後被陸遜一把火全部燒光 這場戰中 很多忠臣都死了 其中五虎將之一的黃忠就死在夷陵之戰中

  • 2 # 商文君

    劉備在關羽死後發動對吳戰爭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1,公元2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曹操逝世,曹丕篡位登帝。在這種時候,作為皇帝氏子孫的劉備倘若為了一己私心與孫權交戰,則無法與自己的部下交代,更無法與世人交代。這個時候選擇登帝,是劉備最好的選擇——師出有名。

    2,關羽剛剛逝世而荊州已失,此時軍心不穩,士氣低落,倘若劉備一意孤行為關羽報仇的話,失敗的機率極大。同時剛剛經過了大戰的劉備軍隊,糧草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3,劉備自知此時自己帳下無人可用,關羽、張飛、黃忠皆已逝世,而馬超臥病在床,趙雲反對東征,此時的劉備倘若要開戰必然需要親征,但很明顯朝局正是動盪之時,不允許劉備意氣用事。

    基於以上三點因素考慮,劉備決定忍一時風平浪靜,等自己的的實力積攢夠了,再打孫權一個措手不及,這也是公元222年劉備東征的原因。大家覺得呢?

  • 3 # 你嗎龍孔

    公元219年,在孫權和曹操的軍隊夾擊之下,關羽敗走麥城,突圍失敗後,被埋伏的馬忠殺害,一直以來,關羽的死因都是比較有爭議性的,其不外乎就是孫權和曹操還有諸葛亮和劉備這四個人。

    關羽率荊州之眾北上伐魏,一度使得曹操寢食難安,甚至想過要遷都以避其鋒芒。因為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敗於劉備,西線夏侯淵軍團全軍覆沒。加上邊境線過長,無力同時應付劉備、關羽和孫權集團。無奈只得由之前主動進攻的戰略改為被動防守戰略。漢中爭奪戰過後,夏侯淵已死,曹操軍事集團的生態平衡已經被打破,就算中原的生產力和恢復能力再強,短時間內也無法恢復到戰前水平。荊州關羽軍團已經開拔,向曹操進攻,曹仁軍團被打的連眼睛都睜不開了,東線夏侯惇軍團被孫權牽制地更是動彈不得。這等機會千古難覓,劉備為何不出秦川?

    自我欣賞,目無中央

    關羽拿著諸葛亮吹捧自己的信到處炫耀給賓客看,以此為榮。這件事情既然記在了史書裡,那必然也記在了劉備心裡,不管諸葛亮有沒有就此煽風點火,至少沒有一個領導喜歡自己的手下這麼肆無忌憚的提高自己的聲望而挑戰中央的權威。

    同時關羽的性格也讓劉備產生了危機,關羽是出了名的輕視士大夫,但這些士大夫們可能很多是劉備中央派遣的文官們,所以這些文官們也沒有最後為關羽拼死而戰,就像馬良在關羽兵敗後逃回了蜀漢,不論怎麼說,看起來關羽在有意地排擠他們,把他們踢出荊州的決策圈。

    擅自出兵,釀成大禍

    在拿下漢中之後,事業迎來頂峰期的劉備收到了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解決關羽問題的最後機會。最精銳的荊州軍在沒有任何中央指示的情況下,被關羽私自率領北上攻魏。對於這件事情,我想關羽也許只是覺得自己蜀漢第一的位子有被後人超過的可能,畢竟馬超、張飛、黃忠在漢中爭奪中功勳卓著。另外可能關羽想借曹魏新敗乘機建功,畢竟當時的荊州軍操練已久又沒有什麼損傷,獲勝的可能是很大的,曹操當時都在考慮遷都避禍,所以關羽也應該自以為會摧枯拉朽。

    關羽之死,主要還是目中無人造成的

    搜尋

    關羽一生懼怕2人

    諸葛亮預言2020

    關羽殺張飛一家

    劉備十大武將排名

    關公紋身死了多少人

    關羽真正的照片

  • 4 # 微微風生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那是情同手足的關係。

    呂蒙攻打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最終死在潘璋部下馬忠手裡。雖然孫權想函首嫁禍曹操,但劉備還是把這筆賬記在了吳國頭上,畢竟關羽是被吳將殺死的。

    一向義字當頭的三兄弟,最帥的被殺了,另外兩個怎麼可能不報仇,所以劉備就傾蜀國之力攻打吳國了。這場戰爭就是復仇之戰。

  • 5 # wangwwBJ

    強者只講利益。東漢末年分三國,魏佔天時,吳佔地利,蜀占人和。蜀國的綱領就是以人為本,一是愛民,所以劉備撤退必須帶著老百姓;二是愛將,所以長坂坡阿斗扔地上,所以關羽之仇必報。

    無此綱領,良將和百姓憑什麼要死守不佔天時地利的蜀國,早跳槽了。

  • 6 # 小愛深夜食堂

    當此時,劉備已經奪得益州,佔據漢中,享有天下半壁江山,更有大將關羽鎮守荊州咽喉要道,劉備自封漢中王,天下皆服。

    但是作為主公的劉備,打了一輩子仗,誰不想當個皇帝?劉備估摸自己實力已夠,加之北方曹丕已經篡漢謀立,大漢江山危在旦夕,自己應該登基做皇帝才對。不過劉備登基的想法很快就受到了群臣的反對。其中反對聲音最大的就是關羽張飛兄弟二人。

    關張二人認為,當初三人桃園結義是為了匡扶漢室,如今天下三分,漢室已經覆亡。劉備目前還未一統天下就著急稱帝,會讓天下人認為是趁著漢獻帝退位鑽空子,可謂趁火打劫,再者此時劉備江山穩固,稱帝與否都不能動搖他的地位,所以關張二人反對稱帝。

    劉備派出使臣偷偷前去東吳,希望可以得到東吳的聲援,即東吳站出來支援劉備稱帝,匡扶漢室。東吳孫權表示願意支援劉皇叔稱帝,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劉備交還多年前借走的荊州。

    劉備聽到這個條件表示自己如果堂而皇之將荊州交換東吳,舉國都不會答應,關羽更不可能交出荊州官方大印。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東吳出面去向關羽要荊州,而自己這邊絕不干涉。

    東吳方面先是派出魯肅以禮相待,希望關羽交換荊州。但是無奈關雲長單刀赴會,不僅沒換荊州,還把魯肅氣得半死,沒幾天就狗帶了。

    然後東吳啟用呂蒙,要用武力奪回荊州,關羽嚴陣以待。但是不久前魏國來犯,關羽手臂受傷嚴重,荊州兵力疲軟。此時東吳來犯,關羽帶兵抵抗了一陣表示壓力山大,立刻派人去益州求援。但是多次派出的信使都未帶回一兵一卒去增援荊州。劉備等人就像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情。

    最後關羽荊州兵敗,身後僅剩幾百親兵,敗走麥城,被呂蒙所抓。孫權既然已經拿回荊州,立刻聲援支援劉備稱帝,而對於被俘的關羽,孫權與劉備有言在先:關羽放走不殺。於是下令呂蒙善待關羽,並立刻釋放關羽。可是呂蒙與關羽有私仇,沒有聽從命令,就斬首了關羽。

    關羽之死是吳蜀兩國都沒有想到的,此舉勢必激化矛盾。劉備在心痛之餘也立刻藉機稱帝,以此釋出天子詔,為關羽報仇,討伐東吳。

    因為東吳剛剛對荊州用兵,兵力疲憊,而且對荊州需要時間消化,整個東吳上下都因為東吳殫精竭慮,疲勞不堪。劉備突然興80萬兵來犯,整個東吳慌了。

    劉備此舉意圖明顯:先是答應把荊州還給東吳,自己不干預東吳對荊州用兵。實際上是把荊州在東吳那裡寄放幾天,等到荊州把東吳搞得疲憊不堪時,再興兵一鼓作氣奪回荊州,同時佔領江東之地,與曹魏遙相北望。待修養生息個幾年,再統領五虎大將一舉消滅曹魏,從而一統天下。

    然而關羽之死是劉備始料未及的,本來與東吳商量好,東吳只取荊州,關羽要安然放回。但是不料關羽死於呂蒙之手,瞬間打亂吳蜀陣腳。劉備本來想用關羽作攻吳先鋒,只能換成張飛。但是張飛喝酒誤事,被部下殺了。此時關張二人的兒子關興張苞報仇心切,劉備無奈只能啟用關張之子,輔以老將趙雲,黃忠。

    啟用新將軍有利有害,新將軍初戰立功心切,劉備因此連拔數城。但是隨著節節深入,新將軍的經驗不足之處也越來越多,尤其在痛失老將黃忠後,劉備發現自己已經孤軍深入。隨後,東吳啟用了大都督陸遜,整個戰局的情況急轉直下。

    關羽之死,絕非如此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班裡學生成績差異很大,考完試之後,如何評講試卷,能做到高效面向全體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