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行鏘鏘
-
2 # 巢州月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
變幻離奇治家無術 誤交朋友失路堪憐
先是接上一回,講述的是清末營兵欺詐小商販的惡行。接著講述一個沒落鹽商家庭的故事,這個鹽商家庭男主早故,女主當家,有個過繼來的兒子。女主任用孃家人管理家族事務,這個過繼來的兒子長大後發現家族事務管理混亂,想透過去官府告發,趕走母親的孃家人,以便自己掌權。但不料陰謀敗露的故事。接著寫一個紹興老人去上海為女兒辦置嫁妝的途中,遇見了一個騙子被騙光錢財的故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晚清文學家吳趼人創作的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描寫的是1884年中法之戰到1904年前後二十年間,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尚以及世態人情,揭露了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
第53回,同樣是描述了清末社會的沒落現實。在當時內憂外患的背景下,普通百姓生活艱難,小商販連賣個湯圓,都要受營兵的盤剝。沒落鹽商家庭,雖比一般人家庭生活要好,但在整個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大背景下,也是日薄西山;母子的爭鬥,也凸顯了封建統治階級家庭倫理與社會風氣的腐敗氣息。
老實巴交的老人,輕通道貌岸然的騙子以致錢財兩空的故事,在今天的社會依舊有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吳趼人(1886-1910年),廣東南海人。出身於破落世宦之家,18歲至上海,常為日報撰稿,曾在江南製造軍械局當抄寫員,後客居山東,遠遊日本。
1902年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小說》,吳趼人始作小說,撰有本書及《痛史》二十七回,《九命奇冤》三十六回。
光緒三十年(1904),去漢口任美華人辦的《楚報》主編。此時全國掀起反對美國的“華工禁約”運動,他激於愛國義憤,毅然辭職返滬。
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任汪維甫創辦的《月月小說》任主編。他的大部分作品均在此刊物發表。
宣統二年(1910)病死於上海。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一下吧!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是晚清所謂譴責小說之一,書中情節深刻描畫了那個愚昧腐敗的社會各個階層的模樣,這既是一本小說,也是一部紀錄片的臺本,其中故事如同萬花筒一般,仔細研讀,煞是好看。
回到題主問題,那麼這部小說第五十三回到底講的什麼呢?
故事梗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第五十三回回目是:變幻離奇治家無術 誤交朋友失路堪憐。這回書中的幾個小故事對於整部書來說也是排得上的精彩之筆了。這回的故事是從前面第四十五回延續過來的,可以說是本回主角羅榮統不孝忤逆案的真相大揭秘。
故事梗概大致是這樣的:羅榮統羅公子家裡本是鹽商,只是因為家道中落,家裡鹽業專營的執照只能租賃他人經營,但是往往連租金都收不回來。但是家裡的女主人羅魏氏羅太太卻不捨榮華富貴,依舊“循著他的老例去鬧闊綽”。羅公子是這羅太太收養的兒子,自小也沒吃過苦,混混沌沌過著富家少爺的日子,渾然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倒是家裡一個老奴才看不下去了,提醒這個羅公子家中已經外強中乾,此刻要懂得家道經營,再不改變“便有辦法,也怕來不及了”。這羅公子也算是個向好的人,自己便去查賬,果然如老奴所說,家中已經被管事當權的人虧空了很多,思前想後,便和這老奴琢磨如何扳倒家裡哪些管事的人,要知道這些人全是母親家裡的族人,扳倒他們母親豈肯善罷甘休?所以,羅公子計劃把家裡這幫蛀蟲、蒼蠅、老虎全告到官府,讓官府把這些人全抓起來,自己再找幾個精明能幹的人,典當家裡的房地產,換來資本重新操辦鹽業。不料東窗事發,被管事的人和羅太太都知道了底細,頓時將那個老奴給抓了起來,一頓暴打後還送官問罪,告他引誘少主人為非,而後老奴竟然死在獄中。羅公子也沒好下場,被家人軟禁家中,揹負不孝之子的道德罪名。
一點感想本章還有其他兩個小故事,但是斷然沒有這個故事來的精彩,令人發人深思。所以這兩個無關痛癢的故事就不說了。這裡單說羅公子的這個故事的感想。
故事反映了在家族面臨存亡危機的時候,底層或者說是家族新生力量要比當權者更懂得變革,家族當權者的既得利益集團豈能容得這些圈外人胡來?在利益和親情做選擇的時候,人們往往只會選擇利益。當羅太太族人感覺有人要扳倒他們的時候,他們是如此冷酷無情,羅公子也算是自家人,也被關押軟禁,那底層沒有任何依靠的老奴,自然成了最先打擊的目標,取其性命是必然的結果。羅太太更是歇斯底里,當發現自己的養子不和自己一條心的時候,“恨不得剮了他”,這裡哪裡有什麼親情。這幫當權人,看著精明能幹,其實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們是真正的混混沌沌,當一條破船即將沉沒的時候,只想到眼前的利益,難道真不想想來日家裡虧空的不能再虧空的時候,以後的日子該如何過呢?如何對得起家族羅公子這樣的後人呢?
當時看到這個章節的時候,我想起了早年看過的王蒙一本短篇《堅硬的稀粥》,大致屬於一個意思的故事。家族裡當需要改革,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的時候,那些當面的生硬阻力和背地裡陽奉陰違不說,僅僅是人性的習慣都讓改革者都難以突破。
那個老奴才,雖然說是奴才,但是他卻不像個奴才,更是一個知道如何振作家道的主人,而且敢於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家族,或者說是為了自己生活的一方天地的繁榮。真正的主人羅太太倒是像一個奴才,生活在既得利益群體的勢力之中,被自己的地位和禮法所綁縛,當她背後的主人---族內老人們不悅的時候,她便瞬間變成可以“剮了兒子“的家奴打手。
一點影射我有些可惜這位羅公子,我斷然認定這位羅公子就是光緒皇帝的影射,他同樣年輕上進,也曾努力大膽改革,最終也是被母親以不孝的罪名關押軟禁。那位老奴才也和譚嗣同一樣,最終抱憾而死。在歷史上,滿清帝國也是“再過幾年,便有辦法,也怕來不及了“的危機中,喪失了最後的改革機會,最終300年基業的龐大帝國轟然倒塌。
歷史沒有真相,只有一個道理,當我們這些讀書人在翻閱這些距今100多年的書的時候,我們真明白他們說了些什麼嗎?即便真的明白,我們又在被後人書寫的故事中屬於哪一個角色呢?